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地板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12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5
本方案涉及一种车身地板及汽车,将双人副驾驶座椅的左后安装点进行后移,并相应加长座椅的固定端,这样安装界面就能够清晰看到,车间装配时能够进行可视化安装,提高了装配的效率和减少了设备的投入。该车身地板,包括:车身地板本体,车身地板本体具有安装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的第一区域和安装单排主驾驶座椅的第二区域;中间通道,其安装在车身地板本体上,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通过中间通道分隔开;第一区域的左后方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靠近中间通道设置,且第一安装孔设置在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第一区域内的垂直投影的后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地板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制造
,具体是一种车身地板及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能够看到的副驾双人座的车型很少,主要集中在卡车和货车等特殊车型上。副驾双人座的座椅能够乘坐两个人,并且需要保证安全、舒适等要求。副驾双人座在满足乘坐要求的同时,有以下特点:此型座椅的4个安装点都固定在车身地板上,使这些座椅不能够进行前后调节和上下调节;要在原本乘坐一人的空间上,增加到乘坐两人,乘客的空间有一定的限制;由于是单排车型,后尾板离座椅很近,副驾座椅靠背与后尾板间隙很小,调节角度有限。目前,市面上主要的单排副驾双人座的车型均是在原副驾单人座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匹配,并没有对车身地板进行优化。这样直接借用双排车型进行开发,存在以下问题:副驾座椅的安全带固定端布置困难,并且对碰撞安全影响较大;由于无后排,这样驾驶室的后尾板与座椅的空间十分有限,装配困难,这样对车间安装座椅工艺和安装设备提出来了很高的要求,并且装配人员抱怨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情况,本实用方案设计了一种车身地板及汽车,将车身地板上对双人副驾驶座椅的左后安装点进行后移,并相应加长双人副驾驶座椅的固定端,这样车身地板和座椅固定支架的安装界面就能够清晰看到,车间装配时能够进行可视化安装,提高了装配的效率和减少了设备的投入。此外,该车身地板,在保证结构强度和碰撞安全的前提下,改动量较小,有效降低了开发成本,并且使座椅下横梁的成本还有所降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地板,包括:车身地板本体,所述车身地板本体具有安装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的第一区域和安装单排主驾驶座椅的第二区域;中间通道,其安装在所述车身地板本体上,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所述中间通道分隔开;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左后方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靠近所述中间通道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垂直投影的后方。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的右后方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靠近车辆的右侧车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在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垂直投影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的左前方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靠近所述中间通道设置,且所述第三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在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垂直投影内;所述第一区域的左前方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设置在靠近车辆的右侧车门的一侧,且所述第四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在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垂直投影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区域内设置有用于实现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的安全带固定件安装的第四安装孔,且所述第四安装孔靠近所述中间通道设置。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身地板,还包括: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所述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具有可折叠的靠背;固定在所述车身地板本体上的后尾板,所述第一安装孔可通过所述后尾板和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靠背之间形成的空间露出;所述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包括座椅固定支架和用于对所述座椅固定支架进行支撑的第一支脚,所述第一支脚上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一装配孔;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螺栓将所述第一支脚固定在所述车身地板本体上;所述第一支脚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座椅固定支架之间形成有小于90°的夹角。优选地,所述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还包括对所述座椅固定支架进行支撑的第二支脚,所述第二支脚上设置有和第二安装孔对应的第二装配孔;通过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螺栓将所述第二支脚固定在所述车身地板本体上;所述第二支脚在竖直方向上垂直于所述座椅固定支架设置。优选地,所述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还包括对所述座椅固定支架进行支撑的第三支脚,所述第三支脚上设置有和第三安装孔对应的第三装配孔;通过穿过所述第三装配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的螺栓将所述第三支脚固定在所述车身地板本体上;所述第三支脚在竖直方向上垂直于所述座椅固定支架设置;所述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还包括对所述座椅固定支架进行支撑的第四支脚,所述第四支脚上设置有和第四安装孔对应的第四装配孔;通过穿过所述第四装配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的螺栓将所述第四支脚固定在所述车身地板本体上;所述第四支脚在竖直方向上垂直于所述座椅固定支架设置。