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血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282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下腔静脉血管支架,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下腔静脉血管支架,包括弹性记忆金属架和束缚圈,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呈纺锤形,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两两相连卷成圆筒状,所述圆筒的近心端通过椭圆孔转动连接有缆索,所述束缚圈插接在圆筒的两端。该下腔静脉血管支架,通过弹性记忆金属架的设置,使该圆筒具备了压缩和弹开两种效果,且该弹性记忆金属架整体有轻微的棱角,使得圆筒的外侧会形成多个细微凸起,有别于光滑的圆面,从而增加了该血管支架的外侧与下腔静脉内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血管内壁与支架生长融合,通过缆索和组织铆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把组织铆埋入近心端的下腔静脉内壁,起到了限定该血管支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腔静脉血管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下腔静脉血管支架。
技术介绍
下腔静脉体内最大的静脉干,正常下腔静脉内径近心段为2cm,中断为1.9-2.1cm,远心段为1.7-1.9cm,为下腔静脉系的主干,在第5腰椎平面,由左、右髂总静脉合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升,经肝的后方,穿膈的腔静脉孔入胸腔,进入右心房,收集下肢、盆腔和腹腔的静脉血。当下腔静脉阻塞时,在腹壁的两侧、脐平面以下可见到曲张血管。下腔静脉血栓形成(IVCT)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内血液异常凝结的一种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目前公认的具有显著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病之一,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临床症状重,并可能进行性恶化;而慢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多以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症状为主。布加综合征腔内治疗适应症状有:原发性下腔静脉梗阻者、完全性膜性梗阻、合并有肝静脉开口部膜性狭窄梗阻者,其治疗手段主要利用介入手术,为下腔静脉,肝静脉置入血管支架,在该治疗过程中,下腔静脉血管支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9236480U中公开的一种静脉血管支架,虽然,该静脉血管支架,在两根记忆金属丝交点处,外侧记忆金属丝向内折弯,或者内侧记忆金属丝向外折弯,一旦外力消失后,变形的记忆金属丝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会滑动到折弯处最低点,也就是交点处,能够更好地保持血管支架的原本形状,但是,该静脉血管支架,没有考虑到下腔静脉内径大,通体呈竖直状的实际情况,存在容易脱落,支撑效果不佳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下腔静脉血管支架,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下腔静脉血管支架,包括弹性记忆金属架和束缚圈,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呈纺锤形,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两两相连卷成圆筒状,所述圆筒的近心端通过椭圆孔转动连接有缆索,所述束缚圈插接在圆筒的两端。可选的,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的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软带。可选的,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压缩状态的尺寸为8mm*3mm,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弹开状态的尺寸为8mm*5mm。可选的,所述圆筒每一层中弹性记忆金属架的数量为10-13个,所述圆筒整体弹开时的外径尺寸为15.9mm-22.2mm。可选的,所述束缚圈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束缚圈的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个数为10-13个。可选的,所述缆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缆索的头端固定连接有组织铆。(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下腔静脉血管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下腔静脉血管支架,通过弹性记忆金属架的设置,使该圆筒具备了压缩和弹开两种效果,且该弹性记忆金属架整体有轻微的棱角,使得圆筒的外侧会形成多个细微凸起,有别于光滑的圆面,从而增加了该血管支架的外侧与下腔静脉内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血管内壁与支架生长融合,防止血管支架脱落,通过缆索和组织铆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把组织铆埋入近心端的下腔静脉内壁,从而起到了固定缆索的作用,达到了限定该血管支架的目的。该下腔静脉血管支架,通过连接软带的设置,使该圆筒具备了可轻微弯折的效果,增加了该血管支架的可行性,通过束缚圈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束缚圈压缩圆筒,取出束缚圈,圆筒在弹力作用下自然弹开,从而起到了方便介入手术实施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束缚圈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缆索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弹性记忆金属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缆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束缚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弹性记忆金属架;2、束缚圈;3、圆筒;4、椭圆孔;5、缆索;6、连接软带;7、凹槽;8、组织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下腔静脉血管支架,下腔静脉血管支架,包括弹性记忆金属架1和束缚圈2,弹性记忆金属架1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弹性记忆金属架1的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软带6,通过连接软带6的设置,使该圆筒3具备了可轻微弯折的效果,增加了该血管支架的可行性,弹性记忆金属架1压缩状态的尺寸为8mm*3mm,弹性记忆金属架1弹开状态的尺寸为8mm*5mm,弹性记忆金属架1呈纺锤形,弹性记忆金属架1两两相连卷成圆筒3状,圆筒3每一层中弹性记忆金属架1的数量为10-13个,圆筒3整体弹开时的外径尺寸为15.9mm-22.2mm,通过弹性记忆金属架1的设置,使该圆筒3具备了压缩和弹开两种效果,且该弹性记忆金属架1整体有轻微的棱角,使得圆筒3的外侧会形成多个细微凸起,有别于光滑的圆面,从而增加了该血管支架的外侧与下腔静脉内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血管内壁与支架生长融合,防止血管支架脱落,圆筒3的近心端通过椭圆孔4转动连接有缆索5,缆索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缆索5的头端固定连接有组织铆8,通过缆索5和组织铆8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把组织铆8埋入近心端的下腔静脉内壁,从而起到了固定缆索5的作用,达到了限定该血管支架的目的,束缚圈2插接在圆筒3的两端,通过束缚圈2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束缚圈2压缩圆筒3,取出束缚圈2,圆筒3在弹力作用下自然弹开,从而起到了方便介入手术实施的作用,束缚圈2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束缚圈2的内侧开设有凹槽7,凹槽7的个数为10-13个。使用时,首先确定患者的下腔静脉阻塞位置,测量好该处血管的内壁直径大小,然后选择尺寸合适的血管支架;通过介入手术,置入该血管支架,当到达指定位置时,取出束缚圈2,使该血管支架在弹力作用下自弹开,之后把组织铆8埋入近心端的下腔静脉血管内壁,至此,患者下腔静脉阻塞位置被完全撑开,且该下腔静脉血管支架被限定,不会因脱落而造成危险。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弹性记忆金属架1的设置,使该圆筒3具备了压缩和弹开两种效果,且该弹性记忆金属架1整体有轻微的棱角,使得圆筒3的外侧会形成多个细微凸起,有别于光滑的圆面,从而增加了该血管支架的外侧与下腔静脉内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血管内壁与支架生长融合,防止血管支架脱落,通过缆索5和组织铆8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把组织铆8埋入近心端的下腔静脉内壁,从而起到了固定缆索5的作用,达到了限定该血管支架的目的,通过连接软带6的设置,使该圆筒3具备了可轻微弯折的效果,增加了该血管支架的可行性,通过束缚圈2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束缚圈2压缩圆筒3,取出束缚圈2,圆筒3在弹力作用下自然弹开,从而起到了方便介入手术实施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下腔静脉血管支架,包括弹性记忆金属架(1)和束缚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1)呈纺锤形,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1)两两相连卷成圆筒(3)状,所述圆筒(3)的近心端通过椭圆孔(4)转动连接有缆索(5),所述束缚圈(2)插接在圆筒(3)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下腔静脉血管支架,包括弹性记忆金属架(1)和束缚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1)呈纺锤形,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1)两两相连卷成圆筒(3)状,所述圆筒(3)的近心端通过椭圆孔(4)转动连接有缆索(5),所述束缚圈(2)插接在圆筒(3)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腔静脉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1)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1)的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软带(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腔静脉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记忆金属架(1)压缩状态的尺寸为8mm*3mm,所述弹性记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罡朱世杰李天晓李荣福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美港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