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成全专利>正文

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46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它包括热交换器壳体(1)、位于壳体顶部的热水出水管(4)、位于壳体底部的冷水进水管(3)、以及设置在热交换器腔体内的与蒸汽源相连通的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水管(3)包括设置在热交换器壳体底部的进水竖管(5)和位于热交换器腔体内并与进水竖管(4)的出水端口相连通的多孔进水横管(6);所述加热管包括进汽管(2)、与进汽管(2)相连接的多路连通管(9)、以及通过连接管件分别连接在多路连通管(9)各个出汽管口处的多孔直喷加热管(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可使热能的利用效率得以极大的提高,其热效率可达95~98%以上。(*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具体说是设计一种适用于中央空调、民用采暖、桑拿洗浴的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水热交换器如浮动盘式、波节型管壳式均是在光管换热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通过更换材料材质、增大接触面积来提高其传热效率,但并没有能从根本上改变其热传导形式。其基本换热形式均是采用蒸汽从管内通过的方式,将热能经管壁传导给水。由于这一传统的换热方式不能使蒸汽的热量被水充分吸收,致使其传热系数多维持在3000KW/M2℃左右,其最高热效率仅达60%,结果是导致热能的大量损失和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热效率高的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本技术的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壳体、位于壳体顶部的热水出水管、位于壳体底部的冷水进水管、以及设置在热交换器腔体内的与蒸汽源相连通的加热管;所述进水管包括设置在热交换器壳体底部的进水竖管和位于热交换器腔体内并与进水竖管的出水端口相连通的多孔进水横管;所述加热管包括进汽管、与进汽管相连接的多路连通管、以及通过连接管件分别连接在多路连通管各个出汽管口处的多孔直喷加热管。本技术中所述的多路连通管为十通弯管,其进汽管口通过法兰与进汽管相连接,九个出汽管口分别通过变径管箍与九根其壁上均匀加工有多个喷气孔的多孔直喷加热管连接;所述多孔直喷加热管的末端为封闭式结构。本技术中所述的进水管为L形结构,即其进水竖管的出水端口通过连接弯头与一根多孔进水横管相连接;所述进水管也可根据需要设计成T形结构,即其进水竖管的出水端口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两根多孔进水横管。所述多孔进水横管的末端为封闭式结构,其管壁上以均布的方式加工有多个出水孔。本技术的热水出水管口处通过管路连接有一循环泵,该技术措施的目的是通过循环泵的抽水作用使换热器内腔形成负压状态,以保证蒸汽压力降低时蒸汽仍可正常进入换热器内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技术将进水管设计成多孔管的目的主要起稳流作用,可使冷水进入换热器腔体内时更加平稳、缓和,水流分布更加均匀,更利于热量的吸收。而将加热管设计成多孔直喷加热管则可改变传统的管壁换热形式,使蒸汽直接以小气流的形式在自身压力的作用下均匀、分散的送入水中,把热能直接传递给水,减少了一次热量的媒介传导过程,既有利于热量的吸收,又避免了因蒸汽大量、集中进入水中而引发的爆破声,进一步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其热效率可达95~98%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卧式)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中冷水进水管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立式)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图7是图5的B-B剖视图。图8是图5中冷水进水管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的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为一卧式结构,它包括热交换器壳体1、位于壳体顶部的热水出水管4、位于壳体底部的冷水进水管3、以及以横向排列的方式设置在热交换器腔体内的与蒸汽源相连通的加热管;所述冷水进水管为T形结构,它包括设置在热交换器壳体底部的进水竖管5,以及通过三通接头与进水竖管的出水端口相连接的左、右两根多孔进水横管6;所述多孔进水横管6的末端为封闭式结构,其管壁上以均布的方式加工有多个出水孔;所述加热管包括进汽管2、十通弯管9、以及九根多孔直喷加热管8;更具体说所述十通弯管9的进汽管口通过法兰12与进汽管2相连接,另外九个出汽管口分别通过变径管箍11与九根其壁上均匀加工有多个喷气孔的多孔直喷加热管8连接;所述的多孔直喷加热管8的末端为封闭式结构;该九根多孔直喷加热管8以三排三列均布的方式通过连接扣件7固定安装在壳体内设置的支架10上。本技术将循环泵安装在热水出水管口处的管道上的目的是通过循环泵的抽水作用使换热器内腔形成负压状态,以保证蒸汽压力降低时蒸汽仍可正常进入换热器内腔,同时也保证了冷水的正常补给。为了确保安全本技术在热交换器壳体上设置有安全阀,当压力超出安全范围时,安全阀将会自动开启,以使壳体内的压力得以降低;在热交换器上还设置有用于观察热交换器内部压力的压力表和用于观察温度的温度计,以及自动排气阀,该自动排气阀主要是用来及时排出热交换器腔体内的气体,以便于使热交换器内腔始终处于满水状态。实施例2如图5、6、7、8所示,本实施例的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为一立式结构,该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加热管以竖直排列的方式设置在热交换器腔体内,其进水管为L形结构,即其进水竖管的出水端口通过连接弯头与一根多孔进水横管相连接。其它结构均同于前一实施例。权利要求1.一种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它包括热交换器壳体(1)、位于壳体顶部的热水出水管(4)、位于壳体底部的冷水进水管(3)、以及设置在热交换器腔体内的与蒸汽源相连通的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水管(3)包括设置在热交换器壳体底部的进水竖管(5)和位于热交换器腔体内并与进水竖管(4)的出水端口相连通的多孔进水横管(6);所述加热管包括进汽管(2)、与进汽管(2)相连接的多路连通管(9)、以及通过连接管件分别连接在多路连通管(9)各个出汽管口处的多孔直喷加热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连通管(9)为十通弯管,其进汽管口通过法兰与进汽管(2)相连接,九个出汽管口分别通过变径管箍(11)与九根其壁上均匀加工有多个喷气孔的多孔直喷加热管(8)连接;所述多孔直喷加热管的末端为封闭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竖管(5)的出水端口通过连接弯头与一根多孔进水横管(6)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竖管(5)的出水端口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两根多孔进水横管(6)。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进水横管(6)的末端为封闭式结构,其管壁上以均布的方式加工有多个出水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热水出水管口(4)通过管路与循环泵相连接。专利摘要一种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它包括热交换器壳体(1)、位于壳体顶部的热水出水管(4)、位于壳体底部的冷水进水管(3)、以及设置在热交换器腔体内的与蒸汽源相连通的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水管(3)包括设置在热交换器壳体底部的进水竖管(5)和位于热交换器腔体内并与进水竖管(4)的出水端口相连通的多孔进水横管(6);所述加热管包括进汽管(2)、与进汽管(2)相连接的多路连通管(9)、以及通过连接管件分别连接在多路连通管(9)各个出汽管口处的多孔直喷加热管(8)。本技术的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可使热能的利用效率得以极大的提高,其热效率可达95~ 98%以上。文档编号F28C3/08GK2682362SQ20042001038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7日专利技术者张成全 申请人:张成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喷速热汽-水热交换器,它包括热交换器壳体(1)、位于壳体顶部的热水出水管(4)、位于壳体底部的冷水进水管(3)、以及设置在热交换器腔体内的与蒸汽源相连通的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水管(3)包括设置在热交换器壳体底部的进水竖管(5)和位于热交换器腔体内并与进水竖管(4)的出水端口相连通的多孔进水横管(6);所述加热管包括进汽管(2)、与进汽管(2)相连接的多路连通管(9)、以及通过连接管件分别连接在多路连通管(9)各个出汽管口处的多孔直喷加热管(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全
申请(专利权)人:张成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