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室炉之炉丝排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731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玻璃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单室炉之炉丝排列结构,其特征是至少有局部炉丝与主体炉丝成交叉布设。局部炉丝的交叉布置是对应玻璃烘弯处而设,保持与烘弯处平行,其加热更直接,针对性强,烘弯的玻璃压应力更均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改变传统炉丝布置结构一成不变,而造成加工产品良品率不足的缺点,提高产品的质量,并缩短烘弯的时间。(*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玻璃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单室炉之炉丝排列结构。目前常用单室烘弯炉加工大型汽车前挡风夹层安全玻璃,在炉内被加工玻璃的上方设置有用电热丝绕制的管状加热器,简称炉丝,炉丝大多分成几排成横向或纵向平行布设。烘弯炉均成矩形状,侧门开设在矩形的长边,便于操作,也习惯将烘弯炉的长边称为横向,而短边称为纵向。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炉丝1成横向布设的平面结构图,炉丝1一般与炉体矩形平面结构成一致的布置,确保炉内温度均匀;图2为现有技术炉丝2成纵向布置。现有炉丝的布置结构其通用性较好,但由于玻璃的烘弯部分并非成横平竖直结构,特别是大型汽车玻璃,其烘弯处大多与纵向成一角,利用横向或纵向布置的炉丝对其加热烘弯存在着缺陷,也即加热不够均匀,造成成型后玻璃压应力不均匀。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炉丝成交叉布设的单室烘弯炉。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室炉之炉丝排列结构,其特征是至少有局部炉丝与主体炉丝成交叉布设。局部炉丝的交叉布置是对应玻璃烘弯处而设,保持与烘弯处平行,其加热更直接,针对性强,烘弯的玻璃压应力更均衡。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改变传统炉丝布置结构一成不变,而造成加工产品良品率不足的缺点,提高产品的质量,并缩短烘弯的时间。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现有炉丝布局一示意图图2现有炉丝布局二示意图图3本技术结构一示意图图4本技术结构二示意图图5本技术结构三示意图图6本技术结构四示意图参照图3,一种单室炉之炉丝排列结构,其特征是至少有局部炉丝2与主体炉丝1成交叉布设,主体炉丝1成纵向布设,图中主体炉丝1的中心部分炉丝2成横向布设。参照图4,主体炉丝1的中部部分炉丝2成横向布设。参照图5,主体炉丝1的中心部分炉丝2成横向布设,而中心部分横向两侧的炉丝3与主体炉丝1成小角度交叉布设。参照图6,主体炉丝1的中心部分炉丝2成横向布设,而中心部分炉丝2间也成一小角度交叉布设。权利要求1.一种单室炉之炉丝排列结构,其特征是至少有局部炉丝与主体炉丝成交叉布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室炉之炉丝排列结构,其特征是主体炉丝成纵向布设。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室炉之炉丝排列结构,其特征是主体炉丝的中部部分炉丝成横向布设。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室炉之炉丝排列结构,其特征是主体炉丝的中心部分炉丝成横向布设。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室炉之炉丝排列结构,其特征是中心部分横向两侧的炉丝与主体炉丝成小角度交叉布设。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玻璃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单室炉之炉丝排列结构,其特征是至少有局部炉丝与主体炉丝成交叉布设。局部炉丝的交叉布置是对应玻璃烘弯处而设,保持与烘弯处平行,其加热更直接,针对性强,烘弯的玻璃压应力更均衡。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改变传统炉丝布置结构一成不变,而造成加工产品良品率不足的缺点,提高产品的质量,并缩短烘弯的时间。文档编号F27D11/02GK2457546SQ0026619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7日专利技术者张丹群, 郑明生, 翁吓华 申请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室炉之炉丝排列结构,其特征是至少有局部炉丝与主体炉丝成交叉布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丹群郑明生翁吓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