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被冷却工质闭式循环塔,由模块式结构拼装而成,它包括被冷却工质循环管路系统,喷淋水系统,其特点是,在横流式传热传质模块中,盘管两接头的弯曲程度为相差管距的二分之一,上下相邻两层盘管在水平面内相差180°,并分别与立式进出集管相连接,从而在水流方向构成错排布置;所述喷淋水的上水管置于塔内,从布水池的侧面进入,并与布水池内的消能器连接;所述的消能器由上盖和下底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从密闭式冷却塔的传热传质机理出发,采用能提高换热效果、减小通风阻力的结构形式,有利于生产工艺、生产组织、运行管理和方便维修。(*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塔,尤其是一种密闭式冷却塔。
技术介绍
冷却塔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动力、纺织等行业,并且 又从工业拓展到民用,如应用于大楼中央空调系统等。随着生产的发 展,技术要求的提高,开式冷却塔的水质达不到工艺要求,而空冷塔 有时又达不到冷却要求,所以密闭式冷却塔成了当前节能节水工作中 关注的重要设备。在密闭式冷却塔中,热从管内的工艺流体经管壁传给管外流动的 水膜,再从水传给空气,而水向空气的传热,是由水蒸发的潜热和水 与空气的显热交换组成的。被冷却工质的进出口温度和流量及大气干 湿球温度、大气压等设计参数,风量、喷淋水量、淋水密度、喷淋水 水温、盘管的尺寸和内外形状及布置形式,管程数(管内流速)、空 气和工艺流体及喷淋水三者间的流向关系等对塔的设计都有影响,而 且在某些结构形式中,不少因素是相互制约的。目前还没有一种密闭 式冷却塔能完全实现当工艺流体所需释放的热量全部被空气带走时, 出塔的空气恰好达到饱和,而所花的代价(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为最 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要解决现有闭式循环塔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 而提供一种从密闭式冷却塔的传热传质机理出发,采用能提高换热效 果、减小通风阻力的结构形式,利于生产工艺、生产组织、运行管理 和方便维修的被冷却工质闭式循环塔。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被冷却工 质闭式循环塔,由模块式结构拼装而成,它包括框架、抽风装置, 集水盘,扣板式围护,百叶窗,包含被冷却工质进出管、立式进出 集管、盘管在内的被冷却工质循环管路系统,包含过滤器、泵、上 水管、消能器、布水池、布水填料、淋水填料、集水填料在内的喷 淋水系统,其中由盘管与淋水填料一层隔一层交错布置组成^f黄流式 传热传质^t块,抽风装置在塔的上方,其正下方空间为风室,风室 的左右两側的框架内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布水池,布水填料,横流式 传热传质模块,集水填料;在框架外的左右两側设有作为空气分配装置的百叶窗,前后侧设有扣板式围护,其特点是,所述的横流式传 热传质模块中的盘管的两接头弯曲程度为相差管距的二分之一,上下相邻两层盘管在水平面内相差180° ,并分别与立式进出集管相 连接,从而与水流方向构成错排布置;所述喷淋水的上水管置于塔 内,A^布水池的侧面进入,并与布水池内的消能器连接;所述的消 能器由上盖和下底组成。所述框架的橫流式传热传质模块支撑部分由钢质L型立柱和玻 璃钢L型支架构成,L型立柱之间通过L型支架和螺栓活动连接, 其中L型立柱和L型支架上开设有长条形孔,用于调整盘管与淋水 填料的倾斜角度。所述被冷却工质进口管由多段用卡箍连接的管子构成连杆机构,与之相配套。所述立式进口集管与被冷却工质进口管用卡箍连 接,立式出口集管与被冷却工质出口管也用卡箍连接。本技术结构特点1、 采用相邻两层盘管错排布置;盘管与立式进出集管采用螺母压紧 连接,方便更换,各层盘管居间的淋水填料兼具淋水、进风调整和收 水功能;2、 换热模块由一层淋水填料加一层盘管的微元累加构成,布置在塔 体两侧,并且每个微元与水平面都有一小的倾角,由于是塔顶抽风, 该倾角方向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呈上升趋势。又由于盘管中的流体在 管程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所以盘管的进口靠近出风的抽风装置侧, 出口靠近进风的百叶窗侧。进口侧高于出口侧。这样布置,不仅有利 于气流流通,而且在塔停运时有利于盘管内的流体排空。支撑传热传 质模块的框架在单台非标产品安装或批量产品试制的样机安装时可 调整盘管与淋水填料的倾斜角度,同时立式进口集管与被冷却工质进 口管的连接相应可调,以适应不同塔高与不同风量的要求;3、 喷淋水上水立管置塔内,从布水池的側面进水,能与消能器相配 套,既改善了喷淋的均匀性,又使塔体紧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从密闭式冷却塔的传热传质机理 出发,采用能提高换热效果和减小通风阻力的结构形式,有利于生产 工艺、生产组织、运行管理和方便维#~;本技术的塔体换热性能好,外型美观,对不同吨位的塔,零 部件的通用性增强,组装方便。