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贡缎丝绒及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88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贡缎丝绒及窗帘,所述贡缎丝绒包括布本体,所述布本体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上设置有吸音布层,所述吸音布层远离所述基布层的一侧设置有吸水层,所述吸音布层包括转化布层以及位于所述转化布层一侧的阻音布层,所述转化布层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贯通所述转化布层的两侧面且截面呈六边形的通孔,所述阻音布层呈波浪状,所述吸水层远离所述吸音布层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截面呈梯形的吸水孔。多层吸音,提高布料吸音效果,减少噪音穿过墙体,提高生活环境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贡缎丝绒及窗帘
本技术涉及丝绒布料
,尤其涉及一种贡缎丝绒及窗帘。
技术介绍
贡缎丝绒面料由纺纱交织而成,经纱和纬纱至少需要相隔三根纱才会交织一次,并且其长浮线紧密交织在一起后形成了织物表面的保护层,浮莎的方向表面光滑色泽明亮。贡缎面料的质地柔软,弹性良好,透气性能强,工艺标准要求高。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589485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吸音降噪篷布及应用该篷布的帐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表层布、吸音层,所述表层布和吸音层之间设有可拆卸组件,所述可拆卸组件包括位于表层布和吸音层相对的面上的若干用于连接表层布和吸音层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吸音层上的主件、位于表层布上的副件;所述吸音层包括层套、所述层套内设有海绵。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吸音层中仅仅依靠层套和层套中的海绵进行吸音,吸音方式较为单一,吸音效果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贡缎丝绒及窗帘,多层吸音,提高布料吸音效果,减少噪音穿透,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贡缎丝绒,包括布本体,所述布本体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上设置有吸音布层,所述吸音布层远离所述基布层的一侧设置有吸水层,所述吸音布层包括转化布层以及位于所述转化布层一侧的阻音布层,所述转化布层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贯通所述转化布层的两侧面且截面呈六边形的通孔,所述阻音布层呈波浪状,所述吸水层远离所述吸音布层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截面呈梯形的吸水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声音在经过吸音布层时,声音会首先进入转化布层的通孔中,通孔的内壁会与声音的音波产生摩擦,并将声能转化为热能,未能转化的声音会通过波浪形状的阻音布层进行阻碍,进而减少了声音的穿透,从而使得布具有良好的吸音效果;此外,利用吸水层中的吸水孔,可以对与布接触上的水分进行吸收,减少水分流动至通孔中,有利于保证贡缎丝绒的吸音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音布层与所述吸水层之间粘接有隔水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水层可以进一步阻碍吸水层吸水的水分进入吸音布层中,进一步保证了贡缎丝绒的吸音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布层与所述吸音布层之间粘接有夹心棉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夹心棉的设置可以吸收吸音布层未能阻碍的声音,进一步提高了贡缎丝绒的吸音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截面呈梯形的所述吸水孔底面面积较大的一面远离所述吸音布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截面呈梯形的吸水孔的底面面积较大一面设置在远离吸音布层一侧,可以增大吸水孔与外接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用吸水层的吸收水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布层由第一纤维线和第二纤维线交织而成,所述第一纤维线和所述第二纤维线为活性炭纤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碳纤维的内部存在有数量众多纳米级孔径的微孔,声音在经过碳纤维层的过程中,由于传递的介质在活性碳和空气之间多次发生变化,使得声音的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渐被损耗,进而达到了阻碍声音传递的效果。一种窗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上挂有上述所述布本体,所述挂钩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移动所述挂钩的移动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具有良好吸音效果的贡缎丝绒作为窗帘的制作原材料,有利于提高窗帘的隔音效果,减少室外的噪音穿过窗帘,从而减少对室内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双向丝杆、与所述双向丝杆两端转动连接的安装板、螺纹连接在所述双向丝杆上的螺母座、位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双向丝杆一面且与所述双向丝杆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伞齿、与所述第一伞齿啮合的第二伞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伞齿远离齿牙一端的转动杆;所述挂钩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螺母座的底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布本体挂在挂钩上,当需要拉动窗帘时,转动转动杆,转动杆带动第二伞齿转动,第二伞齿带动第一伞齿转动,第一伞齿会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的转动会使得螺母座进行移动,进而可以带动本本体进行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的周面上开设有防滑槽,所述防滑槽长度方向与所述转动杆长度方向一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转动转动杆时,操作人员将手放置在防滑槽上,从而可以减少操作人员的手部在转动杆上发生滑动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吸音布层以及吸音布层中的转化布层和阻音布层,声音在经过吸音布层时,声音会首先进入转化布层的通孔中,通孔的内壁会与声音的音波进行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剩余的音波会通过波浪形状的阻音布层进行阻碍,进一步减少声音的穿透,从而达到吸音的效果。