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388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罗茨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包括泵体外壳,泵体外壳的内部插接有泵体衬套,泵体衬套的外壁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冷却半槽A,泵体外壳的内壁也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冷却半槽B,泵体外壳与泵体衬套之间通过冷却半槽A和冷却半槽B形成有冷却腔,泵体外壳的内侧底部两端均开设有导向槽。本实设计利用泵体衬套外壁的冷却半槽A和泵体外壳内壁的冷却半槽B合围形成冷却腔,配合冷却介质入口的使用,方便注入冷却介质,利用冷却介质来吸收泵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而且安装时配合导向槽的使用,使泵体衬套插入泵体外壳过程中不会与泵体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摩擦,安装效率高,磨损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罗茨真空泵
,具体是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罗茨真空泵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所压缩的气体有时腐蚀性较高,为了避免泵壳腐蚀,需要在泵壳内设置耐腐蚀材料制成的衬套,从而保护泵体,本技术就设计了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中国专利也公开了一种螺杆真空泵的改进结构(授权公告号CN200820083303),该专利技术中的泵体内壁为平直的,导致衬套在从泵体一端插入安装时,衬套会与泵体内壁始终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即使衬套安装较为费力,又使衬套在安装时磨损,而且现有的衬套安装也较为不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如何使衬套安装更方便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包括泵体外壳,所述泵体外壳的内部插接有泵体衬套,所述泵体衬套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向内凹陷并呈环形的冷却半槽A,所述泵体外壳的内壁也沿周向设置有向内凹陷并呈环形的冷却半槽B,所述泵体外壳与泵体衬套之间通过冷却半槽A和冷却半槽B合围形成有冷却腔,所述泵体外壳的内侧底部两端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泵体外壳的后端的内壁沿周向开有环形的定位槽,所述泵体衬套的后端具有环形的定位凸沿,所述定位凸沿嵌入定位槽内且定位凸沿与定位槽的内壁通过固定螺栓固连。本设计的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通过利用泵体外壳的内壁的冷却半槽B与泵体衬套外壁的冷却半槽A合围形成冷却腔,配合冷却介质入口和出口的使用,便于向冷却腔内注入冷却介质,进而可以对泵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同时也能对泵体进行保护,另外,在安装时,将泵体衬套插入到泵体外壳内,只需泵体衬套两端的外壁与泵体外壳两端的内壁形成配合,并且在泵体衬套插入过程中,由于泵体外壳的中部向内凹陷,且泵体衬套的中部也向内凹陷,使泵体衬套在插入泵体外壳的过程中,减少泵体衬套与泵体外壳之间的接触,受导向槽的作用,不会与泵体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摩擦,安装简便,安装完成后,泵体衬套后端的定位凸沿嵌入泵体外壳后端的定位槽内并与定位槽的内壁抵靠,定位凸沿和定位槽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保证泵体衬套与泵体外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上述的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中:所述冷却半槽A的内壁设置有若干衬套加强筋,所述衬套加强筋沿泵体衬套的轴向间隔设置并沿泵体衬套的周向延伸,所述冷却半槽B的内壁设置有若干外壳加强筋,所述外壳加强筋沿泵体外壳的轴向间隔设置并沿泵体外壳的周向延伸。这样,泵体外壳与泵体衬套的结构强度更高。在上述的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中:所述泵体外壳与泵体衬套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冷却腔的两端。通过设置密封圈,避免了冷却介质从泵体外壳与泵体衬套之间向外渗漏,密封效果更好。在上述的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中:所述泵体外壳的下表面底端开设有与冷却腔贯通连接的冷却介质入口,所述泵体外壳的上端一侧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且泵体外壳的上端另一侧设置有温度仪表检测口,所述泵体外壳的底端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支腿,通过冷却介质入口方便对冷却腔内注入冷却介质,且可通过温度仪表检测口连接温度测量仪表,便于对冷却介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在上述的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中:所述冷却介质出口和温度仪表检测口均与冷却腔贯通连接,所述冷却腔的内部填充有冷却介质,利用冷却介质即可吸收泵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又可对泵体进行防护,避免泵壳受到腐蚀。