本申请的效果为:在总装装配时,先安装双人副驾驶座椅,再进行主驾驶座椅的装配,这样操作人员能够利用主驾驶空间,有效增加双人副装副驾驶座椅的操作空间。在装配副驾驶座椅的过程中,左前安装点和右前安装点进行正常安装,没有操作难度。由于这是单排车型,座椅靠背与驾驶室后尾板间隙很小,左后座椅安装点3的操作步骤为:先把该副驾座椅的靠背向前进行折叠放入驾驶室,操作者位于主驾位置,头靠着后尾装饰板并且往下探,此外,由于主驾座椅还没有进行安装,最后,双人副驾驶座椅的座椅安装支架的往后进行移动,这样操作者就能够完整的看到装配界面,并且利于设备进行打紧。这样进一步地解决了盲操的风险,实现了可视化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减少了装配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装配的精度和质量。该新型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用的车身地板,在保证强度和碰撞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了降本开发。此外,优化了车间装配的空间,和降低了装配的劳动强度,还不用增加设备投入。附图说明图1是车身地板和座椅固定支架装配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车身地板和座椅固定支架装配的仰视示意图;图3是双人副驾驶座椅的安装示意图;图4是座椅固定支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身地板本体;2、中间通道;11、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3、第三安装孔;14、第四安装孔;15、第五安装孔;3、座椅固定支架;31、第一支脚;32、第二支脚;33、第三支脚;34、第四支脚;4;螺母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应用在单排车型,并且要求副驾能够乘坐两人。该汽车包括:实现单排副驾双人座车型座椅安装的车身地板,车身地板包括:车身地板本体1,该车身地板本体1具有安装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的第一区域和安装单排主驾驶座椅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通过在车身地板本体1上设置的中间通道2分隔开,在车身地板本体1上设置有四个作为座椅安装点的安装孔,分别为设置在车身地板本体中的第一区域的左后方的第一安装孔11、设置在车身地板本地的第一区域的右后方的第二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2设置在靠近车辆的右侧车门的一侧)、车身地板的第一区域的前方的第三安装孔13和第四安装孔14(第四安装孔14设置在靠近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身地板本体(1),所述车身地板本体(1)具有安装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的第一区域和安装单排主驾驶座椅的第二区域;/n中间通道(2),其安装在所述车身地板本体(1)上,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所述中间通道(2)分隔开;/n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左后方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所述第一安装孔(11)靠近所述中间通道(2)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孔(11)设置在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在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垂直投影的后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地板本体(1),所述车身地板本体(1)具有安装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的第一区域和安装单排主驾驶座椅的第二区域;
中间通道(2),其安装在所述车身地板本体(1)上,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所述中间通道(2)分隔开;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左后方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所述第一安装孔(11)靠近所述中间通道(2)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孔(11)设置在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在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垂直投影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地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的右后方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2);
所述第二安装孔(12)设置在靠近车辆的右侧车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安装孔(12)设置在所述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在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垂直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地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的左前方设置有第三安装孔(13);
所述第三安装孔(13)靠近所述中间通道(2)设置,且所述第三安装孔(13)设置在所述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在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垂直投影内;
所述第一区域的左前方设置有第四安装孔(14);
所述第四安装孔(14)设置在靠近车辆的右侧车门的一侧,且所述第四安装孔(14)设置在所述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在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垂直投影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内设置有用于实现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的左侧的安全带固定件安装的第五安装孔(15),且所述第五安装孔(15)靠近所述中间通道(2)设置。


5.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地板,还包括:
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所述单排双人副驾驶座椅具有可折叠的靠背;
固定在所述车身地板本体(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云刘永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标致雪铁龙集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