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41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包括护肤布,所述护肤布的顶端设置功能布,所述功能布的顶端设置防护布;所述护肤布为以表面光滑的多叶形异形的醋酸纤维为经线,以表面光滑的C型中空的甲壳素纤维为纬线的编织布,所述功能布为以表面光滑的扁平异形的锗纤维为经线,以表面光滑的圆形的负离子纤维为纬线的编织布,所述防护布为以表面锯齿状和卷曲状的十字异形的拒水纱为经线,以表面鳞片状的圆形的尼龙纤维为纬线的编织布。其具有优异的透气性,亲肤性和防过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具体涉及一种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
技术介绍
面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其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其中功能性面料是指具有某种特殊性能和用途的面料。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面料的舒适性、功能性的要求等也日益提高,不同功能性的面料可以制作出不同功能。现有的面料一般都是采用涤纶纱线或者棉纱线经纬交织而成,在透气性、亲肤性及吸湿性方面都不理想,尤其对一些易过敏人群来说,皮肤接触透气性差、亲肤性差的面料易造成皮肤过敏、红肿,严重的会造成皮肤溃烂,影响身体健康,因此,需要一种具有透气性好、亲肤性好、防敏性好的功能性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其具有优异的透气性,亲肤性和防过敏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包括护肤布,所述护肤布的顶端设置功能布,所述功能布的顶端设置防护布;所述护肤布为以表面光滑的多叶形异形的醋酸纤维为经线,以表面光滑的C型中空的甲壳素纤维为纬线的编织布,所述功能布为以表面光滑的扁平异形的锗纤维为经线,以表面光滑的圆形的负离子纤维为纬线的编织布,所述防护布为以表面锯齿状和卷曲状的十字异形的拒水纱为经线,以表面鳞片状的圆形的尼龙纤维为纬线的编织布;所述功能布从里到外依次为散热排汗层,所述散热排汗层的顶端设置抑菌层,所述抑菌层的顶端设置除臭层,所述抑菌层的顶端设置抗皱层;所述吸热排汗层包括排湿复合纤维,所述排湿复合纤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除臭层,所述除臭层上等间距设置若干个弧形空腔,所述弧形空腔内填充天然植物除臭剂,所述抗皱层内包括若干个X形弹性条和若干条波浪形的橡胶丝;所述防护布从里到外依次为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顶端设置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顶端设置透气层,所述透气层内等间距设置若干个透气件,所述透气件设置有内部中空。作为优选的,所述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肤布的经密为152根/10cm,纬密为144根/10cm,所述功能布的经密为166根/10cm,纬密为183根/10cm;所述防护布的经密为196根/10cm,纬密为201根/10cm。作为优选的,所述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所述排湿复合纤维包括粘胶纤维,所述粘胶纤维的外侧从下往上分别包覆丙纶、涤纶和维纶。作为优选的,所述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醋酸纤维混纺涤纶纤维,所述甲壳素纤维混纺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作为优选的,所述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肤布通过透气微孔热熔胶与所述功能布热压复合,所述功能布通过微孔热熔胶与所述防护布热压复合。作为优选的,所述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排汗层为由天丝纤维与亚麻纤维的混合纱作为经纬线织成的网格结构。作为优选的,所述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作为纬线的所述混合纱的单数纬线上等间距设置圆形排汗孔。作为优选的,所述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层的经线为纳米银纤维,纬线为石墨烯纤维。作为优选的,所述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为聚四氟乙烯膜或热塑性聚氨酯,所述耐磨层为PU膜层。作为优选的,所述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件的顶端和底端设置凸起,所述凸起上设置有条形透气孔,所述条形透气孔与所述内部中空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护肤布,其中所述醋酸纤维手感柔软,舒适感强,同时其具有优异的吸水性,不会因汗液的流动会引起冷而湿的感觉;所述甲壳素纤维具有优异的生物医学功能,它对人体无毒无刺激,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还具有优良的吸湿保温功能,同时其还具有抗菌、消炎、止血、镇痛的优点,能够有效的保护人体的皮肤;本技术还设置功能布,其中所述锗纤维具有远红外、负离子功能,同时长时间穿戴其织成的衣物可有效的缓解疲劳,防止贫血,提高新陈代谢;本技术可设置防护布,其中所述拒水纱具有防泼水、耐水洗、透气舒适的优点,所述尼龙提高了所述防护布的整体强度。