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低土壤扰动的仿生减阻深松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66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4
一种低土壤扰动的仿生减阻深松铲属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铲柄固接于基体上端,且与水平面垂直;铲刃固接于基体前面,铲尖固接于基体前端,左右凸棱柱组的40‑44个凸棱柱在基体的左右两面均布并固接,且凸棱柱与水平面平行,左右凸棱柱后端面在同一垂直面上,凸棱柱的横截面为带圆角的等腰梯形。工作过程中,凸棱结构与土壤接触会形成空隙,所产生的法向黏附力远大于切向黏附力,破坏界面的黏附,从而降低阻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作业阻力小,能耗低,工作效率高,土壤扰动系数小,能提高保护性耕作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土壤扰动的仿生减阻深松铲
本专利技术属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低土壤扰动的仿生减阻深松铲。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土壤耕作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土地对作业的耕作质量和能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各种土壤工作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松铲是深松机最主要的工作部件,如果在保证耕作质量的前提下,对深松铲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降低作业阻力或机器能耗,这有利于推广深松作业。深松铲的耕作阻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铲柄;二是铲尖。而相关研究表明,铲柄的作业阻力更大。因此,通过改变深松铲的结构形式,有利于减小阻力,降低消耗,提高耕作质量。研究表明,鼢鼠(Myospalaxpsilurus)的前爪是主要的挖掘工具,其前爪在挖掘过程中像挖掘机似的高效掘土,增强其挖土能力。对鼢鼠的前爪第3爪趾的研究发现,其表面沿纵向的轮廓线具有对数函数曲线的特征,这种结构特征可大大减小作业阻力。蚯蚓(Earthworm)头部收缩时的表面形态为凸棱结构,有关研究表明该结构可以较大程度改变犁地层土壤孔隙度,并有较小的土壤扰动系数,使耕作后的土壤利于根系生长。因此,将该曲线形式和凸棱结构应用于深松铲的设计中,能达到降低耕作阻力和减小土壤扰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低土壤扰动的仿生减阻深松铲,以达到减小耕作阻力、土壤扰动和降低能耗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由铲柄A、铲刃B、仿生凸棱柱组件C、基体D和铲尖E组成,其中铲柄A为立方体,铲柄长H1为300-310mm,铲柄宽L2为60-70mm,铲柄厚L3为30-40mm;铲尖E为符合JB/T9788-1999标准的凿形深松铲铲尖,铲尖E安装段的水平投影高H3为80-90mm;其中铲柄A固接于基体D上端,且与水平面垂直;铲刃B固接于基体D前面;铲尖E固接于基体D前端;铲尖E的安装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α为:15°≤α≤35°;入土工作长度L1为320-340mm;仿生凸棱柱组件C中左凸棱柱组I的20-22个凸棱柱在铲刃B后部的基体D左面均布并固接,且20-22个凸棱柱与水平面平行;仿生凸棱柱组件C中右凸棱柱组J的20-22个凸棱柱在铲刃B后部的基体D右面均布并固接,且20-22个凸棱柱与水平面平行;左凸棱柱组I和右凸棱柱组J的凸棱柱后端面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铲刃B的刃角β为:60-65度,铲刃B的刃尖曲线F与铲刃B的内准线G互相平行,内准线G的数学表达式为:Y2=1193.47442-199.70741*logx2+58.46437其中:x2为:5≤x2≤450;铲刃B的水平投影高H2为320-340mm。所述的仿生凸棱柱组件C由左凸棱柱组I和右凸棱柱组J组成,且关于深松铲中心线对称设置,左凸棱柱组I和右凸棱柱组J均由20-22个凸棱柱组成,凸棱柱的横截面为带圆角的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高度d为:13.8-18.8mm,等腰梯形的高度d与相邻凸棱柱的间距h之比为:d/h=1:3,等腰梯形的底边宽度a为:16.2-21.2mm,等腰梯形的斜边与底边的夹角θ为:65-75度,等腰梯形中圆角的半径r为:2-4mm,相邻凸棱柱的间距b为:3.6-8.6mm。所述基体D中外准线H的数学表达式为:Y1=1116.54536-186.63012*logx1+48.68405其中:x1为:15≤x1≤450;基体D的水平投影高H4为400-420mm。