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基丙磺酸内盐式两性混凝土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022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氨基丙磺酸内盐式两性混凝土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在过氧化物引发剂作用下由丙烯酸、衣康酸、甲基烯丙基磺酸钠、聚醚大单体和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丙磺酸内盐聚合而成,所制备的聚羧酸减水剂中含有氨基丙磺酸内盐式两性结构,不影响聚羧酸减水剂的稳定性及分散减水效果,使用时内盐结构随着环境体系酸碱性可以显示电中性或者释放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可以与混凝土体系中水泥、粉煤灰、矿粉等颗粒上阳离子和阴离子区域分别形成稳定的结构,而且其减水、抗泥性能好,制备工艺科学合理且无污染产生,产品具有微引气、高减水率及高抗泥性等性能,性价比高,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基丙磺酸内盐式两性混凝土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外加剂,具体涉及一种氨基丙磺酸内盐式两性混凝土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羧酸减水剂是目前用量最大及应用最为广泛的水泥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的优点是减水率高,分散性好,掺量低,制备用单体选择范围较大,通过选择单体及改变配比可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进行调控,其制备过程无污染;聚羧酸减水剂的缺点是对于混凝土体系中水泥及砂石含泥量比较敏感,容易造成泌浆、离析,严重影响聚羧酸减水剂的稳定使用。聚羧酸减水剂通常是由丙烯酸类单体与含有双键的羧酸及聚醚大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获得的,由于丙烯酸类单体及含有双键的羧酸类单体及聚醚大单体的种类较多,导致了目前的聚羧酸减水剂在制备时的组分及比例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进行调整,实际上不同厂家在生产聚羧酸减水剂时都有自己根据应用所筛选的配比及工艺条件。因此,聚羧酸减水剂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其配方及合成工艺在不断的探索和调整之中。目前使用的聚羧酸减水剂主要是阴离子型单体和非离子单体共聚而得的阴离子型聚羧酸减水剂,而两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品种及用量均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基丙磺酸内盐式两性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按质量份数将85~95份聚醚大单体、90~102份水加入到反应器内,搅拌均匀并保持体系内温度为40~50℃,再加入0.3~0.5份过硫酸盐搅拌均匀备用;/n步骤二、将9~12份丙烯酸、2~3份衣康酸、1~2份甲基丙烯磺酸钠和5~8份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丙磺酸内盐与60~70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即为需要滴加的单体混合溶液;/n步骤三、将0.3~0.5份维生素C和0.25~0.35份巯基乙醇与30~40份水混合均匀形成需要滴加的引发调节剂溶液;/n步骤四、将步骤二和步骤三制备的单体混合溶液与引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基丙磺酸内盐式两性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质量份数将85~95份聚醚大单体、90~102份水加入到反应器内,搅拌均匀并保持体系内温度为40~50℃,再加入0.3~0.5份过硫酸盐搅拌均匀备用;
步骤二、将9~12份丙烯酸、2~3份衣康酸、1~2份甲基丙烯磺酸钠和5~8份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丙磺酸内盐与60~70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即为需要滴加的单体混合溶液;
步骤三、将0.3~0.5份维生素C和0.25~0.35份巯基乙醇与30~40份水混合均匀形成需要滴加的引发调节剂溶液;
步骤四、将步骤二和步骤三制备的单体混合溶液与引发调节剂溶液分别滴加在步骤一的溶液中,滴加时间2.5~3小时,滴加完后继续搅拌反应2~3小时,降温到30~40℃,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调控pH值为6.5~7.0,所得产品为氨基丙磺酸内盐式两性混凝土减水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丙磺酸内盐式两性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大单体为烯丙基醇聚氧乙烯醚、甲基烯丙基醇聚氧乙烯醚、异戊烯基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分子量为2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生华刘相李宁国高党国杨俊杰杨震郭子轶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