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VOCs的转筒式吸附光催化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369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去除VOCs的转筒式吸附光催化反应装置,包括:外壳体;转筒式吸附单元,与所述外壳体同轴设置;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内形成内腔室,内腔室中分隔为位于内腔室上部的废气反应腔室、和位于内腔室下部的脱附气体再生腔室;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之间形成外腔室,在第一负压装置的作用下,废气依次经废气入口、废气反应腔室、转筒式吸附单元以及外腔室从所述洁净气体出口排出;在第二负压装置的作用下,外腔室中的气体依次经转筒式吸附单元、脱附气体再生腔室以及废气入口进入所述废气反应腔室中循环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去除VOCs的转筒式吸附光催化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气净化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去除VOCs的转筒式吸附光催化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愈发严重。目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治理已经成为我国三大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内容。常用的VOCs处理办法主要有吸附法、溶剂吸收法、光催化法、低温等离子体法、催化氧化法、焚烧法和生物处理法等。这些方法单一使用存在净化对象单一、降解效率低、易吸附饱和及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光催化技术的发展,由于光催化剂价格低廉,能有效的矿化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操作条件温和,在有机污染物降解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单一光催化处理效率较低,对于大气量低浓度的VOCs处理效果较差,将吸附技术与之结合,利用吸附剂与光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以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增加光催化剂与VOCs的接触几率,增加其降解VOCs的效率。为充分发挥吸附-光催化技术的优点,切实解决吸附剂再生的问题,开发能有效实现吸附剂再生,合理高效利用吸附-光催化技术的净化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CN206315678U公开了一种光催化VOC处理装置,该装置利用微波激发紫外,包括微波发生器、谐振腔、无极紫外线发射灯管、承载催化剂的蜂窝陶瓷、旁管、进气阀及风扇风机。利用微波谐振激发紫外,合理利用了富余的微波场强,省去了紫外发射灯管的供电,达到节能的目的。该方案以光催化为主要手段降解VOCs,对于成分复杂的VOCs降解效率较低,且容易产生中间副产物,催化剂失活较快,没有合理有效的催化剂再生方式,成本较高。CN108295620A公开了一种沸石转筒及其吸附净化系统。该沸石转筒及其吸附净化系统包括外壳体、内转筒、一组第一隔板以及一组第二隔板,外壳体与内转筒同轴设置,内转筒内形成内腔室,外壳体与内转筒之间形成外腔室,其中:内腔室通过第一隔板一次分隔为废气进气腔、空气进气腔室以及热风进气腔室:内腔室与外腔室沿径向对应并组成吸附区、脱附区以及再生区。该方案吸附剂再生需要吹入热风以确保脱附的效果,能耗较大,且吸附剂吸附的污染物未被降解,不能真正意义的去除VOCs。CN203829903U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气的可开启幕帘式吸附-光催化反应器,在反应器箱体内沿气流方向垂直安装有多级可开启式吸附光催化幕帘,并通过幕帘固定装置安装在箱体内壁上,同时在所述箱体的内壁通过灯管卡固定有多根紫外灯管,所述箱体的外部设有电路板可控制紫外灯的开启与关闭;可开启式吸附光催化幕帘与幕帘轴相连并固定在一起,由步进电动机控制,可实现幕帘的开启与闭合。有机废气进入反应器后利用活性炭纤维的高吸附性对有机废气进行吸附富集,当废气经过第一级幕帘一段时间后,步进电动机开启使第一级幕帘做90°运动,开启内壁紫外灯,通过紫外光的照射使富集在活性炭纤维上的有机物发生光催化反应,对其氧化降解,同时使ACF再生。该方案设备较为庞大,吸附再生时仍有一部分接触高浓度VOCs废气,再生速率受到一定的影响。光催化技术单一使用VOCs降解效果不佳,且易产生副产物。现有吸附-光催化联用的技术吸附剂再生时间长,需要依靠热风系统进行脱附,能耗较高,设备占地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去除VOCs的转筒式吸附光催化反应装置,该装置实现了吸附剂的同步再生,并且具有吸附剂再生效率高、装置能耗较低,光催化效率及吸附再生效率高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去除VOCs的转筒式吸附光催化反应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一端设有废气入口,另一端设有洁净气体出口;转筒式吸附单元,与所述外壳体同轴设置;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包括呈筒形的吸附单元本体、连接在所述吸附单元本体一端的第一环形固定槽、连接在吸附单元本体另一端的第二环形固定槽,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固定槽的内壁通过辊轮与内腔室进气板连接,第一环形固定槽的外壁通过辊轮与第一环形端板一端通过辊轮连接,第一环形端板另一端与外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第二环形固定槽的内孔通过辊轮与圆形密封板连接,第二环形固定槽的外壁通过辊轮与二环形端板一端连接,第二环形端板另一端与外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第二环形端板上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通孔;旋转驱动单元,通过转轴和支撑杆与第一环形固定槽驱动连接;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内形成内腔室,内腔室中通过第一固定隔板分隔为位于内腔室上部的废气反应腔室、和位于内腔室下部的脱附气体再生腔室,第一固定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端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端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隔板的两侧分别通过辊轮与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的内腔室腔壁滚动连接;所述废气反应腔室的进气端、以及脱附气体再生腔室的出气端均和所述废气入口相连通设置;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之间形成外腔室,外腔室中位于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的两侧外壁和所述外壳体内壁之间对称设有两块第二固定隔板,第二固定隔板的一端与外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外壁之间通过辊轮连接;第一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外腔室中位于洁净气体出口处,在第一负压装置的作用下,废气依次经废气入口、废气反应腔室、转筒式吸附单元以及外腔室从所述洁净气体出口排出;第二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脱附气体再生腔室中临近废气入口处,在第二负压装置的作用下,外腔室中的气体依次经转筒式吸附单元、脱附气体再生腔室以及废气入口进入所述废气反应腔室中循环处理。