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挂式野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02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拖挂式野营车,属于拖挂车技术领域,包括底盘车架、两个轮毂总成组件、车厢本体、顶盖组件与用于提升车辆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半独立悬挂扭力桥,所述车厢本体设置在所述底盘车架上,所述轮毂总成组件通过所述半独立悬挂扭力桥与所述底盘车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拖挂车的扩展空间;并使车辆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寿命;还将传统的单开式大顶盖结构改良为三开式复合顶盖结构,不用需要将顶盖完全打开即可更方便地在车厢内拿取物品,也将单开式大顶盖结构所承受的压力分散,防止支撑杆或者顶盖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拖挂式野营车
本技术涉及拖挂车
,具体涉及一种拖挂式野营车。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收入稳步增加,国人的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利用越野车拖挂野营车进行自驾游逐渐成为了时尚健康生活的标志。因此,拖挂式野营车的使用频率也大大增加,传统拖挂式野营车已经很难满足户外野营者当下的使用需求,拖挂车的设计亟待改变创新。传统的拖挂车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以往的拖挂车的底盘全部采用自己焊接生产的独立悬挂或者市面上买到的橡胶扭力桥,稳定性和结构强度都不够好,在路上行驶颠簸而且性能不稳定,导致使用寿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拖挂式野营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改变传统拖挂车的悬挂结构使车辆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寿命,提供了一种拖挂式野营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技术包括底盘车架、两个轮毂总成组件、车厢本体、顶盖组件与用于提升车辆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半独立悬挂扭力桥,所述车厢本体设置在所述底盘车架上,两个所述轮毂总成组件通过所述半独立悬挂扭力桥与所述底盘车架连接,所述顶盖组件包括多个小盖与至少一个大盖,所述小盖与所述大盖上均设置有安全锁,所述小盖与所述大盖通过所述安全锁与所述车厢本体锁合,所述小盖与所述大盖均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上,所述半独立悬挂扭力桥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悬挂摆臂、第二悬挂摆臂、第一调整臂、第二调整臂、横梁管、减震器、稳定杆、第一扭力杆与第二扭力杆,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悬挂摆臂、所述第一调整臂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悬挂摆臂、所述第二调整臂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梁管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与所述横梁管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调整臂设置在所述第一悬挂摆臂上,所述第二调整臂设置在所述第二悬挂摆臂上,所述第一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悬挂摆臂、所述第二悬挂摆臂分别与两个所述轮毂总成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车架的下部两侧,所述第一扭力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悬挂摆臂连接,所述第二扭力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悬挂摆臂连接,所述减震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悬挂摆臂之间、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悬挂摆臂之间,所述稳定杆设置在所述横梁管的内部,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一调整臂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二调整臂连接。该拖挂式野营车通过设置的半独立悬挂扭力桥,改变了传统拖挂车的悬挂结构,使车辆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寿命;还将传统的单开式大顶盖结构改良为三开式复合顶盖结构,不用需要将顶盖完全打开即可更方便地在车厢内拿取物品,也将单开式大顶盖结构所承受的压力分散,防止支撑杆或者顶盖受到损伤,且隔断的设计能够很好地将物品区分放置,使野营者的使用体验更佳。更进一步的,所述车厢本体的内部具有垂直于其底面设置的隔断,所述小盖与所述大盖均与所述隔断转动连接。所述小盖与所述大盖均通过合页与所述隔断相连,这样在开启相应盖体时,盖体便可以以合页为轴转动,从而方便的开启和关闭盖体。更进一步的,所述小盖与所述大盖上均设置有支撑杆,在无人扶持的情况下打开所述小盖与所述大盖时,通过所述支撑杆可支撑起所述小盖与所述大盖。所述支撑杆用于半自动支撑各个小盖,不用人为刻意的去扶持。更进一步的,所述小盖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大盖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小盖并列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上端靠近前端位置,所述大盖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上端靠近后端位置。打开所述小盖后,可以方便的取放一些体积比较小的物品,这样便不用在取放小物品时打开整个上顶盖,打开所述大盖后,可以取放一些体积比较大的物品。在取出体积比较大的物品时,还可以打开后尾门将其取出。更进一步的,所述拖挂式野营车还包括抽拉机构,所述抽拉机构设置在所述底盘车架与所述车厢本体之间的缝隙中,与所述底盘车架可拆卸地连接。抽拉机构用于起到在越野路上过河搭桥等作用,抽拉机构的作用在于节省空间,使用方便,可以像抽屉一样拉出,这是以往的拖挂车都没有的功能。抽拉机构不影响车厢内部的物品以及底盘的强度,可以将一些物品放置在抽拉机构上,大大提高了拖挂车的扩展空间。更进一步的,所述抽拉机构为抽拉桌板、抽拉网板与抽拉篷布中任一种。更进一步的,所述抽拉机构包括抽拉架、内衬与滑轮,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抽拉架上,所述底盘车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轮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内衬设置在所述抽拉架的内部。内衬可以为桌板、网板与篷布,滑槽的行程末端设置有端盖,端盖与底盘车架可拆卸地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抽拉机构还包括用于在静止状态下还可以起到支撑车身作用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设置在所述抽拉架的下端。支撑腿与抽拉架通过销轴连接,支撑腿可以折叠收纳在抽拉架的下端。更进一步的,所述拖挂式野营车还包括厨用组件,所述厨用组件包括洗菜盆、煤气灶、储物抽屉,所述洗菜盆、所述煤气灶与所述储物抽屉均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的内部一侧。厨用组件的设置能够方便地让野营者在野外做饭,使野营变得更加充实有趣。更进一步的,所述大盖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户外旅行装备的行李架,所述行李架设置在所述大盖的上表面。