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铧式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065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铧式犁,包括横梁,横梁与纵梁间连接装置有多个连接套筒可连接,加上丝杠的配合来实现横梁角度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弯板与横梁间的第一螺栓有多个螺栓孔可连接,通过调节弯板上的第一螺栓的安装位置来实现弯板上的主犁和副犁的角度的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每个主犁前都装有一套副犁,副犁的作用是在耕地的时候提前将地表杂草清除,避免地表杂草过多影响主犁翻土,通过调节副犁的安装位置来实现副犁与主犁间的距离的调节,副犁与主犁间的距离根据地表杂草的多少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农业耕地用铧式犁。

A share plou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铧式犁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铧式犁。
技术介绍
铧式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具有打破犁底层、恢复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部分杂草、减少病虫害、平整地表以及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标准等作用。但是铧式犁在耕地时面对待耕地的宽度不同时无法调节铧式犁的犁地宽度,经常出现一部分土地没有被翻到或多次被翻;土地杂草过多时会影响铧式犁的主犁翻土,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铧式犁调整耕地宽度及杂草过多影响主犁翻土问题的一种铧式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铧式犁,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上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有若干个弯板,所述横梁的右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有纵梁,所述纵梁上固定连接有牵引支架,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可调节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的连接位置,丝杠的一端通过球形铰链与横梁的后侧面连接,所述丝杠的另一端通过球形铰链与纵梁的后侧面连接,所述弯板上安装有一个主犁和一个副犁,所述副犁位于所述主犁的右侧,且所述副犁的下侧端部高于所述主犁的下侧端部,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牵引支架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的上侧端面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横梁后侧通过一“T”形支架连接有轮胎。进一步的,所述弯板等间隔的固定在所述横梁上,所述弯板分上弯板和下弯板两部分,上弯板和下弯板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横梁的上下两侧,所述上弯板和下弯板主体的前侧面相对于所述横梁倾斜,在所述上弯板和下弯板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主犁安装位和副犁安装位,所述主犁和副犁分别固定在所述主犁安装位和副犁安装位上。进一步的,所述副犁安装位上设置有若干组副犁安装孔,通过将所述副犁安装到不同组的副犁安装孔上实现副犁位置的调节。进一步的,所述横梁为长方体型。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右端和下连接板的右端各设置有一个安装孔,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左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沿所述纵梁的前后方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连接套筒,连接螺栓分别穿过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的安装孔后固定到相应的连接套筒内,通过调节连接螺栓的位置实现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连接位置的调节。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1)本技术的主犁和副犁角度可调,通过调节弯板上的第一螺栓的位置来调节主犁和副犁的角度;(2)本技术的横梁角度可调,通过调节连接螺栓的位置,再加上丝杠的配合来实现横梁与纵梁连接位置的调节;(3)本技术的副犁在耕地的时候将地表杂草提前清除,避免杂草过多影响主犁翻土,副犁安装孔有多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中杂草的多少调整副犁与主犁间的距离。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的Ⅰ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的Ⅱ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的Ⅲ部放大图。