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铆钉机下模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236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铆钉机下模座,包括圆盘状的座体和顶杆,座体的中心开设有贯通座体两侧的通孔,通孔的一端口固定有螺纹套筒,螺纹套筒的螺纹通孔与通孔连通,通孔的另一端口形成有突出于座体表面的凸缘,凸缘上套设有弹力胶圈,顶杆依次贯穿螺纹套筒、座体、凸缘和弹力胶圈,顶杆的端部连接有吸尘帽,吸尘帽包括套设于顶杆上的帽体、开设于帽体顶部的顶出口和连接于帽体侧壁的吸尘嘴,吸尘嘴配合有第一吸尘管。通过对下模座各结构的改进,简化了拆卸步骤,减少了与产品产生剐蹭的面积,增强了粉末及时清理的能力,有效的缩减了维护时间和步骤,提高了产品的表面完整度,同时避免了因粉末堆积而导致的产品内短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铆钉机下模座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新型铆钉机下模座。
技术介绍
铆钉机铆合部分由上模座和下模座组成,日常生产时上模座和下模座均需定时清理PP粉尘等异物;其中因受重力影响,下模座内的PP粉尘堆积最为严重,且不易清理。现有技术的下模座包括有垫片、弹簧、上盖、底座、吸尘嘴、顶杆等结构部件。在清理和维护过程中,由于内部设有弹簧装置不易拆卸,使得拆卸清理极为困难。PP粉、金属屑清理不净,内部易积粉尘堵死吸尘嘴,导致作业中PP粉、金属屑进入产品内,造成内短等品质报废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铆钉机下模座,包括圆盘状的座体和顶杆,所述座体的中心开设有贯通座体两侧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口固定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螺纹通孔与通孔连通,所述通孔的另一端口形成有突出于座体表面的凸缘,所述凸缘上套设有弹力胶圈,所述顶杆依次贯穿螺纹套筒、座体、凸缘和弹力胶圈,所述顶杆的端部连接有吸尘帽,所述吸尘帽包括套设于顶杆上的帽体、开设于帽体顶部的顶出口和连接于所述帽体侧壁的吸尘嘴,所述吸尘嘴配合有第一吸尘管。进一步的,所述座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吸尘孔,所述吸尘孔贯通座体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吸尘孔匹配有第二吸尘管。进一步的,所述吸尘孔的下端口向外侧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吸尘孔的下端口处切割有垂直于吸尘孔的平面。进一步的,所述座体的侧壁开设有栓槽,所述栓槽垂直于通孔设置,且所述栓槽与通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栓槽匹配有校位栓。进一步的,所述吸尘嘴为中空结构且与顶出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吸尘嘴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槽。进一步的,所述座体的边缘呈阶梯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为了能够简化下模座的拆卸步骤,本设计对传统的下模座结构进行了改进。首先将底座改变为平面的圆盘状,圆盘的上表面平滑减少积聚粉末残渣的缝隙,其次将难以拆卸的弹簧垫片更换为弹力胶圈,在起到与弹簧垫片同样的缓冲作用的同时降低拆卸及安装难度,同时结构更加简单易于清理。简化了拆卸步骤极大地缩短了维护清理时间。将传统的上盖设计更换为吸尘帽,以精巧的套帽结构替代笨重的上盖,减少了与产品的接触面积,有效避免了剐蹭造成的产品表面损伤和划痕。同时精巧的吸尘帽能够避免粉末残渣堆积。座体的中心设置有通孔,通孔的一端形成有凸缘,另一端固定有螺纹套筒。顶杆自下至上依次贯穿螺纹套筒、通孔和凸缘。在凸缘的上方继续在顶杆上套设弹力胶圈,最后将吸尘帽套在顶杆的顶端。顶杆的低端通过螺母和螺纹套筒的双螺纹结构实现顶杆的固定。吸尘帽的顶部开设有顶出口便于顶杆顶出铆钉,在吸尘帽的侧壁连通有吸尘嘴,吸尘嘴为中空管状结构,与顶出口连通,在吸尘嘴上套接第一吸尘管即可外接气泵、吸尘器、风机等设备产生吸力对粉末残渣进行及时清理。吸尘嘴外表面设置防滑槽目的是增大吸尘嘴与第一吸尘管的结合力,避免第一吸尘管随意脱落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座体上开设有两个或四个吸尘孔,吸尘孔贯穿座体连通上下两面。可通过在吸尘孔的底部套接第二吸尘管,同样的外接气泵、吸尘器、风机等设备产生吸力对粉末残渣进行及时清理。吸尘孔的设计为倾斜式自上之下向远离座体中心的方向外扩。同时配合倾斜式吸尘孔的角度,在座体的底部切割出垂直于吸尘孔的平面。目的是为了便于第二吸尘管的安装和拆卸。同时避免下模座正下方的空间过窄导致第二吸尘管不便安置或被迫弯折的情况。常识可知,在第二吸尘管弯折时,吸尘效率将大幅降低。在对下模座进行安装和调节时,由于座体是套在顶杆上的盘状,因此不便操作。为了能够有效校准下模座的位置以及校准顶杆的位置,在座体的侧壁开设栓槽,并配合有校位栓。栓槽连通通孔,可通过插入校位栓直接作用于内部顶杆。