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式智能内处理消毒除菌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05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封闭式智能内处理消毒除菌工艺,包括消毒除菌设备;消毒除菌设备主体框架由设备外壳、隔板、出风管、进风管和喷头构成,设备外壳通过内部安装的隔板分隔成初次灭菌仓、二次灭菌仓和臭氧发生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灭杀动车组、客车内室存在PM10、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及客车卧铺内殘存臭虫、蟑螂等有害虫和卵;有效灭杀铁路候车室及公共场所的各类病毒细菌;有效灭杀冠状病毒、SARS病毒等厌氧、不耐高温的有害细菌;对动车组、客车内织物内、地板死角和座椅缝隙杀灭病毒细菌十分彻底,并有效杜绝二次污染,无化学残留,无气味残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封闭式智能内处理消毒除菌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毒除菌工艺,具体为一种封闭式智能内处理消毒除菌工艺,属于灭菌消毒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动车组、客车内灭菌消毒传统采用消毒药剂喷洒办法,对于采用喷洒弥散式消毒的方法,在密闭空间内的表面有一定效果,但死角和座椅缝隙内残留无法消毒,消毒药剂浓度过大会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粘液膜并造成环境污染,而臭氧消毒同样需密闭空间,并要一定浓度才有效,而浓度过大会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粘液膜,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臭氧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起到破坏作用,也不能够有效灭杀动车组、客车内室存在PM10、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及客车卧铺内殘存臭虫、蟑螂等有害虫和卵;无法灭杀铁路候车室及公共场所的各类病毒细菌;以及无法灭杀冠状病毒、SARS病毒等厌氧、不耐高温的有害细菌,另外采用消毒药剂喷洒办法也会造成二次污染,存在化学残留以及气味残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封闭式智能内处理消毒除菌工艺。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封闭式智能内处理消毒除菌工艺,包括消毒除菌设备;所述消毒除菌设备主体框架由设备外壳、隔板、出风管、进风管和喷头构成,所述设备外壳通过内部安装的隔板分隔成初次灭菌仓、二次灭菌仓和臭氧发生仓,所述设备外壳的顶端处安装有电气控制室,所述臭氧发生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固定安装在隔板上,所述二次灭菌仓的顶部安装有微波发生器和紫外线发射器,且所述微波发生器位于紫外线发射器的一侧,所述初次灭菌仓内盛有消毒液,且所述消毒液内安置有漂浮式超声振动发生器,所述出风管的一端与臭氧发生仓进行连通,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初次灭菌仓进行连通,且所述出风管和进风管的另一端均安装在喷头上,所述出风管靠近喷头的管身内安装有陶瓷热管,所述喷头四周装有鬃毛;其消毒除菌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备外壳外安装出风管和进风管,出风管装有陶瓷热管,出风管端部设置喷头,喷头四周装有鬃毛,喷头通过出风管喷出含臭氧的60-80℃干蒸汽,对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干蒸对物体清洁后同时将含病毒细菌的混合气体吸进设备内的初次灭菌仓;步骤二、初次灭菌仓内装有消毒液,液体封闭在仓内,漂浮式超声振动发生器使消毒液在仓内形成雾状,含病毒细菌空气经进风管进入仓内与消毒液雾混合,实现灭杀病毒细菌;步骤三、经消毒液雾灭杀的含菌空气经滤网,0.0750mm以下水滴飘浮在二次灭菌仓上部,二次灭菌仓顶部安装的微波发生器发射频率为2450±50MHz的微波场效应使病毒细菌细胞受到冲击和震荡,破坏细胞外层结构,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破坏细胞内外物质平衡,实现灭活病毒细菌,同