其中:1-横梁,2-弯板,3-轮胎,4-支撑杆,5-牵引支架,6-主犁,7-副犁,8-第一螺栓,9-连接装置,10-副犁安装孔,11-固定螺栓,12-丝杠,13-纵梁,14-连接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铧式犁,如图1所示,包括横梁1,支撑杆4,牵引支架5,弯板2,主犁6,副犁7,丝杠12和纵梁13,横梁1的前端通过连接装置9连接在纵梁13上,连接装置9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右端各设置有一个安装孔,沿纵梁13的前后方向设置有两个连接套筒14,连接螺栓分别穿过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的安装孔后固定到相应的连接套筒14内,通过调节连接螺栓的位置来调节横梁1与纵梁13的连接位置,丝杠12的一端通过球形铰链连接横梁1的后侧,丝杠12的另一端通过球形铰链连接纵梁13的左后侧,横梁1依靠连接装置9与丝杠12的配合实现整体耕地宽度的调整。横梁1前侧等间距的安装有五个弯板2,弯板2包括上弯板和下弯板两部分,上弯板和下弯板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横梁1的上下两侧,上弯板和下弯板的前侧面相对于横梁1倾斜,弯板2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主犁安装位和副犁安装位,主犁6和副犁7分别固定在主犁安装位和副犁安装位上,弯板2上的固定螺栓11是固定的,第一螺栓8有三个可选择的螺栓孔,通过调节第一螺栓8的位置实现主犁6和副犁7的角度的调节。每一个弯板2上都安装有一个主犁6和一个副犁7,弯板2上副犁安装孔10有三组,通过调节副犁7的位置来实现副犁7与主犁6间的距离的调节,实际使用中可以视杂草多少改变副犁6与主犁7的距离,满足多种需求。横梁1上侧安装有一圆柱支撑杆4,支撑杆4可转动的连接横梁1的上侧,支撑杆4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牵引支架5,支撑杆4起到连接横梁1与牵引支架5,防止横梁1倾斜的作用,横梁1的后侧通过一“T”形支架连接有轮胎3。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弯板2分上弯板和下弯板两部分,上弯板和下弯板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横梁1的上下两侧,固定螺栓11是固定不动的,第一螺栓8有三个可选择的螺栓孔,通过调节第一螺栓8的位置来实现弯板2与横梁1夹角的调节,进而调节主犁6和副犁7的角度。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横梁1右端的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的右端和下连接板的右端各设置有一个安装孔,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左端分别固定在横梁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沿纵梁13的前后方向设置有两个连接套筒14,连接螺栓分别穿过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的安装孔后固定到相应的连接套筒14内,通过调节连接螺栓的位置实现横梁1与纵梁13连接位置的调节,加上丝杠12伸长或缩短的配合来固定横梁1,调节整体的耕地宽度。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每套主犁6右侧都安装有一套副犁7,副犁7与弯板2间副犁安装孔10有三组,通过调节副犁7安装在不同组的副犁安装孔10上来实现副犁7与主犁6的距离的调节,副犁7下侧端部高于主犁6下侧端部约10cm。当杂草过多时,副犁7先把地表杂草提前清除,方便主犁6翻土,通过将副犁7安装在不同组的副犁安装孔10上来调节副犁7与主犁6间的距离,这样方便根据实际情况中杂草的多少改变主犁6和副犁7的距离。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铧式犁,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上通过第一螺栓(8)连接有若干个弯板(2),所述横梁(1)的右端通过连接装置(9)连接有纵梁(13),所述纵梁(13)上固定连接有牵引支架(5),通过所述连接装置(9)可调节所述横梁(1)与所述纵梁(13)的连接位置,丝杠(12)的一端通过球形铰链与横梁(1)的后侧面连接,所述丝杠(12)的另一端通过球形铰链与纵梁(13)的后侧面连接,所述弯板(2)上安装有一个主犁(6)和一个副犁(7),所述副犁(7)位于所述主犁(6)的右侧,且所述副犁(7)的下侧端部高于所述主犁(6)的下侧端部,支撑杆(4)的一端与所述牵引支架(5)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1)的上侧端面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横梁(1)的后侧通过一“T”形支架连接有轮胎(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铧式犁,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上通过第一螺栓(8)连接有若干个弯板(2),所述横梁(1)的右端通过连接装置(9)连接有纵梁(13),所述纵梁(13)上固定连接有牵引支架(5),通过所述连接装置(9)可调节所述横梁(1)与所述纵梁(13)的连接位置,丝杠(12)的一端通过球形铰链与横梁(1)的后侧面连接,所述丝杠(12)的另一端通过球形铰链与纵梁(13)的后侧面连接,所述弯板(2)上安装有一个主犁(6)和一个副犁(7),所述副犁(7)位于所述主犁(6)的右侧,且所述副犁(7)的下侧端部高于所述主犁(6)的下侧端部,支撑杆(4)的一端与所述牵引支架(5)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1)的上侧端面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横梁(1)的后侧通过一“T”形支架连接有轮胎(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铧式犁,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板(2)等间隔的固定在所述横梁(1)上,所述弯板(2)分上弯板和下弯板两部分,上弯板和下弯板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横梁(1)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永进
申请(专利权)人:宁晋县保农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