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却塔,它包括一具有一内室和入风口的底座、一具有一外壳和一通道的塔体、一将需降温的水送入塔体内的输送装置和一连接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喷射装置,所述入风口、内室和通道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安装在塔体通道中的在所述喷射装置之上的汽水分离装置,所述汽水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表面凹凸的疏水波导板,使小颗粒的水汽撞击这些凹凸表面之后变成能够由于自重而回入冷却塔内的较大的水滴或水流。(*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塔,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冷却发电厂的热水的冷却塔,此外,这种冷却塔还可适用于化工、冶炼、船舶、食品、纺织等行业的冷却塔和含水气体的冷却节水和节能中。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因此我国的电力生产基本上以火力发电为主,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量大幅度增长,火力发电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尤其在三北地区和内地的很多省份,天气干燥、降雨量少。尽管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引黄入京等等重大措施,但每年水的缺口越来越大,火力发电厂是用水大户,也是耗水大户,所以节水、节能是目前当务之急。发电厂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大部分的电厂其供水方式为循环式供水冷却,而循环水冷却又分为冷却塔冷却和冷却池冷却,通常情况下火力发电厂都以冷却塔冷却为主,冷却塔的耗水主要以蒸发损耗、风吹损耗、排污损耗为主,三者的总耗水量约为发电厂总耗水量的30%-50%。所以从冷却塔节水入手,是抓住电厂耗水、耗能的主要关键。蒸发水损耗是三种水损耗中的大头,但对于蒸发水损耗的回收,目前在国内外尚无可靠先进的技术应用在电厂的节水、节能中,据资料表明每年全国的蒸发水损耗量约20亿立方,很多新建电厂苦于无充足水资源,国家不予立项批准。如图1所示,它是一个传统的冷却塔,包括一塔体200、一底座100,塔体200的中层有一喷淋散热装置210,在底座100的四周有若干人字架构成的进风口120,这样的冷却塔存在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在不增加能源的情况下提高冷却效率,这样可使循环水温比原冷却塔降低2-4C°左右,可使单台煤耗减少几仟吨至上万吨。更进一步的目的是使冷却塔蒸发的水能够回收,回收率可达到60%-90%。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却塔,它包括一具有一内室和入风口的底座、一具有一外壳和一通道的塔体、一将需降温的水送入塔体内的输送装置和一连接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喷射装置,所述入风口、内室和通道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安装在塔体通道中的在所述喷射装置之上的汽水分离装置,所述汽水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表面凹凸的疏水波导板,使小颗粒的水汽撞击这些凹凸表面之后变成能够由于自重而回入冷却塔内的较大的水滴或水流。在上述的冷却塔中,所述底座内容纳一气流加速装置,从而在所述内室的外周形成若干气道,各气道的入口构成所述空气入口。在上述的冷却塔中,所述气流加速装置包括若干阿基米德螺旋机翼型导流板,从而构成若干阿基米德螺旋型气道。在上述的冷却塔中,所述阿基米德螺旋机翼型导流板的外周延伸到所述底座之外。在上述的冷却塔中,所述喷射装置为塔体外壳内的连接于输送装置的将水喷射成雾状的喷雾装置。在上述的冷却塔中,所述喷雾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喷嘴,并在塔体内安装成至少一层。在上述的冷却塔中,所述至少一个喷嘴安装在塔体的中层。在上述的冷却塔中,所述汽水分离装置安装在塔体的顶部,并包括层叠成环状体的多个所述疏水波导板和设置在环状体上面形成覆盖体的所述疏水波导板,环状体中的两两疏水波导板之间形成波折形间隙,在环状体的内侧形成一内腔,所述内腔分别与所述波折形间隙和所述塔体的通道流体连通。