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是错排用盘管示意图3是;f黄流式传热传质模块示意图4是可调角度机构示意图5是淋水系统示意图6是传热传质模块可调式支撑框架示意图7是布水池侧向进水消能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由图l-图7所示, 一种被冷却工质闭式循环塔,由;^莫块式结构 拼装而成,它包括框架17、抽风装置l,集水盘9,扣板式围护7, 百叶窗6,包含被冷却工质进出管18、 15、立式进出集管11、 12、 盘管4在内的被冷却工质循环管路系统,包含过滤器24、泵16、上 水管13、消能器14、布水池2、布水填料3、淋水填料5、集水填料 8在内的喷淋水系统,其中由盘管4与淋水填料5 —层隔一层交错布 置组成横流式传热传质模块,抽风装置l在塔的上方,其正下方空间 为风室,风室的左右两侧的框架内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布水池2,布水 填料3,横流式传热传质模块,集水填料8;在框架17外的左右两侧 设有作为空气分配装置的百叶窗6,前后侧设有扣板式围护7,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横流式传热传质模块中,盘管4的两接头弯曲程度不一, 且正好相差管距的二分之一,上下相邻两层盘管在水平面内相差 180° ,并分别与立式进出集管11、 12相连接,从而在水流方向构成 错排布置;所述喷淋水的上水管13置于塔内,从布水池2的侧面进 入,并与布水池2的消能器14连接;所述的消能器14由上盖22和下底23组成。如图l所示,本技术,采用模块式结构,可多台拼装。抽风 装置1采用机翼式轴流风机,通过上塔体框架安装在风筒内,根据风 机大小,分别采用减速箱直连传动、皮带传动和联轴器传动的方式。 布水池2、布水填料3,横流式传热传质模块中的盘管4与淋水填料 5—层隔一层交错放置,集水填料8,通过中塔体框架,自上而下依 次安装在抽风装置1的两侧的下方,然后连同抽风装置1整体安装在 集水盘9内,集水盘9的下面就是底座10。单塔长度方向采用扣板 式围护7,宽度方向采用百叶窗6作为空气分配装置。围护7上还有 检修门和通往抽风装置1的爬梯,抽风装置1周围有围栏保证检修的 安全。所有框架都采用型钢或折边钢板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成。集水盘 9上除了有被冷却工质管路和喷淋水管路外,还安装了由浮球阀控制 的自动补水管,由手动阀控制的强制补水管,由高度控制的溢流管和 在最低处的排污管,集水盘9上沿有检修步道与围护上检修门相通。如图2;所示,盘管4的两接头弯曲程度不一且正好相差管距的二 分之一,上下相邻两层盘管在水平面内相差180°,并分别与立式进出 集管11、 12相连接,实现了同一盘管通过简单的转向安装而在水流 方向构成错排布置。如图3所示,传质模块组合结构盘管4与立式进出集管11、 12采用螺母压紧连接,方便更换,居间各层盘管中的淋水填料5将进风调整填料、淋水填料和收水填料一体化(从功能区分,在图中分 别用5F、 5S、 5L表示);淋水填料5与盘管接触的面钝化处理,以免长期与盘管摩擦而损坏盘管。如图4所示,支撑传热传质模块的框架17在安装时可调整盘管 4与淋水填料5的倾斜角度,同时立式进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被冷却工质闭式循环塔,由模块式结构拼装而成,它包括框架(17)、抽风装置(1),集水盘(9),底座(10)、扣板式围护(7),百叶窗(6),包含被冷却工质进出管(18、15)、立式进出集管(11、12)、盘管(4)在内的被冷却工质循环管路系统,包含过滤器(24)、泵(21)、上水管(13)、消能器(14)、布水池(2)、布水填料(3)、淋水填料(5)、集水填料(8)在内的喷淋水系统,其中由盘管(4)与淋水填料(5)一层隔一层交错布置组成横流式传热传质模块,抽风装置(1)在塔的上方,其正下方空间为风室,风室左右两侧的框架内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布水池(2),布水填料(3),横流式传热传质模块,集水填料(8),在框架(17)外的左右两侧设有作为空气分配装置的百叶窗(6),前后侧设有扣板式围护(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横流式传热传质模块中,盘管(4)的两接头弯曲程度为相差管距的二分之一,上下相邻两层盘管在水平面内相差180°,并分别与立式进出集管(11、12)相连接,从而在水流方向构成错排布置;所述喷淋水的上水管(13)置于塔内,从布水池(2)的侧面进入,并与布水池(2)内的消能器(14)连接;所述的消能器(14)由上盖(22)和下底(23)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立新,黄景山,杨茉,李子钧,孙佳明,黄夫泉,王治云,华琳,梁浩,项品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廷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