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低土壤扰动的仿生减阻深松铲的曲线形刃口,在深松铲工作过程中能改变普通的圆弧形刃口的切土方式,这种方式的改变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挤压,从而降低耕作阻力,同时可以减少摩擦阻力,大大的减少能耗,提高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将凸棱结构应用到仿生深松铲中,凸棱结构与土壤的实际接触面积要小很多,并与土壤接触会形成空隙,所产生的法向黏附力远大于切向黏附力,这样就会破坏界面的黏附,从而降低阻力,而且在凸棱柱的水平方向上产生较短的土壤失效线,降低土壤扰动。附图说明图1为低土壤扰动的仿生减阻深松铲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低土壤扰动的仿生减阻深松铲的左视图图3为低土壤扰动的仿生减阻深松铲的前视图图4为图3的e-e截面视图图5为仿生凸棱柱的横截面视图其中:A.铲柄B.铲刃C.仿生凸棱柱组件D.基体E.铲尖F.刃尖曲线G.内准线H.外准线I.左凸棱柱组J.右凸棱柱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由铲柄A、铲刃B、仿生凸棱柱组件C、基体D和铲尖E组成,其中铲柄A为立方体,铲柄长H1为300-310mm,铲柄宽L2为60-70mm,铲柄厚L3为30-40mm;铲尖E为符合JB/T9788-1999标准的凿形深松铲铲尖,铲尖E安装段的水平投影高H3为80-90mm;其中铲柄A固接于基体D上端,且与水平面垂直;铲刃B固接于基体D前面;铲尖E固接于基体D前端;铲尖E的安装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α为:15°≤α≤35°;入土工作长度L1为320-340mm;仿生凸棱柱组件C中左凸棱柱组I的20-22个凸棱柱在铲刃B后部的基体D左面均布并固接,且20-22个凸棱柱与水平面平行;仿生凸棱柱组件C中右凸棱柱组J的20-22个凸棱柱在铲刃B后部的基体D右面均布并固接,且20-22个凸棱柱与水平面平行;左凸棱柱组I和右凸棱柱组J的凸棱柱后端面在同一垂直面上。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铲刃B的刃角β为:60-65度,铲刃B的刃尖曲线F与铲刃B的内准线G互相平行,内准线G的数学表达式为:Y2=1193.47442-199.70741*logx2+58.46437其中:x2为:5≤x2≤450;铲刃B的水平投影高H2为320-340mm。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所述的仿生凸棱柱组件C由左凸棱柱组I和右凸棱柱组J组成,且关于深松铲中心线对称设置,左凸棱柱组I和右凸棱柱组J均由20-22个凸棱柱组成,凸棱柱的横截面为带圆角的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高度d为:13.8-18.8mm,等腰梯形的高度d与相邻凸棱柱的间距h之比为:d/h=1:3,等腰梯形的底边宽度a为:16.2-21.2mm,等腰梯形的斜边与底边的夹角θ为:65-75度,等腰梯形中圆角的半径r为:2-4mm,相邻凸棱柱的间距b为:3.6-8.6mm。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基体D中外准线H的数学表达式为:Y1=1116.54536-186.63012*logx1+48.68405其中:x1为:15≤x1≤450;基体D的水平投影高H4为400-42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土壤扰动的仿生减阻深松铲,由铲柄(A)、铲刃(B)、仿生凸棱柱组件(C)、基体(D)和铲尖(E)组成,其中铲柄(A)为立方体,铲柄长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土壤扰动的仿生减阻深松铲,由铲柄(A)、铲刃(B)、仿生凸棱柱组件(C)、基体(D)和铲尖(E)组成,其中铲柄(A)为立方体,铲柄长H1为300-310mm,铲柄宽L2为60-70mm,铲柄厚L3为30-40mm;铲尖(E)为符合JB/T9788-1999标准的凿形深松铲铲尖,铲尖(E)安装段的水平投影高H3为80-90mm,其特征在于,其中铲柄(A)固接于基体(D)上端,且与水平面垂直;铲刃(B)固接于基体(D)前面;铲尖(E)固接于基体(D)前端;铲尖(E)的安装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α为:15°≤α≤35°;入土工作长度L1为320-340mm;仿生凸棱柱组件(C)中左凸棱柱组(I)的20-22个凸棱柱在铲刃(B)后部的基体(D)左面均布并固接,且20-22个凸棱柱与水平面平行;仿生凸棱柱组件(C)中右凸棱柱组(J)的20-22个凸棱柱在铲刃(B)后部的基体(D)右面均布并固接,且20-22个凸棱柱与水平面平行;左凸棱柱组(I)和右凸棱柱组(J)的凸棱柱后端面在同一垂直面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土壤扰动的仿生减阻深松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刃(B)的刃角β为:60-65度,铲刃(B)的刃尖曲线F与铲刃(B)的内准线G互相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洪雷孙绪民张胜伟孟凡豪房殿海陈天佑温翔宇屈明浩邓佳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