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将平面形状转变成三维结构的3D打印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3606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将平面形状转变成三维结构的3D打印成型方法,属于增材制造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运用不同的打印速度和/或不同的打印路径来控制打印件最终形状的方法,打印平面形状(或者一维的线型)的物体,打印成型后的样品在外激励(加热)的作用下完成不同曲率半径的变形,最终形成想要的三维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与直接打印三维形状相比,只打印平面形状,在通过加热转变成三维形状,制造时间短,节省能源,成型效率高,只需打印平面形状,不需要支撑材料,节省材料,采用二维形状直接转换成三维结构,三维结构是连续的丝材形成的,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将平面形状转变成三维结构的3D打印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材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平面形状转变成三维结构的3D打印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受到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影响,不同的加工工艺及工艺参数,会导致不同的材料结构,进而形成不同的材料性质。如聚乙烯材料,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和不同的工艺参数可以制造成泡沫材料、管材和纤维。虽然这些材料的化学成分相同,但是由于不同的工艺和参数导致材料分子结构、结晶程度和晶体结构的不同,致使材料的强度产生跨越多个数量级的变化,从泡沫的0.01GP到管材的1GP到纤维的200GP。高分子材料常在高温下进行热加工成型,如注塑、挤出和压延等,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流动速度等参数对材料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工艺参数调控材料结构和性能。3D打印也叫增材制造,是采用逐点(逐线或逐面)添加材料累积成型的工艺,在3D打印工艺过程中,材料的性质无疑会受到打印工艺参数的严重影响。例如,在最常用的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中,热塑性塑料线材经过加热融化后从挤出头挤出后,温度降低使材料凝固成型沉积在成型基板上(或沉积在已经凝固的打印件表面),打印件的力学性质和几何精度等受到打印参数(如材料熔化温度、基板温度、挤出速度和沉积方向等)的影响。一般的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过程中,打印速度和路径设定后,在打印整个零件的过程中是不变的。如果打印参数不恰当,打印完成后当打印件从打印机上取出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如环境温度、以及零件从基板上取下后失去了基板对零件的约束,打印件会产生翘曲变形、开裂和各向异性等缺陷。在传统的制造理念中,这种缺陷是不想要的、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因此,基于目前3D打印三维结构是按照三维模型给出的路径直接成型三维结构,人们采用的技术手段往往是在千方百计地优化工艺参数,以使制造缺陷最小。然而,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由于打印工艺参数的不一致导致的缺陷(如变形翘曲等)是可以被利用的。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如果确定了参数和缺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参数来故意制造缺陷,以获得我们想要的材料结构和性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这种技术背景和理念,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运用打印参数(不同的打印速度和/或不同的打印路径)来控制打印件最终形状的方法,打印平面形状(或者一维的线型)的物体,打印成型后的样品在外激励(加热)的作用下完成不同曲率半径的变形。成型样品由单层或两层组成,各层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打印速度和打印方向,使材料产生各向异性的内应力,之后在温度的刺激下产生驱动力,驱使样品完成不同方向和曲率半径的变形,最终形成想要的三维形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将平面形状转变成三维结构的3D打印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模型建立:打印的样件是平面的二维形状,由一层或多层组成,同一层的不同区域或者不同的层采用不同的打印速度和/或打印路径,使材料产生各向异性的内应力;S2、3D打印:将热塑性塑料丝材通过FDM的方法熔融沉积到打印台上,完成所需的样件打印;S3、冷却:将打印平台和打印样件放置室温下冷却,打印平台与样件进行分离;S4、曲率变形:将经过冷却处理的样件在特定区域下加热,特定区域感知温度的变化,产生应激响应,发生不同方向和/或不同程度曲率半径的变化,从而完成变形。其中,所述的热塑性塑料选自聚乳酸、ABS、聚己内酯和聚丙烯材料中的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等是一类热塑性塑料,机械性能良好,无毒无味可用作食品及医用材料。采用其作为可变性打印材料,加热至玻璃化转变温度后,便可有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完成形状变化,冷却至室温,便可维持其形状不变化。同时聚乳酸和聚己内酯是生物可降解材料,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的生物完全降解,是一种理想的绿色高分子材料。本专利技术适用大多数半结晶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材料为3D打印通用的1.75毫米或者3毫米线材。