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框架的成型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402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框架的成型加工方法,属于车身框架成型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下料;S2:一次抛砂;S3:中频加热;S4:温挤压成型;S5:调质处理;S6:二次抛砂;S7:后续综合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传统的焊接成型加工方法用锻压方法代替,锻压方法中主要采用了温挤压成型工艺,消除焊接后框架产生的变形、虚焊、外观不一致等缺陷,整体锻压后框架的抗拉,抗压,屈服强度等机械性能相比分段焊接后的框架有大幅度提升;并在温挤压成型后进行调质处理,提高了材料的金相组织等级,使所有框架均能够满足技术要求;锻压后整体机加工相比现有的工艺流程有明显的简化缩短,将更有利于框架质量的控制,值得被推广使用。

A forming method of body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框架的成型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框架成型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车身框架的成型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收入稳步增加,国人的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利用越野车拖挂野营车进行自驾游逐渐成为了时尚健康生活的标志。因此,拖挂式野营车的使用频率也大大增加。拖挂式野营车一般由车厢、轮毂组件、车身底盘框架以及牵引连接装置等构件组成,车身框架是整个拖挂式野营车的核心结构件,其机械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拖挂式野营车的使用寿命和野营者的使用安全。在现有的车身框架的成型加工方法采用的焊接成型,焊接成型的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焊接后产品会产生热变形,产品的尺寸和行位公差难以保证;焊接原产品可能产生裂纹,孔穴,杂质,虚焊等缺陷,在水中67Kpa气压下空气泄露的潜在缺陷;焊接原产品的外观很难保证一致性,存在漏焊的潜在缺陷;在精加工后,产品的焊接段可能存在内应力导致变形的潜在缺陷,因此,提出一种车身框架的成型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在提高车身框架机械强度的同时简化缩短其加工成型所需的时间,提供了一种车身框架的成型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下料对经过进货检验的钢材原料进行切割,切割出制作框架所需的钢材形状的坯料;S2:一次抛砂利用抛砂机对经步骤S1处理后的坯料进行一次抛砂处理,将坯料表面的氧化皮、污物及其它附着物清理干净;S3:中频加热利用中频加热炉对经过步骤S2处理的坯料进行中频加热,每个坯料加热至900℃~950℃,加热节拍为180秒/件,欠热的坯料只允许重复加热一次;加热温度控制到900℃~950℃之间是为了确保锻造时所需的温度保持在890℃左右;欠热的坯料只允许重复加热一次是因为坯料重复加热会出现连续的网状F铁素体,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强度,会出现再结晶,结晶颗粒粗大,力学性能降低等问题,严重时会出现莱氏体组织,重复加热严重时还会导致脱碳层超极限,在后期会影响热处理工艺的要求;S4:温挤压成型利用温锻模具将经过步骤S3处理的坯料进行温挤压成型,温挤压过程中须保证模具位置精准、模具内部无杂物,整个挤压过程符合设备、工艺要求;S5:调质处理对经过步骤S4处理的坯料进行调质处理,调质处理中的回火温度为530℃~560℃;S6:二次抛砂利用抛砂机对经步骤S5处理后的坯料进行二次抛砂处理,再次将坯料表面清理干净;S7:后续综合加工利用车床对经步骤S6处理后的坯料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再将坯料送至加工中心进行处理,整个成型加工过程结束。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中,钢材原料为国标35号钢材,直径为260mm。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中,对钢材原料进行检验时,利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钢材原料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通过ASTME35材料标准对钢材原料的低倍组织进行检验,钢材原料的钢号通过质保单查验,钢材原料的直径通过游标卡尺检验。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中,经切割后的坯料长度为75±0.2mm,直径为260mm,重量为31.26kg,其外观应满足无明显缺陷的要求,明显缺陷包括毛刺、裂纹、磕碰伤、塌头。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中,在下料过程中,坯料的直径与长度测量工作利用游标卡尺完成,坯料的重量测量工作利用电子秤完成,外观缺陷通过目测确定。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3中,坯料加热时的实时测量工作由三路自动分选红外测温仪完成,在首轮加热过程中,对欠热的坯料进行隔离处理,并添加标识。更进一步的,首轮加热完成后,对欠热坯料进行再次加热,再次被三路自动分选红外测温仪分选出来欠热的坯料按报废处理。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4中,进行温挤压成型前,先要将框架的温锻模具安装到伺服液压机中,并且在挤压过程中,主缸压力≤25MP,超压导致金相组织发生严重逆变;顶缸压力≤25MP,超压导致产品尺寸公差无法保证。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7中,经粗加工后的坯料表面粗糙度Ra1=12.5,经精加工后的坯料表面粗糙度Ra2=3.2。