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伟专利>正文

一种髂静脉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946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髂静脉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部分、中间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为可降解支架,所述中间部分为永久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为可降解支架,能够在六周之间完全吸收或降解,无残留,远端部分吸收后可以恢复血管本身的弹性和弯度,同时下腔静脉内的近端部分吸收后,减少对下腔静脉和对侧髂静脉的血流影响;通过中间部分为永久支架,因为内膜会蔓延覆盖其上,支架越短,内膜完全覆盖的时间越短,可以稳固的将中间部分的支架包埋在内膜下而不再发生移位或脱落的情况,同时内膜光滑,降低形成血栓的风险,所以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相应的缩短到六周。

A kind of iliac vein s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髂静脉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髂静脉支架。
技术介绍
解剖学上右侧髂动脉横跨在左侧髂静脉上,导致左侧髂静脉受压。加之髂动脉不停的搏动、撞击,髂静脉内膜发生粘连,影响血流动力学,临床上出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会产生下肢肿胀、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淤滞性溃疡、甚至静脉性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髂静脉支架事现有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支架置入,恢复髂静脉管径,改善血流动力学。髂静脉直径较大,一般12-18mm,支架的直径需要与血管直径相匹配,甚至有时还要再增加1-2mm。因为髂静脉支架直径大,而且由于髂动脉压迫持续存在,髂静脉支架的径向支撑力相对高,释放过程中为了避免支架移位或“前跳”现象,髂静脉支架长度不小于60mm。支架长,释放后稳定性好,但是缺点也明显:1、支架处内膜增生严重,术后抗凝及抗血小板时间要延长;2、支架置入后导致血管壁不光滑,支架内血栓形成高发;3、支架置入后改变了血管本身的生理弯度和柔软度;4、现有的介入操作指南要求支架探入下腔静脉1-2cm,临床医生实际操作时稍有不慎或双侧髂静脉成角过小会导致支架探入过多,顶在对侧下腔静脉壁,有穿透和影响对侧髂静脉回流的风险。可吸收或可降解支架已有应用在动脉上,但是均为支架完全吸收或降解,而这种完全吸收或降解的支架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并不适用。原因如下:1、动脉狭窄闭塞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发生机制不同,动脉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中膜层变厚增生。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由于髂动脉压迫静脉后导致静脉内膜粘连,形成粘连带;2、动脉球囊扩张后增生的斑块碎裂,支架置入为了防止斑块脱落,一段时间后当碎裂的斑块稳定后不会再发生脱落情况,支架的作用已经弊大于利,所以现在临床观点是尽量减少支架置入或“点状支架”,也就是要缩短支架长度;3、髂静脉和动脉情况正好相反,因为髂动脉对髂静脉的压迫持续存在,所以病变处的支架就必须长期存在,才能维持病变处的静脉直径。另外,静脉内膜的粘连带有弹性,球囊扩张时可以被拉伸,但是扩张后又恢复原来的形态,单纯的球囊扩张对髂静脉压迫的治疗效果不好。综上所述,完全吸收或降解的支架应用在髂静脉时不合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对下腔静脉和对侧髂静脉的血流影响且能够缩短治疗周期的髂静脉支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髂静脉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部分、中间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为可降解支架,所述中间部分为永久支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为可降解支架,能够在六周之间完全吸收或降解,无残留,远端部分吸收后可以恢复血管本身的弹性和弯度,同时下腔静脉内的近端部分吸收后,减少对下腔静脉和对侧髂静脉的血流影响;通过中间部分为永久支架,因为内膜会蔓延覆盖其上,支架越短,内膜完全覆盖的时间越短,可以稳固的将中间部分的支架包埋在内膜下而不再发生移位或脱落的情况,从而实现了针对大直径静脉的“点状支架”治疗;在髂静脉支架置入六周的时候,因为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已完全降解,中间部分也完全包埋在内膜下,内膜光滑,降低形成血栓的风险,所以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相应的缩短到六周,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髂静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近端部分;2、中间部分;3、远端部分;4、显影处。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一种髂静脉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部分1、中间部分2和远端部分3,所述近端部分1和远端部分3为可降解支架,所述中间部分2为永久支架。