还提供一冷却塔,它包括一具有一内室和入风口的底座、一具有一外壳和一通道的塔体、一将需降温的水送入塔体内的输送装置和一连接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喷射装置,所述入风口、内室和通道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装置包括安装在塔体外壳内的连接于输送装置的将水喷射成雾状的喷雾装置。还提供一冷却塔,它包括一具有一内室和入风口的底座、一具有一外壳和一通道的塔体、一将需降温的水送入塔体内的输送装置和一连接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喷射装置,所述入风口、内室和通道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容纳一气流加速装置,从而在所述内室的外周形成若干气道,各气道的入口构成所述空气入口。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冷却塔;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冷却塔,它分别示出了本技术的气流加速装置、无堵塞低压喷雾装置和层叠式波导疏水汽水分离装置;图3是部分剖开的图2所述附图的俯视图,它示出了本技术的汽水分离装置的俯视图、喷雾装置的俯视图、疏水波导板的俯视图和底座的内室;图4示出了水被喷雾装置喷射之后的效果图5是本技术汽水分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剖开的立体图,它示出了由若干疏水波导板构成的环状体和有一疏水波导板构成的覆盖体以及在环状体内的内腔;图6示出了由两个疏水波导板构成的间隙或通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区别在于在无动力也就是不需要电力、机械力和任何消耗能源的转换力的情况下提高冷却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节能。本技术的在不改动原冷却塔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一些结构,故将现有技术改造成本技术成本极低,本技术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的冷却塔1包括一柱体形状的具有一内室13的底座10、一安装在底座10上的具有一外壳22和通道23的塔体20和一设置在塔体20的顶部的具有一内腔33的汽水分离装置30,这里要说明的是,该汽水分离装置30不一定要设置在塔体20的顶部,也可设置在塔体20的通道23上其它位置上。内室13、通道23和内腔33形成一流体连通的塔心。底座10包括一气流加速装置11,以在底座10内和外周上分别形成若干进风通道16和进风口12,这些进风通道16与底座10的内腔13流体连通,在该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气流加速装置11由设置在底座10的环周上的若干阿基米德螺旋机翼型的导流板14构成。当然也可以用其它形状的导流板形成进风通道16,只要有利于将进风口12的空气导入内腔13即可。该技术是解决原冷却塔的上升气流速度和气流流通量受环境、气候、冷却塔高度和热蒸发率所限制的状态。当已有技术中增加了螺旋导流增速装置后,由于若干由翼形导流板14构成的气流加速装置11的外径可以延伸至比原技术中的底座的外径要大,使原冷却塔空气入口面积得到了加大,并由机翼形导流板组成的向心矩阵形成流体力学性能优化的空气附面层,减少进气口的湍流和紊流以降低流阻,在塔内热蒸发气流的导引下,小流速、小流量在机翼附面层的作用下逐步加速成大流量、高流速,使底座10周围空气自然形成一个旋转气流场,随阿基米德几何线流向塔心。由于流速的增加提升了热气流的上升速率,进而由于沿翼形导流板14的流体动能加大,形成一个以自然蒸发热上升气流为动力的由特殊技术组成的流体加速装置来提高气流的进气量和流速,使底座10周围形成一个小环境下的龙卷风模态的旋转气流场,增强了进气入口的空气流量、流速,如此周而复始良性循环,达到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自成小气候、优化进气环境,使无动力增加进气量、提高气流流速成为现实。同时,在底座内同样由机翼形导流板几何形状所决定,空气以旋转气流在塔内与喷淋冷却水接触,由于空气量的加大和旋转气流的切向横扫全直径贯通,整个塔径空气和水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气流的均匀旋转上升,同时解决了塔内受气候风向影响和热空气自回流形成的气流闭锁死角现象。增加塔内冷却的实际有效面积使冷却水的温度比原冷却塔下降2-3C°,提高冷却效果,增加了透平机的作功效率,减少了煤耗,达到了节能目的。如图1所示,原冷却塔在塔体200的中层设有喷淋层,需降温的水在一定压力下被泵送到塔中层,由喷淋水槽布置在塔内横截面上,喷淋水成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仁忠,
申请(专利权)人:许仁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