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车身框架的成型加工方法,将传统的焊接成型加工方法用锻压方法代替,锻压方法中主要采用了温挤压成型工艺,消除焊接后产品产生的变形、虚焊、外观不一致等缺陷,整体锻压后产品的抗拉,抗压,屈服强度等机械性能相比分段焊接后的产品有大幅度提升;并在温挤压成型后进行调质处理,提高了材料的金相组织等级,使所有产品均能够满足“在水中于67Kpa气压下不得有空气泄露”这一技术要求;锻压后整体机加工相比现有的工艺流程有明显的简化缩短,将更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值得被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身框架的成型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下料对经过进货检验的钢材原料进行切割,切割出制作框架所需的钢材形状的坯料;S2:一次抛砂利用抛砂机对经步骤S1处理后的坯料进行一次抛砂处理,将坯料表面的氧化皮、污物及其它附着物清理干净;S3:中频加热利用中频加热炉对经过步骤S2处理的坯料进行中频加热,每个坯料加热至900℃~950℃,加热节拍为180秒/件,欠热的坯料只允许重复加热一次;加热温度控制到900℃~950℃之间是为了确保锻造时所需的温度保持在890℃左右;欠热的坯料只允许重复加热一次是因为坯料重复加热会出现连续的网状F铁素体,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强度,会出现再结晶,结晶颗粒粗大,力学性能降低等问题,严重时会出现莱氏体组织,重复加热严重时还会导致脱碳层超极限,在后期会影响热处理工艺的要求;S4:温挤压成型利用温锻模具将经过步骤S3处理的坯料进行温挤压成型,温挤压过程中须保证模具位置精准、模具内部无杂物,整个挤压过程符合设备、工艺要求;S5:调质处理对经过步骤S4处理的坯料进行调质处理,调质处理中的回火温度为530℃~560℃;S6:二次抛砂利用抛砂机对经步骤S5处理后的坯料进行二次抛砂处理,再次将坯料表面清理干净;S7:后续综合加工利用车床对经步骤S6处理后的坯料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再将坯料送至加工中心进行处理,整个成型加工过程结束。在所述步骤S1中,钢材原料为国标35号钢材,直径为260mm。在所述步骤S1中,对钢材原料进行检验时,利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钢材原料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通过ASTME35材料标准对钢材原料的低倍组织进行检验,钢材原料的钢号通过质保单查验,钢材原料的直径通过游标卡尺检验。在所述步骤S1中,经切割后的坯料长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框架的成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下料/n对经过进货检验的钢材原料进行切割,切割出制作框架所需的钢材形状的坯料;/nS2:一次抛砂/n利用抛砂机对经步骤S1处理后的坯料进行一次抛砂处理,将坯料表面的氧化皮、污物及其它附着物清理干净;/nS3:中频加热/n利用中频加热炉对经过步骤S2处理的坯料进行中频加热,每个坯料需加热至900℃~950℃,加热节拍为180秒/件,欠热的坯料只允许重复加热一次;/nS4:温挤压成型/n利用温锻模具将经过步骤S3处理的坯料进行温挤压成型,温挤压过程中须保证模具位置精准、模具内部无杂物,整个挤压过程符合设备、工艺要求;/nS5:调质处理/n对经过步骤S4处理的坯料进行调质处理,调质处理中的回火温度为530℃~560℃;/nS6:二次抛砂/n利用抛砂机对经步骤S5处理后的坯料进行二次抛砂处理,再次将坯料表面清理干净;/nS7:后续综合加工/n利用车床对经步骤S6处理后的坯料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再将坯料送至加工中心进行处理,整个成型加工过程结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框架的成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下料
对经过进货检验的钢材原料进行切割,切割出制作框架所需的钢材形状的坯料;
S2:一次抛砂
利用抛砂机对经步骤S1处理后的坯料进行一次抛砂处理,将坯料表面的氧化皮、污物及其它附着物清理干净;
S3:中频加热
利用中频加热炉对经过步骤S2处理的坯料进行中频加热,每个坯料需加热至900℃~950℃,加热节拍为180秒/件,欠热的坯料只允许重复加热一次;
S4:温挤压成型
利用温锻模具将经过步骤S3处理的坯料进行温挤压成型,温挤压过程中须保证模具位置精准、模具内部无杂物,整个挤压过程符合设备、工艺要求;
S5:调质处理
对经过步骤S4处理的坯料进行调质处理,调质处理中的回火温度为530℃~560℃;
S6:二次抛砂
利用抛砂机对经步骤S5处理后的坯料进行二次抛砂处理,再次将坯料表面清理干净;
S7:后续综合加工
利用车床对经步骤S6处理后的坯料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再将坯料送至加工中心进行处理,整个成型加工过程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框架的成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钢材原料为国标35号钢材,直径为26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框架的成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对钢材原料进行检验时,利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钢材原料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通过ASTME35材料标准对钢材原料的低倍组织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一飞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