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车充电装置及车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144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助力车充电装置及车轮,该充电装置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壳体组件及设于壳体组件内的电机组件和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与电机组件电性连接并为电机组件供电;壳体组件包括花毂壳体及与花毂壳体的两端分别盖合连接的端盖,电机组件包括依次由内到外同轴套设的输出轴、内定子及相对内定子转动设置的外转子,两端盖设有供输出轴穿出的第一通孔,输出轴内穿设一充电线,通过充电线为电池组件充电,充电线的端部有充电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电机组件和电池组件集成整合在壳体组件内部,使电机组件和电池组件电性连接时无需在车身上进行布线,安装方便,在电机组件的输出轴内设置充电线,即把充电口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无需再布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力车充电装置及车轮
本技术涉及助力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助力车充电装置及车轮。
技术介绍
由于使用的便捷,助力车越来越多的使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采用电动助力的车辆而言,充电装置至关重要。目前的助力车驱动电机和电池组件分开安装,电池组件给驱动电机供电以驱动车轮旋转前进,需要在助力车车身上走线和安装充电口,外部电源通过充电口给电池组件充电。然而,由于现有的充电方式需要在助力车车身上走线和设置充电口,导致布线和安装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助力车充电装置及车轮,解决现有的充电方式需要在助力车车身上布线和设置充电口导致安装繁琐的问题。一种助力车充电装置,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壳体组件及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的电机组件和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电机组件电性连接并为所述电机组件供电;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花毂壳体及与所述花毂壳体的两端分别盖合连接的端盖,所述电机组件包括依次由内到外同轴套设的输出轴、内定子及相对所述内定子转动设置的外转子,两所述端盖分别设有供所述输出轴穿出的第一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力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壳体组件及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的电机组件和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电机组件电性连接并为所述电机组件供电;/n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花毂壳体及与所述花毂壳体的两端分别盖合连接的端盖,所述电机组件包括依次由内到外同轴套设的输出轴、内定子及相对所述内定子转动设置的外转子,两所述端盖分别设有供所述输出轴穿出的第一通孔,所述输出轴为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输出轴内穿设一充电线,所述充电线与所述电池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的端部设有与一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的充电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壳体组件及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的电机组件和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电机组件电性连接并为所述电机组件供电;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花毂壳体及与所述花毂壳体的两端分别盖合连接的端盖,所述电机组件包括依次由内到外同轴套设的输出轴、内定子及相对所述内定子转动设置的外转子,两所述端盖分别设有供所述输出轴穿出的第一通孔,所述输出轴为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输出轴内穿设一充电线,所述充电线与所述电池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的端部设有与一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的充电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行星减速组件,所述行星减速组件包括沿所述输出轴轴向设置且依次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外部的太阳齿轮和行星支架,所述太阳齿轮固定于所述外转子的轴向端面,所述行星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太阳齿轮外啮合的三个行星齿轮;
一所述端盖的内端面上设有齿轮圈,所述齿轮圈与所述三个行星齿轮内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伸出端盖的两端分别设有止转片,所述止转片套设且固定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花毂壳体内部同轴安装一中隔板,所述中隔板的侧壁与所述花毂壳体的内壁相抵接以便所述花毂壳体旋转,所述中隔板的中部设有供所述输出轴穿设的第二通孔,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在所述中隔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力车充电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煌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吕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