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减震杆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61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工减震杆的夹具,包括一承重台、固定安装在承重台下端面的支撑杆以及安装在支撑杆底部的万向轮,外壳A固定安装在承重台点上端面,所述外壳A的前端设一外壳B,并与外壳A连通,所述外壳A的上端设一工作台,与外壳A保持转动连接,夹持机构固定安装在工作台的上端面。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根据加工需要对工件进行旋转,可加工到工件到不同位置,操作方便简单,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量,根据减震杆的长度,可调节夹具之间的距离,灵活,适用范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工减震杆的夹具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加工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加工减震杆的夹具。
技术介绍
为了缓和与衰减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凹凸不平受到的冲击和震动,保证行车的平顺性与舒适性,有利于提高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操纵的稳定性,摩托车上均设置有减震器装置。减震器有许多种类,摩托车中绝大多数采用筒式减震器,只有极少数采用钢板弹簧结构。当摩托车前轮遇到凸起的路面而受到冲击时,贮油筒被压缩,减震弹簧也被压缩,固定在贮油筒内部的减震杆组合也随之上移,而工作缸不动,于是工作缸下方的容积缩小,油压升高,油液便进入缓冲弹簧所在的空腔,同时油液也从减震杆下端的两个小孔进入减震杆内部,这时油液流动阻力较小,减震弹簧起主要减震作用。在减震器机构中,减震杆是不可或缺的,在对减震杆进行加工时,往往需要对减震杆进行固定,定位,然后在进行加工,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加工减震杆的夹具,仅仅是对减震杆进行固定,功能单一,操作人员若需要对减震杆其他位置进行加工时,需要将减震杆从夹具上取下,然后在重新夹持上去,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操作不便,浪费加工时间,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旋转,并能调节夹具距离的加工减震杆的夹具。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加工减震杆的夹具,包括一承重台、固定安装在承重台下端面的支撑杆以及安装在支撑杆底部的万向轮,外壳A固定安装在承重台点上端面,所述外壳A的前端设一外壳B,并与外壳A连通,所述外壳A的上端设一工作台,与外壳A保持转动连接;夹持机构固定安装在工作台的上端面,轴置于外壳A内,一端与外壳A内底部固定连接,套筒一端与工作台的下端面保持固定连接,另一端套于轴外围,并通过轴承A与轴保持转动连接,套筒外套有一蜗轮,并与套筒保持固定连接,外壳B内设一蜗杆,与蜗轮保持啮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固定安装侧支承板,加强筋下端面与安装板保持固定连接,侧面与支承板保持固定连接,所述支承板的侧面设一L形板,V形块与L形板保持固定连接,所述L形板的上端面固定安装一支承板,所述支承板的上端面设一气缸支架,气缸的外壳与气缸支架保持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一接头,压臂一端与接头保持转动连接,链板一端与压臂保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气缸支架保持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一夹持机构与工作台的连接处开有一矩形槽。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内开有一空腔,空腔内设一丝杠,所述丝杠与工作台连接处设一轴承B,所述丝杠与工作台保持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丝杠一端穿过工作台,与导向轮B保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丝杠与夹持机构之间设一T形块。进一步的,所述T形块与丝杠连接处开有螺纹孔,与丝杠配合,所述T形块上端面与夹持机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蜗杆与外壳B保持转动连接,一端穿过外壳B与导向轮A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压臂以及V形块夹持工件部分设有软质层。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根据加工需要对工件进行旋转,可加工到工件到不同位置,操作方便简单,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量,根据减震杆的长度,可调节夹具之间的距离,灵活,适用范围大。通过合理的设计蜗轮蜗杆,轴置于外壳A内,一端与外壳A内底部固定连接,套筒一端与工作台的下端面保持固定连接,另一端套于轴外围,并通过轴承A与轴保持转动连接,套筒外套有一蜗轮,并与套筒保持固定连接,外壳B内设一蜗杆,与蜗轮保持啮合,通过蜗轮蜗杆传动,带动工作台进行旋转,无需将工件取下就能对工件方位进行调整,操作简单,方便,节约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合理的设计丝杠,所述工作台内开有一空腔,空腔内设一丝杠,所述丝杠与工作台连接处设一轴承B,所述丝杠与工作台保持转动连接。所述丝杠一端穿过工作台,与导向轮B保持固定连接,所述丝杠与夹持机构之间设一T形块,所述T形块与丝杠连接处开有螺纹孔,与丝杠配合,所述T形块上端面与夹持机构固定连接,通过丝杠与T形块传动,带动一夹持机构左右移动,可调节夹持机构之间的距离,方便灵活,加工范围大。