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泵用多通路润滑油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60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2
一种智能化泵用多通路润滑油站,包括油箱、过滤装置、高温蓄能器、润滑油出入口、接线盒、润滑油加注口、润滑油通路、润滑油调压阀、压力传感器、换热器、外循环冷却水、温度传感器、供油路、回油路、旁通回油路、增压泵、油箱通断阀、冷却水调压阀。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加泵做功升温及通过外循环冷却水对润滑油进行降温,可以实现对润滑油温度的控制使其始终处于泵类装置所需的最佳润滑温度,消除了对泵类装置使用效果的影响,避免了可能导致损坏的情况,可以满足泵类装置不同位置不同压力润滑油供油要求,可以有效保证输出压力平稳,消除油压波动或压力脉冲的现象,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以满足多通路不同压力的控制及压力变化带来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泵用多通路润滑油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用润滑油站,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泵用多通路润滑油站。
技术介绍
在泵类装置的使用过程中,润滑油作为降低磨损的保护液体被广泛应用。现有的小型润滑油站主要采用增压泵与油箱直连,单通路恒压输出的方式工作,或在出口处增加一个调压阀以调节压力。这种形式的润滑油站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但功能简单且存在诸多问题:1、无法控制温度使润滑油处于泵类装置最佳润滑温度中工作,且温度会随使用时间逐步升高,严重情况下会对泵类造成损坏;2、单通路供油或多通路单一压力,无法满足泵类装置不同位置不同压力润滑油供油要求;3、在应对工况较为复杂的泵类装置时,泵类设备运行过程中如果产生转速、吸油量或压力徒增徒减时,可能会导致泵腔体内的润滑油压力突变,对泵类设备使用效果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对泵类设备造成损坏;4、压力为恒定输出,无法实时精准控制压力。在大型油站设备中常采用变频器控制增压泵的方式控制输出压力,同时安装水冷设备为油源降温。但这种方式结构过于复杂,成本较高,且同样无法满足多通路不同压力的控制及压力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水温也无法保持恒定。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设计一种包含多通路可调压力独立出油口、且包含过滤装置、蓄能装置、温控装置的紧凑型智能化控制润滑油站。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化泵用多通路润滑油站,包括油箱、过滤装置、高温蓄能器、润滑油出入口、接线盒、润滑油加注口、润滑油通路、润滑油调压阀、压力传感器、换热器、外循环冷却水、温度传感器、供油路、回油路、旁通回油路、增压泵、油箱通断阀、冷却水调压阀,所述油箱顶部设有润滑油加注口,所述润滑油加注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油箱侧面设有润滑油出入口,所述润滑油出入口又包括2个润滑油出口、2个润滑油入口;所述油箱通过润滑油通路与增压泵相连接,所述油箱与增加泵之间的润滑油通路上安装有油箱通断阀,所述增加泵后端的润滑油通路上依次设有过滤装置、高温蓄能器,所述高温蓄能器后端的润滑油通路分为三条支路,其中两条支路为相互独立的供油路,另一条支路为旁通回油路,每条供油路上依次设有润滑油调压阀、压力传感器,所述供油路通过润滑油出入口中的润滑油出口在润滑油站的外部实现与泵类装置的连接,所述供油路上与泵类装置连接处设有供油阀门,所述旁通回油路与油箱相连接;所述润滑油出入口中的润滑油入口在润滑油站的外部连接有两条相互独立的回油路,所述回油路在进入润滑油站后与换热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另一侧通过管路连接输入外循环冷却水,所述换热器与外循环冷却水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冷却水调压阀;所述油箱的顶部设有接线盒,通过接线盒实现所有外部进入的供电线路及信号线路的连接;设备整体由控制系统实现控制。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为润滑油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输出压力,信号通过外部接线盒反馈,同时控制信号通过接线盒输出至润滑油调压阀,以此完成PID控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在润滑油站初始工作时,若测量温度小于泵类装置最佳工作温度(温度设定值)时,关闭供油路与泵类装置连接处的供油阀门,润滑油通过增压泵、旁通回油路返回油箱进行循环,通过增压泵做工升高温度后再进入泵类装置,若润滑油温度过高,则通过换热站输入外循环冷却水进行降温后再进入泵类装置,从而实现对润滑油温度的控制使其始终处于泵类装置所需的最佳润滑温度,消除了对泵类装置使用效果的影响,避免了可能导致损坏的情况;2、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双供油路,可单独调节每条供油路上的压力,各供油路上压力互不影响,可以满足泵类装置不同位置不同压力润滑油供油要求;3、通过设置高温蓄能器,避免了泵腔体内的润滑油压力突变导致的对泵类装置使用效果的影响甚至损坏的情况,可以有效保证输出压力平稳,消除油压波动或压力脉冲的现象;4、通过外循环冷却水对润滑油进行降温,并设置一个冷却水调压阀在外循环冷却水入口处,温度传感器采集油箱内润滑油温度,通过控制外循环冷却水入口处冷却水调压阀开度以控制冷却水进水量,从而完成润滑油温度的PID控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以满足多通路不同压力的控制及压力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可以保持水温的恒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压力及温控流程图。