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近端部分1和远端部分3为可降解支架,能够在六周之间完全吸收或降解,无残留,远端部分3吸收后可以恢复血管本身的弹性和弯度,同时下腔静脉内的近端部分1吸收后,减少对下腔静脉和对侧髂静脉的血流影响;通过中间部分2为永久支架,因为内膜会蔓延覆盖其上,支架越短,内膜完全覆盖的时间越短,可以稳固的将中间部分2的支架包埋在内膜下而不再发生移位或脱落的情况,从而实现了针对大直径静脉的“点状支架”治疗;在髂静脉支架置入六周的时候,因为近端部分1和远端部分3已完全降解,中间部分2也完全包埋在内膜下,内膜光滑,降低形成血栓的风险,所以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相应的缩短到六周,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进一步的,所述中间部分2和近端部分1、远端部分3的连接处设置有显影处4。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显影处4的设置,能够在介入治疗中透视下清晰可见,利于释放时的支架定位。进一步的,所述显影处4有多处,所述显影处4为钨显影点。进一步的,所述近端部分1的长度为15mm-21mm,所述中间部分2的长度为17mm-23mm,所述远端部分3的长度大于25mm。从上述描述可知,因为,近端部分1释放时,需要将其探出下腔静脉内,起到头端固定的作用,所以近端部分1较短;因为单纯髂静脉受压迫宽度为1.5cm左右,所以设计不可吸收段长度为17mm-23mm;髂静脉直径越大,远端部分3应越长,释放时位于病变的远心端,起到尾端固定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近端部分1的长度为18mm,所述中间部分2的长度为20mm,所述远端部分3的长度为55mm。进一步的,所述永久支架的材质为316L不锈钢、铂铬合金、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钽和钛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美国的Cook公司、BD公司、雅培公司或美敦力公司的永久支架。进一步的,所述可降解支架为可吸收金属基材料和/或多聚物型可吸收材料如聚乳酸、聚己内酯、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所述可吸收金属基材料为镁基、铁基、锌基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聚物型可吸收材料为聚乳酸、聚己内酯、聚碳酸酯的一种或多种。例如雅培公司的可吸收冠脉支架。所述可降解支架为金属基材料时,所述近端部分、中间部分和远端部分连接方式为激光焊接;所述可降解支架为多聚物型可吸收材料时,所述近端部分、中间部分和远端部分连接方式为编织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髂静脉支架为网孔结构、菱形的网状支撑结构或者波形结构。实施例一一种髂静脉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部分、中间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为可降解支架,所述中间部分为永久支架。所述永久支架的材质为镍钛合金,例如现有的批准应用在髂静脉的永久支架就是Cook公司的Ziver支架。所述可降解支架为可吸收镁基合金材质。所述近端部分、中间部分和远端部分通过激光连接。所述中间部分和近端部分、远端部分的连接处设置有4-6处的显影处,所述显影处为钨显影点。所述近端部分的长度为18mm,所述中间部分的长度为20mm,所述远端部分的长度为35mm。所述髂静脉支架菱形的网状支撑结构。实施例二一种髂静脉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部分、中间部分和远端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髂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部分、中间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为可降解支架,所述中间部分为永久支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髂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部分、中间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为可降解支架,所述中间部分为永久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髂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和近端部分、远端部分的连接处设置有显影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髂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处有多处,所述显影处为钨显影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髂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部分的长度为15mm-21mm,所述中间部分的长度为17mm-23mm,所述远端部分的长度大于2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髂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部分的长度为18mm,所述中间部分的长度为20mm,所述远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伟程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贾伟程志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