时微波场中量子效应激发水分子产生H2O2和其他自由基,形成细胞毒作用,可使病毒细菌内各种蛋白,酶,核酸等受到破坏,另外微波增加分子动能,瞬间将水雾升温至45℃,促进热反应;步骤四、二次灭菌仓顶部安装紫外线发射器自动调节260nm光波功率强度,对水雾中病毒细菌微生物照射,以破坏其机体内DNA去氧核糖核酸的结构,使其立即死亡或丧失繁殖能力,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彻底杀病毒细菌的效果;步骤五、含菌空气经灭菌仓完成一系列杀菌消毒后,经涡轮风机增压送至臭氧发生器,使空气中的水与臭氧反应还原成产生H2O2,在臭氧和H2O2与消毒液发生反应后,分解还原为水,最后经瓷热管加热至80℃喷出,此时完成了一个杀毒灭菌循环。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消毒液为纳米银离子液。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设备外壳内部的初次灭菌仓和二次灭菌仓隔板之间通过200目的滤网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设备外壳内部的二次灭菌仓和臭氧发生仓之间通过涡轮风机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臭氧发生器、涡轮风机、微波发生器、紫外线发射器、漂浮式超声振动发生器和陶瓷热管均与电气控制室呈电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风管和进风管通过分别与臭氧发生仓和初次灭菌仓相连通构成封闭式内循环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封闭式智能内处理消毒除菌工艺设计合理:1、有效灭杀动车组、客车内室存在PM10、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及客车卧铺内殘存臭虫、蟑螂等有害虫和卵;有效灭杀铁路候车室及公共场所的各类病毒细菌;有效灭杀冠状病毒、SARS病毒等厌氧、不耐高温的有害细菌;2、对动车组、客车内织物内、地板死角和座椅缝隙杀灭病毒细菌十分彻底;3、有效杜绝二次污染,无化学残留,无气味残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设备外壳,2、隔板,3、电气控制室,4、臭氧发生器,5、涡轮风机,6、微波发生器,7、紫外线发射器,8、滤网,9、消毒液,10、漂浮式超声振动发生器,11、出风管,12、进风管,13、陶瓷热管,14、喷头和15、鬃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封闭式智能内处理消毒除菌工艺,包括消毒除菌设备;所述消毒除菌设备主体框架由设备外壳1、隔板2、出风管11、进风管12和喷头14构成,所述设备外壳1通过内部安装的隔板2分隔成初次灭菌仓、二次灭菌仓和臭氧发生仓,所述设备外壳1的顶端处安装有电气控制室3,所述臭氧发生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4,所述臭氧发生器4固定安装在隔板2上,所述二次灭菌仓的顶部安装有微波发生器6和紫外线发射器7,且所述微波发生器6位于紫外线发射器7的一侧,所述初次灭菌仓内盛有消毒液9,且所述消毒液9内安置有漂浮式超声振动发生器10,所述出风管11的一端与臭氧发生仓进行连通,所述进风管12的一端与初次灭菌仓进行连通,且所述出风管11和进风管12的另一端均安装在喷头14上,所述出风管11靠近喷头14的管身内安装有陶瓷热管13,所述喷头14四周装有鬃毛15;其消毒除菌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备外壳1外安装出风管11和进风管12,出风管11装有陶瓷热管13,出风管11端部设置喷头14,喷头14四周装有鬃毛15,喷头14通过出风管11喷出含臭氧的60-80℃干蒸汽,对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干蒸对物体清洁后同时将含病毒细菌的混合气体吸进设备内的初次灭菌仓;步骤二、初次灭菌仓内装有消毒液9,液体封闭在仓内,漂浮式超声振动发生器10使消毒液9在仓内形成雾状,含病毒细菌空气经进风管12进入仓内与消毒液9雾混合,实现灭杀病毒细菌;步骤三、经消毒液9雾灭杀的含菌空气经滤网8,0.0750mm以下水滴飘浮在二次灭菌仓上部,二次灭菌仓顶部安装的微波发生器6发射频率为2450±50MHz的微波场效应使病毒细菌细胞受到冲击和震荡,破坏细胞外层结构,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破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闭式智能内处理消毒除菌工艺,包括消毒除