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16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防护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其设置有防撞装置,在飞行以及降落过程中防护螺旋桨,避免螺旋桨撞击受损,提高使用稳定性;包括无人机主体支架、电池芯片盒、连接线路、螺旋电机、螺旋桨、螺旋桨防护圈和螺旋桨轴盖,电池芯片盒安装在无人机主体支架上端中部安装槽内,四组连接线路输入端与电池芯片盒左右两侧连接,第一螺旋桨防护圈左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右端下侧连接,第二螺旋桨防护圈左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右端上侧连接,第三螺旋桨防护圈右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左端上侧连接,第四螺旋桨防护圈右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左端下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防护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是一种用于航测无人机防撞的辅助装置,其在无人机防护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无人机在航拍、救援、森林防火、安防等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由机体和多个旋翼组成,传统的无人机的旋翼上均未设置任何防护装置;现有的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使用中发现,无人机在飞行以及降落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碰撞,如果撞到螺旋桨,会导致无人机无法飞行,导致使用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设置有防撞装置,在飞行以及降落过程中防护螺旋桨,避免螺旋桨撞击受损,提高使用稳定性的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本技术的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包括无人机主体支架、电池芯片盒、连接线路、第一螺旋电机、第二螺旋电机、第三螺旋电机、第四螺旋电机、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第三螺旋桨、第四螺旋桨、第一螺旋桨防护圈、第二螺旋桨防护圈、第三螺旋桨防护圈、第四螺旋桨防护圈和螺旋桨轴盖,电池芯片盒安装在无人机主体支架上端中部安装槽内,四组连接线路输入端与电池芯片盒左右两侧连接,第一螺旋电机、第二螺旋电机、第三螺旋电机和第四螺旋电机分别与四组连接线路末端电连接,第一螺旋桨下端中部与第一螺旋电机上端连接,第二螺旋桨下端中部与第二螺旋电机上端连接,第三螺旋桨下端中部与第三螺旋电机上端连接,第四螺旋桨下端中部与第四螺旋电机上端连接,第一螺旋桨防护圈、第二螺旋桨防护圈、第三螺旋桨防护圈和第四螺旋桨防护圈中部均设置有螺旋桨支撑架,并且第一螺旋桨防护圈左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右端下侧连接,第二螺旋桨防护圈左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右端上侧连接,第三螺旋桨防护圈右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左端上侧连接,第四螺旋桨防护圈右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左端下侧连接,并且第一螺旋电机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一螺旋桨防护圈中部上端,第二螺旋电机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二螺旋桨防护圈中部上端,第三螺旋电机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三螺旋桨防护圈中部上端,第四螺旋电机下端固定安装在第四螺旋桨防护圈中部上端。本技术的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还包括防撞垫片和缓冲弹簧,四组缓冲弹簧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旋桨防护圈、第二螺旋桨防护圈、第三螺旋桨防护圈和第四螺旋桨防护圈圆周外侧,四组防撞垫片分别固定安装在四组缓冲弹簧顶端。本技术的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还包括芯片盒防护板、防护板安装架和紧固螺栓,多组紧固螺栓下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上端连接,芯片盒防护板下端与紧固螺栓上端连接,防护板安装架下端穿过芯片盒防护板螺装在紧固螺栓上端,并且防护板安装架螺帽下端与芯片盒防护板上端面贴紧。本技术的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还包括降落底脚,四组降落底脚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旋桨防护圈、第二螺旋桨防护圈、第三螺旋桨防护圈和第四螺旋桨防护圈下端中部。本技术的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还包括摄像头和镜头盖,摄像头左端与电池芯片盒右端连接,摄像头设置在芯片盒防护板下侧,镜头盖盖装在摄像头右端。本技术的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所述防撞垫片设置为橡胶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遥控将信号传输给电池芯片盒,之后电池芯片盒将遥控命令通过连接线路传输给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第三螺旋桨和第四螺旋桨,使其旋转带动无人机飞行,通过设置第一螺旋桨防护圈、第二螺旋桨防护圈、第三螺旋桨防护圈和第四螺旋桨防护圈,便于在飞行以及降落过程中防护螺旋桨,避免螺旋桨撞击受损,提高使用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下视图;图3是无人机主体支架结构示意图;图4是缓冲弹簧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正视图;附图中标记:1、无人机主体支架;2、电池芯片盒;3、连接线路;4、第一螺旋电机;5、第二螺旋电机;6、第三螺旋电机;7、第四螺旋电机;8、第一螺旋桨;9、第二螺旋桨;10、第三螺旋桨;11、第四螺旋桨;12、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3、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4、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5、第四螺旋桨防护圈;16、螺旋桨轴盖;17、防撞垫片;18、缓冲弹簧;19、芯片盒防护板;20、防护板安装架;21、紧固螺栓;22、降落底脚;23、摄像头;24、镜头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包括无人机主体支架1、电池芯片盒2、连接线路3、第一螺旋电机4、第二螺旋电机5、第三螺旋电机6、第四螺旋电机7、第一螺旋桨8、第二螺旋桨9、第三螺旋桨10、第四螺旋桨11、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2、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3、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4、第四螺旋桨防护圈15和螺旋桨轴盖16,电池芯片盒2安装在无人机主体支架1上端中部安装槽内,四组连接线路3输入端与电池芯片盒2左右两侧连接,第一螺旋电机4、第二螺旋电机5、第三螺旋电机6和第四螺旋电机7分别与四组连接线路3末端电连接,第一螺旋桨8下端中部与第一螺旋电机4上端连接,第二螺旋桨9下端中部与第二螺旋电机5上端连接,第三螺旋桨10下端中部与第三螺旋电机6上端连接,第四螺旋桨11下端中部与第四螺旋电机7上端连接,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2、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3、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4和第四螺旋桨防护圈15中部均设置有螺旋桨支撑架,并且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2左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