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雅岚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535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微通道热交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包括:电机定子外罩内层、电机定子外罩外层、进液口以及出液口,电机定子外罩内层外侧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微通道槽道以及分别贯通多个第一微通道槽道的第一集液槽道和第二集液槽道,电机定子外罩外层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以及分别贯通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的第三集液槽道和第四集液槽道,多个第一微通道槽道以及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密封形成多个微通道,第一集液槽道以及第三集液槽道密封形成第一集液通道,第二集液槽道以及第四集液槽道密封形成第二集液通道,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分别与第一集液通道以及第二集液通道连通,从而根本上提高电机热交换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
本技术属于微通道热交换
,涉及一种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可广泛应用于电动机的散热。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比较强,目前市面常见的有两类风冷微通道换热器,一种是铝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另外一种是微通道光管换热器(也可称作“光管型微型微通道换热器”)。目前铜管和铝翅片换热器,铜管的内径比较大,在7MM以上,换热效率低。而微通道光管换热器,与空气交换的翅片面积又不够,换热效率也比较低。对于铝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它是由多孔微通道铝扁管和翅片组成,由于多孔微通道铝扁管与空气接触的换热表面积偏小,换热效率低,所以必须用密密麻麻的翅片来增加换热表面积,但是,由于翅片太密,非常容易结水和结霜,从而影响换热效果。对于光管型微型微通道换热器,就相同的微通道直径而言,表面积比铝平行流的表面积大了3倍多,但整体来说,由于没有翅片,换热表面积还是少了很多,影响的热交换能力。光管型微型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微型微通道的内径太小,造成系统的内阻很大,影响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其只适用于小换热量的换场景,在大换热量的系统中很不实用。此外,由于是微通道光管,风吹过换热器时,微通道管很容易形变,从而影响换热效率,也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问题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二)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包括:电机定子外罩内层、电机定子外罩外层、进液口以及出液口,电机定子外罩内层外侧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微通道槽道以及分别贯通多个第一微通道槽道的第一集液槽道和第二集液槽道,电机定子外罩外层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以及分别贯通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的第三集液槽道和第四集液槽道,其中,多个第一微通道槽道以及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密封形成多个微通道,第一集液槽道以及第三集液槽道密封形成第一集液通道,第二集液槽道以及第四集液槽道密封形成第二集液通道,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分别与第一集液通道以及第二集液通道连通。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微通道沿着电机定子轴向均匀分布,第一集液通道以及第二集液通道分布在电机定子外罩内层以及电机定子外罩外层的两端。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微通道沿着电机定子径向均匀分布,第一集液通道以及第二集液通道沿着电机定子轴向相邻设置。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微通道沿着电机定子径向均匀分布,第一集液通道以及第二集液通道沿着电机定子轴向相对设置。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微通道槽道以及第二微通道槽道的面宽为0.2-3.0毫米,深度为0.2-40毫米。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集液槽道、第二集液槽道、第三集液槽道以及第四集液槽道的面宽为0.2-30毫米,深度为0.2-40毫米。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电机定子外罩内层两端设有多个定位块,电机定子外罩外层的端部内侧设有定位槽。(三)有益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可以与电机紧密贴合,通过内部微通道槽道和集液槽道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管道的堵塞,同时从根本上提高电机热交换能力和提升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机定子外罩外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机定子外罩内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机定子外罩外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机定子外罩内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5:电机定子外罩外层;2,6:电机定子外罩内层;3,7:进液口;4,8:出液口;11,51:第二微通道槽道;12:定位块;21,61:第一微通道槽道:13,52:第三集液槽道;53:第四集液槽道;62:第一集液槽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相应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下述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图1-3给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的一个示例,图4-6给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的另一示例。根据图1-3所示的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可包括:电机定子外罩外层1、电机定子外罩内层2、进液口3以及出液口4。如图1所示,电机定子外罩外层1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与电机定子轴线平行的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11,并且电机定子外罩外层1两端分别设有第三集液槽道13以及第四集液槽道(因为遮挡关系图中未示出),并且电机定子外罩外层1两端分别设有多个定位块12,定位块12设置在相邻第二微通道槽道11之间。从图1可见,第三集液槽道13以及第四集液槽道贯通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11。定位块12与电机定子外罩内层2上的定位槽匹配,保持电机定子外罩外层1与电机定子外罩内层2的相对稳定。如图2所示,电机定子外罩内层2外侧均匀分布有多个与电机定子轴线平行的多个第一微通道槽道21。电机定子外罩内层2的两端部内侧分别设有第一集液槽道以及第二集液槽道(图中未示出)。其中,多个第一微通道槽道21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液槽道以及第二集液槽道贯通。电机定子外罩内层2的两端部内侧分别设有与多个定位块12相对应的定位槽(图中未示出)。电机定子外罩外层1以及电机定子外罩内层2密封组装后,第二微通道槽道11与第一微通道槽道21密封形成多个微通道,第三集液槽道13以及第一集液槽道密封形成第一集液通道,第二集液槽道以及第四集液槽道密封形成第二集液通道,进液口3以及出液口4分别与第一集液通道以及第二集液通道连通。需要说明的是,进液口3以及出液口4可以设置成管道的形式,也可以设置成孔的形式,并且进液口3以及出液口4的位置可以互换。进液口3与电机定子轴心的垂线与出液口4与电机定子轴心的垂线之间的夹角可以设定0-180度之间(包含0度角以及180度角)。根据图4-6所示的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可包括:电机定子外罩外层5、电机定子外罩内层6、进液口7以及出液口8。如图4所示,电机定子外罩外层5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与电机定子径向平行的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51,并且电机定子外罩外层5内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三集液槽道52以及第四集液槽道53。如图4所示,第三集液槽道52以及第四集液槽道53可以相对设置。第三集液槽道52以及第四集液槽道53相对于电机定子还可以成锐角、直角或者钝角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第三集液槽道52以及第四集液槽道53还可以采用相邻设置。由此,进液口7以及出液口8的设置更加灵活,便利。如图4所示,第三集液槽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包括:电机定子外罩内层、电机定子外罩外层、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其特征在于,电机定子外罩内层外侧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微通道槽道以及分别贯通多个第一微通道槽道的第一集液槽道和第二集液槽道,电机定子外罩外层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以及分别贯通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的第三集液槽道和第四集液槽道,其中,多个第一微通道槽道以及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密封形成多个微通道,第一集液槽道以及第三集液槽道密封形成第一集液通道,第二集液槽道以及第四集液槽道密封形成第二集液通道,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分别与第一集液通道以及第二集液通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微通道进行热交换的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包括:电机定子外罩内层、电机定子外罩外层、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其特征在于,电机定子外罩内层外侧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微通道槽道以及分别贯通多个第一微通道槽道的第一集液槽道和第二集液槽道,电机定子外罩外层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以及分别贯通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的第三集液槽道和第四集液槽道,其中,多个第一微通道槽道以及多个第二微通道槽道密封形成多个微通道,第一集液槽道以及第三集液槽道密封形成第一集液通道,第二集液槽道以及第四集液槽道密封形成第二集液通道,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分别与第一集液通道以及第二集液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多个微通道沿着电机定子轴向均匀分布,第一集液通道以及第二集液通道分布在电机定子外罩内层以及电机定子外罩外层的两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雅岚
申请(专利权)人:徐雅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