同时也可作为旋动座体转动的扳手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下模座各结构的改进,简化了拆卸步骤,减少了与产品产生剐蹭的面积,增强了粉末及时清理的能力,有效的缩减了维护时间和步骤,提高了产品的表面完整度,同时避免了因粉末堆积而导致的产品内短不良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铆钉机下模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铆钉机下模座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铆钉机下模座另一方向的座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铆钉机下模座顶杆结构示意图。图例:1座体;2通孔;3弹力胶圈;4吸尘帽;5第一吸尘管;6第二吸尘管;7校位栓;11通孔;12螺纹套筒;13凸缘;14吸尘孔;15栓槽;41帽体;42顶出口;43吸尘嘴;44防滑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中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铆钉机下模座,包括圆盘状的座体1和顶杆2,所述座体1的中心开设有贯通座体1两侧的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一端口固定有螺纹套筒12,所述螺纹套筒12的螺纹通孔11与通孔11连通,所述通孔11的另一端口形成有突出于座体1表面的凸缘13,所述凸缘13上套设有弹力胶圈3,所述顶杆2依次贯穿螺纹套筒12、座体1、凸缘13和弹力胶圈3,所述顶杆2的端部连接有吸尘帽4,所述吸尘帽4包括套设于顶杆2上的帽体41、开设于帽体41顶部的顶出口42和连接于所述帽体41侧壁的吸尘嘴43,所述吸尘嘴43配合有第一吸尘管5。进一步的,所述座体1上开设有若干个吸尘孔14,所述吸尘孔14贯通座体1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吸尘孔14匹配有第二吸尘管6。进一步的,所述吸尘孔14的下端口向外侧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吸尘孔14的下端口处切割有垂直于吸尘孔14的平面。进一步的,所述座体1的侧壁开设有栓槽15,所述栓槽15垂直于通孔11设置,且所述栓槽15与通孔11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栓槽15匹配有校位栓7。进一步的,所述吸尘嘴43为中空结构且与顶出口42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吸尘嘴43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槽44。进一步的,所述座体1的边缘呈阶梯状。为了能够简化下模座的拆卸步骤,本设计对传统的下模座结构进行了改进。首先将底座改变为平面的圆盘状,圆盘的上表面平滑减少积聚粉末残渣的缝隙,其次将难以拆卸的弹簧垫片更换为弹力胶圈3,在起到与弹簧垫片同样的缓冲作用的同时降低拆卸及安装难度,同时结构更加简单易于清理。简化了拆卸步骤极大地缩短了维护清理时间。将传统的上盖设计更换为吸尘帽4,以精巧的套帽结构替代笨重的上盖,减少了与产品的接触面积,有效避免了剐蹭造成的产品表面损伤和划痕。同时精巧的吸尘帽4能够避免粉末残渣堆积。实施例1:座体1的中心设置有通孔11,通孔11的一端形成有凸缘13,另一端固定有螺纹套筒12。顶杆2自下至上依次贯穿螺纹套筒12、通孔11和凸缘13。在凸缘13的上方继续在顶杆2上套设弹力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铆钉机下模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盘状的座体和顶杆,所述座体的中心开设有贯通座体两侧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口固定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螺纹通孔与通孔连通,所述通孔的另一端口形成有突出于座体表面的凸缘,所述凸缘上套设有弹力胶圈,所述顶杆依次贯穿螺纹套筒、座体、凸缘和弹力胶圈,所述顶杆的端部连接有吸尘帽,所述吸尘帽包括套设于顶杆上的帽体、开设于帽体顶部的顶出口和连接于所述帽体侧壁的吸尘嘴,所述吸尘嘴配合有第一吸尘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铆钉机下模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盘状的座体和顶杆,所述座体的中心开设有贯通座体两侧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口固定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螺纹通孔与通孔连通,所述通孔的另一端口形成有突出于座体表面的凸缘,所述凸缘上套设有弹力胶圈,所述顶杆依次贯穿螺纹套筒、座体、凸缘和弹力胶圈,所述顶杆的端部连接有吸尘帽,所述吸尘帽包括套设于顶杆上的帽体、开设于帽体顶部的顶出口和连接于所述帽体侧壁的吸尘嘴,所述吸尘嘴配合有第一吸尘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铆钉机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吸尘孔,所述吸尘孔贯通座体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铆钉机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孔匹配有第二吸尘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铆钉机下模座,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王培培巩杰黄杨
申请(专利权)人:广合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