更进一步的,所述大盖、所述小盖与所述车厢本体的边缘处均做了切角处理。可以防止野营者在使用时被划伤,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扭力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悬挂摆臂花键连接,所述第二扭力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悬挂摆臂花键连接,所述稳定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一调整臂花键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二调整臂花键连接,所述半独立悬挂扭力桥还包括两个固定轴管,两个所述固定轴管套接在所述横梁管的两端,并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二支架均通过所述固定轴管连接。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拖挂式野营车,首先,由于在车厢底部和底盘车架的中间部分设置一个隐藏式的抽拉机构,可以任意抽拉并可以方便拆卸,此抽拉机构不影响车厢内部的物品以及底盘的强度,可以将一些物品放置在抽拉机构上,大大提高了拖挂车的扩展空间,其次,通过设置的半独立悬挂扭力桥,改变了传统拖挂车的悬挂结构,使车辆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寿命;还将传统的单开式大顶盖结构改良为三开式复合顶盖结构,不用需要将顶盖完全打开即可更方便地在车厢内拿取物品,也将单开式大顶盖结构所承受的压力分散,防止支撑杆或者顶盖受到损伤,且隔断的设计能够很好地将物品区分放置,使野营者的使用体验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拖挂式野营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拖挂式野营车的正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拖挂式野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车架、两个轮毂总成组件、车厢本体、顶盖组件与用于提升车辆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半独立悬挂扭力桥,所述车厢本体设置在所述底盘车架上,两个所述轮毂总成组件通过所述半独立悬挂扭力桥与所述底盘车架连接,所述顶盖组件包括多个小盖与至少一个大盖,所述小盖与所述大盖均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上,所述半独立悬挂扭力桥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悬挂摆臂、第二悬挂摆臂、第一调整臂、第二调整臂、横梁管、减震器、稳定杆、第一扭力杆与第二扭力杆,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悬挂摆臂、所述第一调整臂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悬挂摆臂、所述第二调整臂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梁管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与所述横梁管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调整臂设置在所述第一悬挂摆臂上,所述第二调整臂设置在所述第二悬挂摆臂上,所述第一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悬挂摆臂、所述第二悬挂摆臂分别与两个所述轮毂总成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车架的下部两侧,所述第一扭力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悬挂摆臂连接,所述第二扭力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悬挂摆臂连接,所述减震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悬挂摆臂之间、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悬挂摆臂之间,所述稳定杆设置在所述横梁管的内部,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一调整臂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二调整臂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挂式野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车架、两个轮毂总成组件、车厢本体、顶盖组件与用于提升车辆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半独立悬挂扭力桥,所述车厢本体设置在所述底盘车架上,两个所述轮毂总成组件通过所述半独立悬挂扭力桥与所述底盘车架连接,所述顶盖组件包括多个小盖与至少一个大盖,所述小盖与所述大盖均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上,所述半独立悬挂扭力桥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悬挂摆臂、第二悬挂摆臂、第一调整臂、第二调整臂、横梁管、减震器、稳定杆、第一扭力杆与第二扭力杆,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悬挂摆臂、所述第一调整臂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悬挂摆臂、所述第二调整臂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梁管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与所述横梁管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调整臂设置在所述第一悬挂摆臂上,所述第二调整臂设置在所述第二悬挂摆臂上,所述第一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悬挂摆臂、所述第二悬挂摆臂分别与两个所述轮毂总成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车架的下部两侧,所述第一扭力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悬挂摆臂连接,所述第二扭力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悬挂摆臂连接,所述减震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悬挂摆臂之间、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悬挂摆臂之间,所述稳定杆设置在所述横梁管的内部,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一调整臂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悬挂摆臂与所述第二调整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挂式野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本体的内部具有垂直于其底面设置的隔断,所述小盖与所述大盖均与所述隔断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挂式野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盖与所述大盖上均设置有支撑杆,在无人扶持的情况下打开所述小盖与所述大盖时,通过所述支撑杆可支撑起所述小盖与所述大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一飞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