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炒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096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炒菜机,包括炉体,炉体内设置加热模块,加热模块与炉体台面相匹配,炉体上还设置测温机构,炉体的台面后侧纵向设置支撑柱和一对立柱,支撑柱的上端前侧设置转轴座,转轴座内设置转轴,转轴上设置悬臂,悬臂与支撑柱之间设置驱动缸,驱动缸的两端分别与悬臂及支撑柱铰接,悬臂下端固定设置接头,接头的下端可拆卸连接锅盖,悬臂的上端设置无刷电机,所述立柱对应的上端内侧分别设置第一阻尼转轴,所述第一阻尼转轴上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第二阻尼转轴,所述第二阻尼转轴之间设置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人机交互界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更加的智能,实现高精度温控,同时对于食用油及水的控量更加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炒菜机
本技术涉及智能厨房灶具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炒菜机。
技术介绍
厨房烹饪设备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多种自动化烹饪设备。目前,智能程度高的自动烹饪设备,通过强大的控制机构,控制烹饪设备进行各种操作,如翻炒、加料、洗锅等功能。该自动烹饪设备基本上可以完全模拟人工烹饪的方式进行烹饪,但是该烹饪设备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价格非常高,不便于大范围推广使用。另外,目前,适用于饭店、食堂等大量加工的烹饪设备,该类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以依次或者交错添加原料和佐料,基本上可以模仿人工烹饪,且操作精度高,稳定性好,但该类设备体积较大,价格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炒菜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炒菜机,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炉体台面相匹配,所述炉体上还设置测温机构,其创新点在于:所述炉体的台面后侧纵向设置支撑柱和一对立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前侧设置转轴座,所述转轴座内设置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炒菜机,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炉体台面相匹配,所述炉体上还设置测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台面后侧纵向设置支撑柱和一对立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前侧设置转轴座,所述转轴座内设置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悬臂,所述悬臂与支撑柱之间设置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两端分别与悬臂及支撑柱铰接,所述悬臂下端固定设置接头,所述接头的下端可拆卸连接锅盖,所述悬臂的上端设置无刷电机,所述立柱对应的上端内侧分别设置第一阻尼转轴,所述第一阻尼转轴上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第二阻尼转轴,所述第二阻尼转轴之间设置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人机交互界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炒菜机,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炉体台面相匹配,所述炉体上还设置测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台面后侧纵向设置支撑柱和一对立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前侧设置转轴座,所述转轴座内设置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悬臂,所述悬臂与支撑柱之间设置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两端分别与悬臂及支撑柱铰接,所述悬臂下端固定设置接头,所述接头的下端可拆卸连接锅盖,所述悬臂的上端设置无刷电机,所述立柱对应的上端内侧分别设置第一阻尼转轴,所述第一阻尼转轴上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第二阻尼转轴,所述第二阻尼转轴之间设置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人机交互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机构包括中心开设安装孔的台面和安装有加热线圈的安装盘,所述安装孔为沉孔,且安装孔的侧壁上设置垫圈,所述垫圈的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垫圈内设置红外玻璃,所述安装盘的中心处固定设置红外测温探头,所述红外测温探头位于安装孔的正下方,所述红外测温探头的外部固定设置磁套;所述红外玻璃的上表面低于台面上表面,为凹陷结构;所述垫圈及红外玻璃与安装孔之间通过填充硅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垫圈的材质为陶瓷或微晶玻璃;所述红外玻璃采用能够透光0.4-3.0μm波长的红外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内设置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与无刷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人机交互界面通过无刷电机控制搅拌机构转动搅拌锅体内物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炒菜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天行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