如图,油箱-1、过滤装置-2、高温蓄能器-3、润滑油出入口-4、接线盒-5、润滑油加注口-6、润滑油通路-7、润滑油调压阀-8、压力传感器-9、换热器-10、外循环冷却水-11、温度传感器-12、供油路-13、回油路-14、旁通回油路-15、增压泵-16、油箱通断阀-17、冷却水调压阀-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智能化泵用多通路润滑油站,包括油箱1、过滤装置2、高温蓄能器3、润滑油出入口4、接线盒5、润滑油加注口6、润滑油通路7、润滑油调压阀8、压力传感器9、换热器10、外循环冷却水11、温度传感器12、供油路13、回油路14、旁通回油路15、增压泵16、油箱通断阀17、冷却水调压阀18,所述油箱1顶部设有润滑油加注口6,所述润滑油加注口6处设有温度传感器12,用于监控油箱1内润滑油温度,所述油箱1侧面设有润滑油出入口4,所述润滑油出入口4又包括2个润滑油出口、2个润滑油入口;所述油箱1通过润滑油通路7与增压泵16相连接,所述油箱1与增加泵16之间的润滑油通路7上安装有油箱通断阀17,所述增加泵16后端的润滑油通路上依次设有过滤装置2、,高温蓄能器3,过滤装置2内包含一个滤芯,可依据润滑油的清洁度要求或泵类装置使用情况选择相应滤芯,所述高温蓄能器3后端的润滑油通路分为三条支路,其中两条支路为相互独立的供油路13,另一条支路为旁通回油路15,每条供油路13上依次设有润滑油调压阀8、压力传感器9,所述供油路13通过润滑油出入口4中的润滑油出口在润滑油站的外部实现与泵类装置的连接,所述供油路13上与泵类装置连接处设有供油阀门,所述旁通回油路15与油箱1相连接;所述润滑油出入口4中的润滑油入口在润滑油站的外部连接有两条相互独立的回油路14,所述回油路14在进入润滑油站后与换热器10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换热器10的另一侧通过管路连接输入外循环冷却水11,所述换热器10与外循环冷却水11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冷却水调压阀18;所述油箱1的顶部设有接线盒5,通过接线盒5实现所有外部进入的供电线路及信号线路的连接;设备整体由控制系统实现控制,通过压力传感器9采集输出压力,信号通过外部接线盒5反馈,同时控制信号通过接线盒5输出至润滑油调压阀8,以此完成PID控制。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2为润滑油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工作原理:首先将润滑油通过润滑油加注口6加入油箱1中,其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12用以监控油箱1中润滑油温度,油箱1通过邮箱通断阀17连接至增压泵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泵用多通路润滑油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过滤装置、高温蓄能器、润滑油出入口、接线盒、润滑油加注口、润滑油通路、润滑油调压阀、压力传感器、换热器、外循环冷却水、温度传感器、供油路、回油路、旁通回油路、增压泵、油箱通断阀、冷却水调压阀,所述油箱顶部设有润滑油加注口,所述润滑油加注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油箱侧面设有润滑油出入口,所述润滑油出入口又包括2个润滑油出口、2个润滑油入口;/n所述油箱通过润滑油通路与增压泵相连接,所述油箱与增加泵之间的润滑油通路上安装有油箱通断阀,所述增加泵后端的润滑油通路上依次设有过滤装置、高温蓄能器,所述高温蓄能器后端的润滑油通路分为三条支路,其中两条支路为相互独立的供油路,另一条支路为旁通回油路,每条供油路上依次设有润滑油调压阀、压力传感器,所述供油路通过润滑油出入口中的润滑油出口在润滑油站的外部实现与泵类装置的连接,所述供油路上与泵类装置连接处设有供油阀门,所述旁通回油路与油箱相连接;/n所述润滑油出入口中的润滑油入口在润滑油站的外部连接有两条相互独立的回油路,所述回油路在进入润滑油站后与换热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另一侧通过管路连接输入外循环冷却水,所述换热器与外循环冷却水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冷却水调压阀;/n所述油箱的顶部设有接线盒,通过接线盒实现所有外部进入的供电线路及信号线路的连接;/n设备整体由控制系统实现控制,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输出压力,信号通过外部接线盒反馈,同时控制信号通过接线盒输出至润滑油调压阀,以此完成PID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泵用多通路润滑油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过滤装置、高温蓄能器、润滑油出入口、接线盒、润滑油加注口、润滑油通路、润滑油调压阀、压力传感器、换热器、外循环冷却水、温度传感器、供油路、回油路、旁通回油路、增压泵、油箱通断阀、冷却水调压阀,所述油箱顶部设有润滑油加注口,所述润滑油加注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油箱侧面设有润滑油出入口,所述润滑油出入口又包括2个润滑油出口、2个润滑油入口;
所述油箱通过润滑油通路与增压泵相连接,所述油箱与增加泵之间的润滑油通路上安装有油箱通断阀,所述增加泵后端的润滑油通路上依次设有过滤装置、高温蓄能器,所述高温蓄能器后端的润滑油通路分为三条支路,其中两条支路为相互独立的供油路,另一条支路为旁通回油路,每条供油路上依次设有润滑油调压阀、压力传感器,所述供油路通过润滑油出入口中的润滑油出口在润滑油站的外部实现与泵类装置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化天孙立明王新祝济之严鲁涛刘兆旭王有杰张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