所述吸附单元本体的一端和第一环形固定槽的连接部分、以及吸附单元本体的另一端和第二环形固定槽的连接部分均填充有弹性密封垫片。所述内腔室进气板上设有均匀布置的进气通道。所述吸附单元本体为负载有光催化剂的活性炭纤维;所述内腔室中的第一固定隔板上固定连接有紫外灯装置,所述紫外灯装置用于使富集在所述活性炭纤维上的有机物发生光催化反应,对其氧化降解。所述光催化剂为TiO2。所述负载有光催化剂的活性炭纤维的外部设有金属网。所述第一负压装置和第二负压装置均为风机。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一种去除VOCs的转筒式吸附光催化反应装置,利用转筒式结构,在吸附-光催化降解VOCs的同时进行吸附剂的脱附再生,增加了反应效率。第二.本技术装置中使用负载有光催化剂的活性炭纤维,有效将脱附后的气体进一步的净化,将处理后的一部分气体用作脱附,增加了吸附剂再生效率。同时吸附剂能有效富集VOCs,并进一步吸附反应产生的副产物。装置能耗较低,且光催化效率及吸附再生效率均能显著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去除VOCs的转筒式吸附光催化反应装置的结构总图;图2为转筒式吸附单元上与废气入口相连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转筒式吸附单元上与洁净气体出口相连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环形固定槽其中:1—转筒式吸附单元;2—紫外灯管控制装置;3—紫外灯管;41—第二负压装置动力单元;42—第一负压装置动力单元;51—第二负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去除VOCs的转筒式吸附光催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一端设有废气入口,另一端设有洁净气体出口;/n转筒式吸附单元,与所述外壳体同轴设置;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包括呈筒形的吸附单元本体、连接在所述吸附单元本体一端的第一环形固定槽、连接在吸附单元本体另一端的第二环形固定槽,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固定槽的内壁通过辊轮与内腔室进气板连接,第一环形固定槽的外壁通过辊轮与第一环形端板一端连接,第一环形端板另一端与外壳体内壁固定连接;/n第二环形固定槽的内孔通过辊轮与圆形密封板连接,第二环形固定槽的外壁通过辊轮与二环形端板一端连接,第二环形端板另一端与外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第二环形端板上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通孔;/n旋转驱动单元,通过转轴和支撑杆与第一环形固定槽驱动连接;/n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内形成内腔室,内腔室中通过第一固定隔板分隔为位于内腔室上部的废气反应腔室、和位于内腔室下部的脱附气体再生腔室,第一固定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端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端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隔板的两侧分别通过辊轮与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的内腔室腔壁滚动连接;/n所述废气反应腔室的进气端、以及脱附气体再生腔室的出气端均和所述废气入口相连通设置;/n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之间形成外腔室,外腔室中位于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的两侧外壁和所述外壳体内壁之间对称设有两块第二固定隔板,第二固定隔板的一端与外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外壁之间通过辊轮连接;/n第一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外腔室中位于洁净气体出口处,在第一负压装置的作用下,废气依次经废气入口、废气反应腔室、转筒式吸附单元以及外腔室从所述洁净气体出口排出;/n第二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脱附气体再生腔室中临近废气入口处,在第二负压装置的作用下,外腔室中的气体依次经转筒式吸附单元、脱附气体再生腔室以及废气入口进入所述废气反应腔室中循环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VOCs的转筒式吸附光催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一端设有废气入口,另一端设有洁净气体出口;
转筒式吸附单元,与所述外壳体同轴设置;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包括呈筒形的吸附单元本体、连接在所述吸附单元本体一端的第一环形固定槽、连接在吸附单元本体另一端的第二环形固定槽,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固定槽的内壁通过辊轮与内腔室进气板连接,第一环形固定槽的外壁通过辊轮与第一环形端板一端连接,第一环形端板另一端与外壳体内壁固定连接;
第二环形固定槽的内孔通过辊轮与圆形密封板连接,第二环形固定槽的外壁通过辊轮与二环形端板一端连接,第二环形端板另一端与外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第二环形端板上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通孔;
旋转驱动单元,通过转轴和支撑杆与第一环形固定槽驱动连接;
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内形成内腔室,内腔室中通过第一固定隔板分隔为位于内腔室上部的废气反应腔室、和位于内腔室下部的脱附气体再生腔室,第一固定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端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端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隔板的两侧分别通过辊轮与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的内腔室腔壁滚动连接;
所述废气反应腔室的进气端、以及脱附气体再生腔室的出气端均和所述废气入口相连通设置;
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之间形成外腔室,外腔室中位于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的两侧外壁和所述外壳体内壁之间对称设有两块第二固定隔板,第二固定隔板的一端与外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筒式吸附单元外壁之间通过辊轮连接;
第一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外腔室中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仁亮沈晓玲齐丛亮尤胜胜李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科睿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