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基缓冲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外探测器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硅基缓冲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Si材料和HgCdTe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晶格失配(19.3%),外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入大量的穿越位错。通常情况下,通过在Si片表面外延碲化镉(CdTe)缓冲层形成复合衬底,以减小晶格失配。但由于Si材料与CdTe材料之间存在较大的晶格失配,为了保证外延材料的质量控制外延晶向,抑制位错、多晶、孪晶的生成,通常在外延CdTe材料的过程中也会先外延一层缓冲层材料。Si基CdTe材料的缓冲层一般选择碲化锌(ZnTe)材料。ZnTe与CdTe的晶格结构相同,晶格尺寸介于Si与CdTe之间。相关技术中,使用MBE方法外延ZnTe材料采用单独的ZnTe泄流源进行,但外延过程中ZnTe易生长出孪晶,即使后续加入退火过程也很难改善晶体状态。而采用低温成核、高温生长的外延方法,过程复杂,且由于Zn与Te元素在外延过程中脱附温度不同,易出现Zn和Te元素化学计量比失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硅基缓冲层及其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基缓冲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得原子级别洁净的的Si片;/n依次打开As束流源、Te束流源,对所述Si片的正面进行钝化;/n交替打开Zn束流源和Te束流源,在钝化后的Si片的正面外延ZnTe缓冲层;/n交替打开Zn束流源、Te束流源、CdTe束流源,在所述ZnTe缓冲层上外延ZnTe/CdTe超晶格缓冲层;/n打开Te束流源,并对所述ZnTe/CdTe超晶格缓冲层进行高温退火热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基缓冲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原子级别洁净的的Si片;
依次打开As束流源、Te束流源,对所述Si片的正面进行钝化;
交替打开Zn束流源和Te束流源,在钝化后的Si片的正面外延ZnTe缓冲层;
交替打开Zn束流源、Te束流源、CdTe束流源,在所述ZnTe缓冲层上外延ZnTe/CdTe超晶格缓冲层;
打开Te束流源,并对所述ZnTe/CdTe超晶格缓冲层进行高温退火热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原子级别洁净的的Si片,包括:
使用RCA湿化学清洗法清洗待处理Si片;
对清洗后的Si片进行去水汽、去杂质;
对去水汽、去杂质后的Si片进行高温脱氧清洗、氢钝化清洗、分子氢源清洗、离子氢源清洗、或等离子清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清理后的Si片进行去水汽、去杂质,包括:
将清理后的Si片放入分子束外延系统的进样室内进行加热去水汽;
将进行加热去水汽后的Si片放入分子束外延系统的缓冲室内进行高温去杂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依次打开As束流源、Te束流源之前,预热Zn泄流源、Te泄流源、CdTe泄流源和As裂解源,利用电离规方法依次测试所述Zn泄流源、所述Te泄流源、所述CdTe泄流源以及所述As裂解源的等效束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打开As束流源、Te束流源,对所述Si片的正面进行钝化,包括:
对所述Si片高温脱氧后,进行降温处理,并在降温处理过程中,依次打开As束流源、Te束流源,对所述Si片的正面进行钝化。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丛,刘铭,高达,周立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