在上述的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中:所述密封圈为一种双道密封圈,且密封圈为一种耐腐蚀型橡胶材质的构件,通过双道密封圈可以对导向槽处的泵体衬套与泵体外壳的连接进行密封,提高其密封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在实际操作时,通过利用泵体衬套外壁的冷却半槽A和泵体外壳内壁的冷却半槽B合围形成冷却腔,配合冷却介质入口和出口的使用,方便向冷却腔内注入冷却介质,利用冷却介质来吸收泵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同时也能提高对泵体的保护能力,并且在泵体衬套插入到泵体外壳内时,仅仅只需泵体衬套两端的外壁与泵体外壳两端的内壁形成配合,再配合导向槽的使用,使泵体衬套插入泵体外壳过程中不会与泵体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摩擦,本设计不仅安装便捷,而且泵体衬套安装过程中磨损度也很小,进而提高了衬套的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的剖面图;图2为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泵体外壳;2、外壳加强筋;3、衬套加强筋;4、冷却介质出口;5、密封圈;6、温度仪表检测口;7、泵体衬套;8、固定螺栓;9、冷却腔;10、冷却介质入口;11、支腿;12、导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包括泵体外壳1,泵体外壳1的内部插接有泵体衬套7,泵体衬套7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向内凹陷并呈环形冷却半槽A,且泵体衬套7的外表面设置有衬套加强筋3,所述衬套加强筋3沿泵体衬套7的轴向间隔设置并沿泵体衬套7的周向延伸,泵体外壳1的内壁也沿周向设置有向内凹陷并呈环形的冷却半槽B,且泵体外壳1的内表面设置有外壳加强筋2,外壳加强筋2沿泵体外壳1的轴向间隔设置并沿泵体外壳1的周向延伸,泵体外壳1与泵体衬套7之间通过冷却半槽A和冷却半槽B形成有冷却腔9,泵体外壳1的后端的内壁沿周向开有环形的定位槽,泵体衬套7的后端具有环形的定位凸沿,定位凸沿嵌入定位槽内且定位凸沿与定位槽的内壁通过固定螺栓8固连。泵体外壳1的下表面底端开设有与冷却腔9贯通连接的冷却介质入口10,泵体外壳1的上端一侧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4,且泵体外壳1的上端另一侧设置有温度仪表检测口6,泵体外壳1的底端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支腿11,冷却介质出口4和温度仪表检测口6均与冷却腔9贯通连接,冷却腔9的内部填充有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入口10方便对冷却腔9内注入冷却介质,进而可以利用冷却介质对泵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同时也能避免泵体受到腐蚀而影响其寿命的问题。泵体外壳1的内侧底部两端均开设有导向槽12,且泵体外壳1与泵体衬套7的两端连接处对应导向槽12的位置处安装有密封圈5,密封圈5位于冷却腔9的两端。本实施例中,泵体前端的密封圈5为一种双道密封圈,且密封圈5为一种耐腐蚀型橡胶材质的构件,泵体外壳1与泵体衬套7的后端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螺栓8,泵体外壳1的内部尺寸与泵体衬套7的外部尺寸相适配,且泵体外壳1与泵体衬套7通过固定螺栓8固定连接,安装时,将泵体衬套7插入到泵体外壳1内,只需泵体衬套7两端的外壁与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包括泵体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外壳(1)的内部插接有泵体衬套(7),所述泵体衬套(7)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向内凹陷并呈环形的冷却半槽A,所述泵体外壳(1)的内壁也沿周向设置有向内凹陷并呈环形的冷却半槽B,所述泵体外壳(1)与泵体衬套(7)之间通过冷却半槽A和冷却半槽B合围形成有冷却腔(9),所述泵体外壳(1)的内侧底部两端均开设有导向槽(12),所述泵体外壳(1)的后端的内壁沿周向开有环形的定位槽,所述泵体衬套(7)的后端具有环形的定位凸沿,所述定位凸沿嵌入定位槽内且定位凸沿与定位槽的内壁通过固定螺栓(8)固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包括泵体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外壳(1)的内部插接有泵体衬套(7),所述泵体衬套(7)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向内凹陷并呈环形的冷却半槽A,所述泵体外壳(1)的内壁也沿周向设置有向内凹陷并呈环形的冷却半槽B,所述泵体外壳(1)与泵体衬套(7)之间通过冷却半槽A和冷却半槽B合围形成有冷却腔(9),所述泵体外壳(1)的内侧底部两端均开设有导向槽(12),所述泵体外壳(1)的后端的内壁沿周向开有环形的定位槽,所述泵体衬套(7)的后端具有环形的定位凸沿,所述定位凸沿嵌入定位槽内且定位凸沿与定位槽的内壁通过固定螺栓(8)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半槽A的内壁设置有若干衬套加强筋(3),所述衬套加强筋(3)沿泵体衬套(7)的轴向间隔设置并沿泵体衬套(7)的周向延伸,所述冷却半槽B的内壁设置有若干外壳加强筋(2),所述外壳加强筋(2)沿泵体外壳(1)的轴向间隔设置并沿泵体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建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为真空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