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冷装置和电机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253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电机的空空冷装置,包括冷却罩,冷却罩进一步包括:壳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隔板,临近且平行于第二侧壁设置;多根通风管,多根通风管的一端设置于并贯穿第一侧壁,且另一端设置于并贯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彼此平行于第二侧壁,且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一隔板之间,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设置有允许通风管穿过的多个通孔,其中,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形成一换热区域,其中,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的通孔与通风管之间留有间隙。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机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空冷装置和电机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空空冷装置以及采用这种空空冷装置的电机组件。
技术介绍
一些电机产品需要采用额外的冷却装置。现有技术已经提供一些空空冷装置,该空空冷装置覆盖于电机一侧,内部具有内循环冷却风路以及外风路,且内循环风路的热空气和外风路的冷空气通过冷却风罩通风管的管壁实现热交换。但,现有技术的空空冷装置仍存在一些不足:1.热空气在冷却罩内的运动分布不均匀,对通风效率产生不利影响;2.热空气从驱动端到非驱动端需要从冷却罩的上方穿过,这会增大冷却罩的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空空冷装置以及采用该空空冷装置的电机组件。该空空冷装置对冷却罩的结构做出了改进,增加了双隔板结构,形成一个换热区域,从而改善热交换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电机的空空冷装置,包括冷却罩,所述冷却罩进一步包括:壳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隔板,临近且平行于所述第二侧壁设置;多根通风管,所述多根通风管的一端设置于并贯穿所述第一侧壁,且另一端设置于并贯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彼此平行于所述第二侧壁,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隔板之间,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设置有允许所述通风管穿过的多个通孔,其中,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形成一换热区域,其中,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的通孔与所述通风管之间留有间隙。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空空冷装置中,所述第二侧壁为一实心板,且所述第一隔板上仅开设有作为所述通风管的末端的入风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空空冷装置中,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一隔板之间的区域内开设有外风路的进风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空空冷装置中,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区域内开设有内风路的出风口,且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隔板之间的区域内开设有内风路的进风口。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如以上所讨论的空空冷装置,所述空空冷装置的冷却罩设置于所述电机的顶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电机组件中,进一步包括外风扇,其中,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一隔板之间的区域内开设有外风路的进风口,其中,所述外风扇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以将外部空气导入所述冷却罩。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电机组件中,进一步包括内风扇,其中,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区域内开设有内风路的出风口,且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的区域内开设有内风路的进风口,其中,所述内风扇设置于冷却罩和所述电机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内风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导通,以形成在所述冷却罩和电机之间构成循环的内风路。应当理解,本技术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技术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技术原理的作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机组件的一个实施例。图2示出了冷却罩的一个实施例。图3示出了冷却罩的内部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4示出了冷却罩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冷却罩的内部的通孔和通风管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冷却罩20电机11壳体12第一隔板13通风管14第二隔板15第三隔板16通孔17换热区域18外风路的进风口19-1内风路的出风口19-2内风路的进风口31外风扇32内风扇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参考附图来更详细地讨论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例。根据本技术的适用于电机的空空冷装置包括冷却罩10。如图1所示,该空空冷装置的冷却罩10设置于电机20的顶部。该冷却罩10主要包括:壳体11、第一隔板12、通风管13、第二隔板14和第三隔板15。壳体11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第一隔板12临近且平行于第二侧壁112设置。多根通风管13的一端设置于并贯穿第一侧壁111,且另一端设置于并贯穿第一隔板12。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12为一实心板,且第一隔板12上仅开设有作为通风管13的末端的入风口。此外,第二侧壁112和第一隔板12之间的区域内开设有外风路A的进风口18。外风扇31设置于进风口18处。这样,外风扇31可以将外部的冷空气导入第二侧壁112和第一隔板12之间的区域,进而进入并穿过通风管13,形成外风路(参见图4中的箭头A)。第二隔板14和第三隔板15,彼此平行于第二侧壁112,且设置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一隔板12之间。此外,第二隔板14和第三隔板15上设置有允许通风管13穿过的多个通孔16,如图3所示。根据上述结构,第二隔板14和第三隔板15之间形成一换热区域17。且,第二隔板14和第三隔板15上的通孔16与通风管13之间留有间隙,如图3所示。此外,第一隔板12和第二隔板14之间的区域内开设有内风路的出风口19-1,且第一侧壁111和第三隔板15之间的区域内开设有内风路的进风口19-2。内风扇32(参考图1)设置于冷却罩10和电机20之间,并分别与内风路的进风口19-2和出风口19-1导通,以形成在冷却罩10和电机20之间构成循环的内风路(参见图4中的箭头B)。对于上述循环的内风路,在内风扇32的驱动下,热空气从电机20的驱动端(图1和图4中的左端)进入冷却罩10,并穿过通风管1之间的空间,由冷却罩10的驱动端流入非驱动端(图1和图4中的右端),再进入电机20。对于上述的外风路,外风扇31从进风口18周围吸冷却空气从非驱动端(图1和图4中的右端)进入通风管13,并从冷却罩10的驱动端(图1和图4中的左端)一侧吹出,内风路的热空气和外风路的冷空气通过冷却罩10的通风管13的管壁实现热交换。特别是,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结构,在第二隔板14和第三隔板15之间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换热区域17中,内风路的空气通过通风管13和通孔16之间的空间(参见图3)从第三隔板15左侧的区域进入换热区域17,在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电机的空空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罩(10),所述冷却罩进一步包括:/n壳体(11),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n第一隔板(12),临近且平行于所述第二侧壁设置;/n多根通风管(13),所述多根通风管的一端设置于并贯穿所述第一侧壁,且另一端设置于并贯穿所述第一隔板;/n第二隔板(14)和第三隔板(15),彼此平行于所述第二侧壁,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隔板之间,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设置有允许所述通风管穿过的多个通孔(16),/n其中,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形成一换热区域(17),/n其中,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的通孔与所述通风管之间留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电机的空空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罩(10),所述冷却罩进一步包括:
壳体(11),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
第一隔板(12),临近且平行于所述第二侧壁设置;
多根通风管(13),所述多根通风管的一端设置于并贯穿所述第一侧壁,且另一端设置于并贯穿所述第一隔板;
第二隔板(14)和第三隔板(15),彼此平行于所述第二侧壁,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隔板之间,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设置有允许所述通风管穿过的多个通孔(16),
其中,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形成一换热区域(17),
其中,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的通孔与所述通风管之间留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空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112)为一实心板,且所述第一隔板(12)上仅开设有作为所述通风管(13)的末端的入风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空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112)和第一隔板(12)之间的区域内开设有外风路的进风口(1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空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宋彦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