2.通过设置隔水层,可以进一步阻碍吸水层吸水的水分进入吸音布层中,进一步保证了贡缎丝绒的吸音效果。3.通过设置夹心棉层,可以进一步吸收吸音布层未能阻碍的声音,进一步提高了贡缎丝绒的吸音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贡缎丝绒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贡缎丝绒的层结构;图2是图1中吸音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吸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基布层的纤维编织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窗帘以及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1、布本体;1、基布层;11、第一纤维线;12、第二纤维线;2、吸音布层;21、转化布层;211、通孔;22、阻音布层;3、吸水层;31、吸水孔;4、隔水层;5、夹心棉层;6、挂钩;7、移动机构;71、双向丝杆;72、安装板;73、螺母座;74、第一伞齿;75、第二伞齿;76、转动杆;761、防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贡缎丝绒,如图1所示,包括布本体101,布本体101包括基布层1,基布层1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吸音布层2和吸水层3,吸音布层2用于吸收和阻碍声音,减少声音穿透基布层1,吸水层3用于吸收与布本体101接触的水分,减少水分对吸音布层2的吸音效果造成影响。进一步的,吸音布层2和基布层1之间还粘接有夹心棉层5,夹心棉层5由棉絮压缩而成,夹心棉层5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吸收吸音布层2未能吸收的声音,有利用提高了贡缎丝绒的吸音效果;吸音布层2与吸水层3之间还粘接有隔水层4,隔水层4是由多层隔水薄膜组成,隔水层4有利用阻碍吸水层3中的水分进入吸音布层2,进一步保证了贡缎丝绒的吸音效果。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吸音布层2包括转化布层21和阻音布层22,转化布层2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贯通转化布层21的两侧面通孔211,声音在经过吸音布层2时,会进入转化布层21的通孔211中,通孔211的内壁会与声音的音波产生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减少声音的传递,此外,通孔211的截面呈六边形状,增加了声音与通孔211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声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阻音布层22呈波浪状,利用阻碍布层22可以将转化布层21未能转化的声音会通过阻音布层22进行再次拦截阻碍,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贡缎丝绒,包括布本体(101),所述布本体(101)包括基布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上设置有吸音布层(2),所述吸音布层(2)远离所述基布层(1)的一侧设置有吸水层(3),所述吸音布层(2)包括转化布层(21)以及位于所述转化布层(21)一侧的阻音布层(22),所述转化布层(2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贯通所述转化布层(21)的两侧面且截面呈六边形的通孔(211),所述阻音布层(22)呈波浪状,所述吸水层(3)远离所述吸音布层(2)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截面呈梯形的吸水孔(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贡缎丝绒,包括布本体(101),所述布本体(101)包括基布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上设置有吸音布层(2),所述吸音布层(2)远离所述基布层(1)的一侧设置有吸水层(3),所述吸音布层(2)包括转化布层(21)以及位于所述转化布层(21)一侧的阻音布层(22),所述转化布层(2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贯通所述转化布层(21)的两侧面且截面呈六边形的通孔(211),所述阻音布层(22)呈波浪状,所述吸水层(3)远离所述吸音布层(2)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截面呈梯形的吸水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贡缎丝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布层(2)与所述吸水层(3)之间粘接有隔水层(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贡缎丝绒,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与所述吸音布层(2)之间粘接有夹心棉层(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贡缎丝绒,其特征在于:截面呈梯形的所述吸水孔(31)底面面积较大的一面远离所述吸音布层(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贡缎丝绒,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苗星董雅林卢森标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兆丰绒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