2、本技术中所述多叶形异形具有优异的吸湿速干型性,所述C型中空有保暖、吸湿速干效果,所述扁平异形具有保暖效果、光泽感强、手感柔软,所述十字异形有较好的吸湿排汗效果,从所述护肤布至所述功能布再至防护布,其相应的经纬线的截面异形化程度逐渐减少,则导湿能力逐渐减弱,利于汗液和热气的传导及蒸发。3、本技术中所述护肤布的经线的表面光滑,其能够增加柔软和滑爽的感觉,所述防护布的经线的表面呈锯齿状和卷曲状,纬线为鳞片状,所述锯齿状和鳞片状能够增加功能布面料的坚硬度和耐磨性,所述卷曲状利于隔绝外部的灰尘和冷空气,防止皮肤接触外界灰尘引起过敏。4、本技术中设置排湿复合纤维,所述排湿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导湿功能,通过所述排湿复合纤维易将湿气导入除臭层,所述天然植物除臭剂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可用于吸收湿气,防止因湿气长时间储存导致的细菌滋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护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吸湿排汗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排湿复合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防护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护肤布,20-功能布,30-防护布,21-散热排汗层,211-混合纱,210-透气孔,215-排湿复合纤维,2150-粘胶纤维,2151-丙纶,2152-涤纶,2153-维纶,22-抑菌层,23-除臭层,230-弧形空腔,24-抗皱层,240-橡胶丝,241-弹性条,31-防水层,32-耐磨层,33-透气层,34-透气件,340-内部中空,341-凸起,342-条形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包括护肤布10,上述护肤布10的顶端设置功能布20,上述功能布20的顶端设置防护布30;上述护肤布10为以表面光滑的多叶形异形的醋酸纤维为经线,以表面光滑的C型中空的甲壳素纤维为纬线的编织布,上述功能布20为以表面光滑的扁平异形的锗纤维为经线,以表面光滑的圆形的负离子纤维为纬线的编织布,上述防护布30为以表面锯齿状的卷曲状的十字异形的拒水纱为经线,以表面鳞片状的圆形的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护肤布,所述护肤布的顶端设置功能布,所述功能布的顶端设置防护布;/n所述护肤布为以表面光滑的多叶形异形的醋酸纤维为经线,以表面光滑的C型中空的甲壳素纤维为纬线的编织布,所述功能布为以表面光滑的扁平异形的锗纤维为经线,以表面光滑的圆形的负离子纤维为纬线的编织布,所述防护布为以表面锯齿状和卷曲状的十字异形的拒水纱为经线,以表面鳞片状的圆形的尼龙纤维为纬线的编织布;/n所述功能布从里到外依次包括散热排汗层,所述散热排汗层的顶端设置抑菌层,所述抑菌层的顶端设置除臭层,所述抑菌层的顶端设置抗皱层;/n所述散热排汗层包括排湿复合纤维,所述排湿复合纤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除臭层,所述除臭层上等间距设置若干个弧形空腔,所述弧形空腔内填充天然植物除臭剂,所述抗皱层内包括若干个X形弹性条和若干条波浪形的橡胶丝;/n所述防护布从里到外依次为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顶端设置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顶端设置透气层,所述透气层内等间距设置若干个透气件,所述透气件设置有内部中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护肤布,所述护肤布的顶端设置功能布,所述功能布的顶端设置防护布;
所述护肤布为以表面光滑的多叶形异形的醋酸纤维为经线,以表面光滑的C型中空的甲壳素纤维为纬线的编织布,所述功能布为以表面光滑的扁平异形的锗纤维为经线,以表面光滑的圆形的负离子纤维为纬线的编织布,所述防护布为以表面锯齿状和卷曲状的十字异形的拒水纱为经线,以表面鳞片状的圆形的尼龙纤维为纬线的编织布;
所述功能布从里到外依次包括散热排汗层,所述散热排汗层的顶端设置抑菌层,所述抑菌层的顶端设置除臭层,所述抑菌层的顶端设置抗皱层;
所述散热排汗层包括排湿复合纤维,所述排湿复合纤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除臭层,所述除臭层上等间距设置若干个弧形空腔,所述弧形空腔内填充天然植物除臭剂,所述抗皱层内包括若干个X形弹性条和若干条波浪形的橡胶丝;
所述防护布从里到外依次为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顶端设置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顶端设置透气层,所述透气层内等间距设置若干个透气件,所述透气件设置有内部中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肤防敏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肤布的经密为152根/10cm,纬密为144根/10cm,所述功能布的经密为166根/10cm,纬密为183根/10cm;所述防护布的经密为196根/10cm,纬密为201根/1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双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