合理的设计软质层,所述压臂以及V形块夹持工件部分设有软质层,夹持机构对工件进行夹持时,避免工件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图1中A-A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工作台内部示意图图6是图2中局部放大图B图中:1、夹持机构;2、工作台;3、外壳A;4、承重台;5、支撑杆;6、万向轮;7、外壳B;8、导向轮A;9、导向轮B;10、蜗轮;11、套筒;12、轴承A;13、轴;14、蜗杆;15、T形块;16、丝杠;17、轴承B;1.01、压臂;1.02、V形块;1.03、支承板;1.04、L形块;1.05、侧支承板;1.06、安装板;1.07、加强筋;1.08、气缸;1.09、气缸支架;1.10、接头;1.11、链板;2.01、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6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加工减震杆的夹具,包括一承重台4、固定安装在承重台4下端面的支撑杆5以及安装在支撑杆5底部的万向轮6,外壳A3,固定安装在承重台4点上端面,所述外壳A3的前端设一外壳B7,并与外壳A3连通,所述外壳A3的上端设一工作台2,与外壳A3保持转动连接;夹持机构1固定安装在工作台2的上端面;轴13置于外壳A3内,一端与外壳A3内底部固定连接;套筒11,一端与工作台2的下端面保持固定连接,另一端套于轴13外围,并通过轴承A12与轴13保持转动连接,套筒11外套有一蜗轮10,并与套筒11保持固定连接,外壳B7内设一蜗杆14,与蜗轮10保持啮合;所述夹持机构1包括一安装板1.06,所述安装板1.06的上端面固定安装侧支承板1.05,加强筋1.07下端面与安装板1.06保持固定连接,侧面与支承板1.05保持固定连接,所述支承板1.05的侧面设一L形板1.04,V形块1.02与L形板1.04保持固定连接,所述L形板1.04的上端面固定安装一支承板1.03,所述支承板1.03的上端面设一气缸支架1.09;气缸1.08的外壳与气缸支架1.09保持固定连接,所述气缸1.08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一接头1.10,压臂1.01一端与接头1.10保持转动连接,链板1.11一端与压臂1.01保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气缸支架1.09保持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夹持机构1与工作台2的连接处开有一矩形槽2.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2内开有一空腔,空腔内设一丝杠16,所述丝杠16与工作台2连接处设一轴承B17,所述丝杠16与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减震杆的夹具,包括一承重台(4)、固定安装在承重台(4)下端面的支撑杆(5)以及安装在支撑杆(5)底部的万向轮(6),其特征在于,/n一外壳A(3),固定安装在承重台(4)点上端面;/n一外壳B(7),设置在外壳A(3)的前端,与外壳A(3)连通;/n一工作台(2),设置在外壳A(3)的上端,与外壳A(3)保持转动连接;/n一对夹持机构(1),固定安装在工作台(2)的上端面;/n一轴(13),置于外壳A(3)内,一端与外壳A(3)内底部固定连接;/n一套筒(11),一端与工作台(2)的下端面保持固定连接,另一端套于轴(13)外围,并通过轴承A(12)与轴(13)保持转动连接;/n一蜗轮(10),套于套筒(11)外围,并与套筒(11)保持固定连接;/n一蜗杆(14),设置在外壳B(7)内,与蜗轮(10)保持啮合;/n所述夹持机构(1)包括/n一安装板(1.06);/n一侧支承板(1.05),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06)的上端面;/n一加强筋(1.07),下端面与安装板(1.06)保持固定连接,侧面与支承板(1.05)保持固定连接;/n一L形板(1.04),固定安装在支承板(1.05)的侧面;/n一V形块(1.02),与L形板(1.04)保持固定连接;/n一支承板(1.03),固定安装于L形板(1.04)的上端面;/n一气缸支架(1.09),固定安装于支承板(1.03)的上端面;/n一气缸(1.08),其外壳与气缸支架(1.09)保持固定连接;/n一接头(1.10),与所述气缸(1.08)的活塞杆保持固定连接;/n一压臂(1.01),一端与接头(1.10)保持转动连接;/n链板(1.11),一端与压臂(1.01)保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气缸支架(1.09)保持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减震杆的夹具,包括一承重台(4)、固定安装在承重台(4)下端面的支撑杆(5)以及安装在支撑杆(5)底部的万向轮(6),其特征在于,
一外壳A(3),固定安装在承重台(4)点上端面;
一外壳B(7),设置在外壳A(3)的前端,与外壳A(3)连通;
一工作台(2),设置在外壳A(3)的上端,与外壳A(3)保持转动连接;
一对夹持机构(1),固定安装在工作台(2)的上端面;
一轴(13),置于外壳A(3)内,一端与外壳A(3)内底部固定连接;
一套筒(11),一端与工作台(2)的下端面保持固定连接,另一端套于轴(13)外围,并通过轴承A(12)与轴(13)保持转动连接;
一蜗轮(10),套于套筒(11)外围,并与套筒(11)保持固定连接;
一蜗杆(14),设置在外壳B(7)内,与蜗轮(10)保持啮合;
所述夹持机构(1)包括
一安装板(1.06);
一侧支承板(1.05),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06)的上端面;
一加强筋(1.07),下端面与安装板(1.06)保持固定连接,侧面与支承板(1.05)保持固定连接;
一L形板(1.04),固定安装在支承板(1.05)的侧面;
一V形块(1.02),与L形板(1.04)保持固定连接;
一支承板(1.03),固定安装于L形板(1.04)的上端面;
一气缸支架(1.09),固定安装于支承板(1.03)的上端面;
一气缸(1.08),其外壳与气缸支架(1.09)保持固定连接;
一接头(1.10),与所述气缸(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梦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洪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