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除菌设备主体框架由设备外壳(1)、隔板(2)、出风管(11)、进风管(12)和喷头(14)构成,所述设备外壳(1)通过内部安装的隔板(2)分隔成初次灭菌仓、二次灭菌仓和臭氧发生仓,所述设备外壳(1)的顶端处安装有电气控制室(3),所述臭氧发生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4),所述臭氧发生器(4)固定安装在隔板(2)上,所述二次灭菌仓的顶部安装有微波发生器(6)和紫外线发射器(7),且所述微波发生器(6)位于紫外线发射器(7)的一侧,所述初次灭菌仓内盛有消毒液(9),且所述消毒液(9)内安置有漂浮式超声振动发生器(10),所述出风管(11)的一端与臭氧发生仓进行连通,所述进风管(12)的一端与初次灭菌仓进行连通,且所述出风管(11)和进风管(12)的另一端均安装在喷头(14)上,所述出风管(11)靠近喷头(14)的管身内安装有陶瓷热管(13),所述喷头(14)四周装有鬃毛(15);/n其消毒除菌工艺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设备外壳(1)外安装出风管(11)和进风管(12),出风管(11)装有陶瓷热管(13),出风管(11)端部设置喷头(14),喷头(14)四周装有鬃毛(15),喷头(14)通过出风管(11)喷出含臭氧的60-80℃干蒸汽,对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干蒸对物体清洁后同时将含病毒细菌的混合气体吸进设备内的初次灭菌仓;/n步骤二、初次灭菌仓内装有消毒液(9),液体封闭在仓内,漂浮式超声振动发生器(10)使消毒液(9)在仓内形成雾状,含病毒细菌空气经进风管(12)进入仓内与消毒液(9)雾混合,实现灭杀病毒细菌;/n步骤三、经消毒液(9)雾灭杀的含菌空气经滤网(8),0.0750mm以下水滴飘浮在二次灭菌仓上部,二次灭菌仓顶部安装的微波发生器(6)发射频率为2450±50MHz的微波场效应使病毒细菌细胞受到冲击和震荡,破坏细胞外层结构,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破坏细胞内外物质平衡,实现灭活病毒细菌,同时微波场中量子效应激发水分子产生H...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311 CN 20201016768351.一种封闭式智能内处理消毒除菌工艺,包括消毒除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除菌设备主体框架由设备外壳(1)、隔板(2)、出风管(11)、进风管(12)和喷头(14)构成,所述设备外壳(1)通过内部安装的隔板(2)分隔成初次灭菌仓、二次灭菌仓和臭氧发生仓,所述设备外壳(1)的顶端处安装有电气控制室(3),所述臭氧发生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4),所述臭氧发生器(4)固定安装在隔板(2)上,所述二次灭菌仓的顶部安装有微波发生器(6)和紫外线发射器(7),且所述微波发生器(6)位于紫外线发射器(7)的一侧,所述初次灭菌仓内盛有消毒液(9),且所述消毒液(9)内安置有漂浮式超声振动发生器(10),所述出风管(11)的一端与臭氧发生仓进行连通,所述进风管(12)的一端与初次灭菌仓进行连通,且所述出风管(11)和进风管(12)的另一端均安装在喷头(14)上,所述出风管(11)靠近喷头(14)的管身内安装有陶瓷热管(13),所述喷头(14)四周装有鬃毛(15);
其消毒除菌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备外壳(1)外安装出风管(11)和进风管(12),出风管(11)装有陶瓷热管(13),出风管(11)端部设置喷头(14),喷头(14)四周装有鬃毛(15),喷头(14)通过出风管(11)喷出含臭氧的60-80℃干蒸汽,对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干蒸对物体清洁后同时将含病毒细菌的混合气体吸进设备内的初次灭菌仓;
步骤二、初次灭菌仓内装有消毒液(9),液体封闭在仓内,漂浮式超声振动发生器(10)使消毒液(9)在仓内形成雾状,含病毒细菌空气经进风管(12)进入仓内与消毒液(9)雾混合,实现灭杀病毒细菌;
步骤三、经消毒液(9)雾灭杀的含菌空气经滤网(8),0.0750mm以下水滴飘浮在二次灭菌仓上部,二次灭菌仓顶部安装的微波发生器(6)发射频率为2450±50MHz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成祁建民温建王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德辰嘉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