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柔软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88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柔软针织面料,包括:位于中间的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顶部设置有针织表层面料,所述防护层的底部设置有基层面料;所述防护层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内设置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软质泡沫;相邻两个所述凸出部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针织表层面料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料预缩层、高密度针织层和加强层;所述面料预缩层可拆卸地粘结在所述高密度针织层上;所述高密度针织层包括第一混纺纱和第二混纺纱;所所述第一混纺和所述第二混纺分别沿着横向形成线圈一和线圈二;所述线圈一和所述线圈二相互串套。其能够使得针织面料在穿着时透气性能更好,穿着时的舒适度高,而且面料的立体感更加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柔软针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柔软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一般的针织面料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针织面料,若针织密度较高,穿着时透气性一般很差,使得穿着时的舒适度降低。而且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高密度针织织物一般形成的都是平面结构,面料的立体感很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高密度柔软针织面料,使得针织面料在穿着时透气性能更好,穿着时的舒适度高,而且面料的立体感更加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密度柔软针织面料,其能够,使得针织面料在穿着时透气性能更好,穿着时的舒适度高,而且面料的立体感更加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密度柔软针织面料,包括位于中间的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顶部设置有针织表层面料,所述防护层的底部设置有基层面料;所述防护层上设置有多个呈条状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内设置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增加面料缓冲能力的软质泡沫;相邻两个所述凸出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增加面料透气性能的凹槽;所述凹槽的表面上涂覆有抗辐射涂层;所述针织表层面料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料预缩层、高密度针织层和加强层;所述面料预缩层可拆卸地粘结在所述高密度针织层上;所述高密度针织层包括第一混纺纱和第二混纺纱;所述第一混纺纱以涤纶纤维为芯纱,在所述涤纶纤维上加捻有莫代尔纤维;所述第二混纺纱由涤纶纤维和氨纶裸丝加捻而成;所述第一混纺和所述第二混纺分别沿着横向形成线圈一和线圈二;所述线圈一和所述线圈二相互串套。作为优选的,所述面料预缩层内穿设有用于喷射蒸汽的管道,所述管道为“U”字形,所述管道上均匀开设有用于喷气的喷气孔;所述管道的进气口与控制开关和蒸汽发生器分别连接,所述管道的出气口与用于回收蒸汽的回收装置相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加强层包括两根经纱和一根纬纱,相邻两根所述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排列成斜线;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浮沉交织成斜纹结构;所述经纱包括醋脂纤维以及缠绕于所述醋脂纤维上的竹纤维,所述纬纱包括外包短纤维以及缠绕于所述外包短纤维上的锦纶纤维。作为优选的,所述加强层内缝合有抗静电纱线,所述抗静电纱线为圆弧形,多根所述抗静电纱线相互平行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基层面料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替编织成平纹结构;所述第二经纱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外层纤维、支撑纤维和内层纤维;所述外层纤维为环形,所述外层纤维由弹性涤纶构成,所述支撑纤维圆周阵列在所述外层纤维的内侧,所述支撑纤维的外表面涂覆有用于增加面料抗菌性能的银离子涂层;所述支撑纤维与所述外层纤维之间形成有用于透气的孔隙。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纬纱为包芯纱结构,以超细银纤维丝螺旋缠绕在蚕丝纤维上形成的纱线作为芯纱,以透气导湿性能优异的竹纤维作为包缠纤维,螺旋缠绕在所述芯纱的外表面。作为优选的,所述基层面料的顶部包覆有防水薄膜,所述防水薄膜由微多孔聚氨酯膜制成。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经纱线的纤度为58dtex,所述第二纬纱线的纤度为56dtex。作为优选的,所述针织表层面料的厚度为5μm-10μm,所述基层面料的厚度为2μm-6μm,所述防护层的厚度为所述针织表层面料厚度的一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位于面料中部的防护层上设置多个中空的呈条状的凸出部,在腔体内填充有软质泡沫,能够增加面料的缓冲能力,并且增加面料的立体感;相邻两个凸出部之间形成有凹槽,能够增加面料的透气性能。2、本技术通过设置高密度针织层,高密度针织层中的第一混纺纱和第二混纺纱结构丰富,成圈串套;能够使得面料的密度增加且面料的质地更加厚实,穿着的体验感更加好。