1右端下侧连接,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3左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1右端上侧连接,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4右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1左端上侧连接,第四螺旋桨防护圈15右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1左端下侧连接,并且第一螺旋电机4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2中部上端,第二螺旋电机5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3中部上端,第三螺旋电机6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4中部上端,第四螺旋电机7下端固定安装在第四螺旋桨防护圈15中部上端;通过遥控将信号传输给电池芯片盒2,之后电池芯片盒2将遥控命令通过连接线路3传输给第一螺旋桨8、第二螺旋桨9、第三螺旋桨10和第四螺旋桨11,使其旋转带动无人机飞行,通过设置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2、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3、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4和第四螺旋桨防护圈15,便于在飞行以及降落过程中防护螺旋桨,避免螺旋桨撞击受损,提高使用稳定性。本技术的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还包括防撞垫片17和缓冲弹簧18,四组缓冲弹簧18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2、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3、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4和第四螺旋桨防护圈15圆周外侧,四组防撞垫片17分别固定安装在四组缓冲弹簧18顶端;通过设置防撞垫片17和缓冲弹簧18,便于缓冲无人机撞击伤害,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减轻撞击伤害,提高使用稳定性。本技术的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还包括芯片盒防护板19、防护板安装架20和紧固螺栓21,多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主体支架(1)、电池芯片盒(2)、连接线路(3)、第一螺旋电机(4)、第二螺旋电机(5)、第三螺旋电机(6)、第四螺旋电机(7)、第一螺旋桨(8)、第二螺旋桨(9)、第三螺旋桨(10)、第四螺旋桨(11)、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2)、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3)、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4)、第四螺旋桨防护圈(15)和螺旋桨轴盖(16),电池芯片盒(2)安装在无人机主体支架(1)上端中部安装槽内,四组连接线路(3)输入端与电池芯片盒(2)左右两侧连接,第一螺旋电机(4)、第二螺旋电机(5)、第三螺旋电机(6)和第四螺旋电机(7)分别与四组连接线路(3)末端电连接,第一螺旋桨(8)下端中部与第一螺旋电机(4)上端连接,第二螺旋桨(9)下端中部与第二螺旋电机(5)上端连接,第三螺旋桨(10)下端中部与第三螺旋电机(6)上端连接,第四螺旋桨(11)下端中部与第四螺旋电机(7)上端连接,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2)、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3)、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4)和第四螺旋桨防护圈(15)中部均设置有螺旋桨支撑架,并且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2)左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1)右端下侧连接,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3)左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1)右端上侧连接,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4)右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1)左端上侧连接,第四螺旋桨防护圈(15)右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1)左端下侧连接,并且第一螺旋电机(4)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2)中部上端,第二螺旋电机(5)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3)中部上端,第三螺旋电机(6)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4)中部上端,第四螺旋电机(7)下端固定安装在第四螺旋桨防护圈(15)中部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测无人机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主体支架(1)、电池芯片盒(2)、连接线路(3)、第一螺旋电机(4)、第二螺旋电机(5)、第三螺旋电机(6)、第四螺旋电机(7)、第一螺旋桨(8)、第二螺旋桨(9)、第三螺旋桨(10)、第四螺旋桨(11)、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2)、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3)、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4)、第四螺旋桨防护圈(15)和螺旋桨轴盖(16),电池芯片盒(2)安装在无人机主体支架(1)上端中部安装槽内,四组连接线路(3)输入端与电池芯片盒(2)左右两侧连接,第一螺旋电机(4)、第二螺旋电机(5)、第三螺旋电机(6)和第四螺旋电机(7)分别与四组连接线路(3)末端电连接,第一螺旋桨(8)下端中部与第一螺旋电机(4)上端连接,第二螺旋桨(9)下端中部与第二螺旋电机(5)上端连接,第三螺旋桨(10)下端中部与第三螺旋电机(6)上端连接,第四螺旋桨(11)下端中部与第四螺旋电机(7)上端连接,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2)、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3)、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4)和第四螺旋桨防护圈(15)中部均设置有螺旋桨支撑架,并且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2)左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1)右端下侧连接,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3)左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1)右端上侧连接,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4)右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1)左端上侧连接,第四螺旋桨防护圈(15)右端与无人机主体支架(1)左端下侧连接,并且第一螺旋电机(4)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一螺旋桨防护圈(12)中部上端,第二螺旋电机(5)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二螺旋桨防护圈(13)中部上端,第三螺旋电机(6)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三螺旋桨防护圈(14)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凯程卫波翟延龙谢利敏魏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博翔地理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