上述的将平面形状转变成三维结构的3D打印成型方法,在同一层的不同区域或者不同的层,打印速度为突变或渐变,打印速度的范围是30-250mm/s。上述的将平面形状转变成三维结构的3D打印成型方法,在同一层的不同区域或者不同的层,打印路径由不同角度的直线组成,或者由不同的曲线组成,或者由直线和曲线的组合组成。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模型由两层热塑性塑料层组成,包括模型主动层和模型被动层。模型主动层材料的打印速度V1的范围为30-250mm/s,模型被动层材料的打印速度V2范围为30-250mm/s。V1和V2不同。打印温度设置为195℃-210℃,挤出头的内径为0.4mm,每完成一层打印,打印台均下降一个打印层高度,再根据下一个打印层的沉积路径进行沉积,循环往复,直到完成所需的样件打印。最后采用60-120℃进行加热,加热时间为5-60分钟,特定区域感知温度的变化,产生应激响应,发生不同程度曲率半径的变化,从而完成变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成型效率高,与直接打印三维形状相比,本专利技术只打印平面形状,在通过加热转变成三维形状,制造时间短,效率高;2、节省材料,直接打印三维结构往往需要支撑材料,本专利技术只需打印平面形状,不需要支撑材料;3、打印件的强度高,直接打印三维结构是通过逐层累积成型的,其强度取决于层间的结合强度,本专利技术采用二维形状转换成三维结构,三维结构是连续的丝材形成的,是将二维弯曲成三维,其强度高于逐层累积的;4、节省能源,熔融沉积成型需要将材料加热融化消耗电能,本方法加工时间短,消耗较少能源,虽然打印件需要加热处理,但是其时间很短,消耗能量很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成型后的条形件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成型后的条形件变形后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打印装置,图中1是打印仓,2是送料辊,3是打印丝材,4是加热装置,5是固定装置,6是挤出头,7是打印平台,8是打印样件,H指打印高度,d指打印直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成型后的条形件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成型后的条形件的截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成型后的条形件变形后的平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桌子腿”3D打印成型后的样件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桌子腿”3D打印成型后的样件变形后的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椅子”3D打印成型后的样件立体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椅子”3D打印成型后的样件俯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椅子”3D打印成型后的样件变形后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采用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技术,即使用热塑性塑料线材,经过液化器加热使材料加温到超过熔化温度,挤出后材料降温凝固成型。目前的3D打印方法是一旦设定后,在一个样件的整个打印过程中,打印速度是不变的、恒定的,样件各个部分的打印速度是相同的。与目前的打印方法不同的是,本专利技术打印线型或平面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将平面形状转变成三维结构的3D打印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模型建立:打印的样件是平面的二维形状,由一层或多层组成,同一层的不同区域或者不同的层采用不同的打印速度和/或打印路径,使材料产生各向异性的内应力;/nS2、3D打印:将热塑性塑料丝材通过FDM的方法熔融沉积到打印台上,完成所需的样件打印;/nS3、冷却:将打印平台和打印样件放置室温下冷却,打印平台与样件进行分离;/nS4、曲率变形:将经过冷却处理的样件在特定区域下加热,特定区域感知温度的变化,产生应激响应,发生不同方向和/或不同程度曲率半径的变化,从而完成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将平面形状转变成三维结构的3D打印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模型建立:打印的样件是平面的二维形状,由一层或多层组成,同一层的不同区域或者不同的层采用不同的打印速度和/或打印路径,使材料产生各向异性的内应力;
S2、3D打印:将热塑性塑料丝材通过FDM的方法熔融沉积到打印台上,完成所需的样件打印;
S3、冷却:将打印平台和打印样件放置室温下冷却,打印平台与样件进行分离;
S4、曲率变形:将经过冷却处理的样件在特定区域下加热,特定区域感知温度的变化,产生应激响应,发生不同方向和/或不同程度曲率半径的变化,从而完成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平面形状转变成三维结构的3D打印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塑料选自聚乳酸、ABS、聚己内酯和聚丙烯材料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平面形状转变成三维结构的3D打印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塑料丝材采用1.75毫米或者3毫米线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平面形状转变成三维结构的3D打印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层的不同区域或者不同的层,打印速度为突变或渐变,打印速度的范围是30-250mm/s。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海吴千刘庆萍禹江涛刘炫廷吴思阳周雪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