3、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护层、针织表层面料和基层面料,将面料的结构更加丰富化,面料的层次更加分明;能够使得使用者在穿着该面料时能够感觉到更加柔软舒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针织表层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高密度针织层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经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针织表层面料,2-凸出部,3-防护层,4-基层面料,5-软质泡沫,21-面料预缩层,22-高密度针织层,23-加强层,24-抗静电纱线,25-回收装置,26-蒸汽发生器,27-控制开关,28-喷气孔,29-管道,30-第一混纺纱,31-第二混纺纱,41-外层纤维,42-内层纤维,43-支撑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柔软针织面料,包括:位于中间的防护层3,上述防护层3的顶部设置有针织表层面料1,上述防护层3的底部设置有基层面料4。通过设置防护层3、针织表层面料1和基层面料4,将面料的结构更加丰富化,面料的层次更加分明;能够使得使用者在穿着该面料时能够感觉到更加柔软舒适。上述护层上设置有多个凸出部2。上述凸出部2呈条状,在凸出部2内设置有中空的腔体,上述腔体内填充有增加软质泡沫5,上述软质泡沫5能够增加面料的缓冲能力。相邻两个凸出部2之间形成有凹槽,上述凹槽能够增加面料的透气性能,在凹槽的表面上涂覆有抗辐射涂层,使得面料的使用性能更好。上述针织表层面料1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料预缩层21、高密度针织层22和加强层23;上述面料预缩层21可拆卸地粘结在高密度针织层22上。面料预缩层21内穿设有用于喷射蒸汽的管道29,上述管道29为“U”字形,在管道29上均匀开设有用于喷气的喷气孔28;管道29的进气口与控制开关27和蒸汽发生器26依次连接,管道29的出气口与用于回收蒸汽的回收装置25相连接。上述面料预缩层21能够通过喷发蒸汽的方式,通过喷气孔28的喷气作用对面料进行气蒸,从而达到预缩效果,使得针织面料的收缩率大大降低。上述高密度针织层22包括第一混纺纱30和第二混纺纱31。上述第一混纺纱30以涤纶纤维为芯纱,在涤纶纤维上加捻有莫代尔纤维;上述第二混纺纱31由涤纶纤维和氨纶裸丝加捻而成;第一混纺和第二混纺分别沿着横向形成线圈一和线圈二,线圈一和线圈二相互串套。高密度针织层22中的第一混纺纱30和第二混纺纱31结构丰富,成圈串套;能够使得面料的密度增加且面料的质地更加厚实,穿着的体验感更加好。上述加强层23包括两根经纱和一根纬纱,相邻两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密度柔软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n位于中间的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顶部设置有针织表层面料,所述防护层的底部设置有基层面料;/n所述防护层上设置有多个呈条状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内设置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增加面料缓冲能力的软质泡沫;相邻两个所述凸出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增加面料透气性能的凹槽;所述凹槽的表面上涂覆有抗辐射涂层;/n所述针织表层面料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料预缩层、高密度针织层和加强层;所述面料预缩层可拆卸地粘结在所述高密度针织层上;/n所述高密度针织层包括第一混纺纱和第二混纺纱;所述第一混纺纱以涤纶纤维为芯纱,在所述涤纶纤维上加捻有莫代尔纤维;所述第二混纺纱由涤纶纤维和氨纶裸丝加捻而成;所述第一混纺和所述第二混纺分别沿着横向形成线圈一和线圈二;所述线圈一和所述线圈二相互串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柔软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中间的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顶部设置有针织表层面料,所述防护层的底部设置有基层面料;
所述防护层上设置有多个呈条状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内设置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增加面料缓冲能力的软质泡沫;相邻两个所述凸出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增加面料透气性能的凹槽;所述凹槽的表面上涂覆有抗辐射涂层;
所述针织表层面料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料预缩层、高密度针织层和加强层;所述面料预缩层可拆卸地粘结在所述高密度针织层上;
所述高密度针织层包括第一混纺纱和第二混纺纱;所述第一混纺纱以涤纶纤维为芯纱,在所述涤纶纤维上加捻有莫代尔纤维;所述第二混纺纱由涤纶纤维和氨纶裸丝加捻而成;所述第一混纺和所述第二混纺分别沿着横向形成线圈一和线圈二;所述线圈一和所述线圈二相互串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柔软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预缩层内穿设有用于喷射蒸汽的管道,所述管道为“U”字形,所述管道上均匀开设有用于喷气的喷气孔;所述管道的进气口与控制开关和蒸汽发生器分别连接,所述管道的出气口与用于回收蒸汽的回收装置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柔软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包括两根经纱和一根纬纱,相邻两根所述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排列成斜线;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浮沉交织成斜纹结构;所述经纱包括醋脂纤维以及缠绕于所述醋脂纤维上的竹纤维,所述纬纱包括外包短纤维以及缠绕于所述外包短纤维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双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