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雅岚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826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U型槽、U型槽密封板、微通道管、翅片以及外封板,其中,U型槽外端与U型槽密封板焊接形成集液管,两端集液管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U型槽密封板上平行设置多列微通道管孔,微通道管通过微通道管孔与集液管连通,U型槽两侧通过外封板密封,翅片套设在与每列微通道管孔对应的微通道管上并且与微通道管固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通过缩小管径来减少管内热交换的温差和时间,来提高交换效率,而在管外,通过增加与风接触的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热交换能力并提升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热交换
,涉及一种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可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对某些设备和部件散热、余热回收等发生冷热交换的场所。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比较强,目前市面常见的有两类风冷微通道换热器,一种是铝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另外一种是微通道光管换热器(也可称作“光管型微型微通道换热器”)。目前铜管和铝翅片换热器,铜管的内径比较大,在7MM以上,换热效率低。而微通道光管换热器,与空气交换的翅片面积又不够,换热效率也比较低。对于铝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它是由多孔微通道铝扁管和翅片组成,由于多孔微通道铝扁管与空气接触的换热表面积偏小,换热效率低,所以必须用密密麻麻的翅片来增加换热表面积,但是,由于翅片太密,非常容易结水和结霜,从而影响换热效果。对于光管型微型微通道换热器,就相同的微通道直径而言,表面积比铝平行流的表面积大了3倍多,但整体来说,由于没有翅片,换热表面积还是少了很多,影响的热交换能力。光管型微型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微型微通道的内径太小,造成系统的内阻很大,影响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其只适用于小换热量的换场景,在大换热量的系统中很不实用。此外,由于是微通道光管,风吹过换热器时,微通道管很容易形变,从而影响换热效率,也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问题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其能够提高热交换能力并提升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二)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U型槽、U型槽密封板、微通道管、翅片以及外封板,其中,U型槽外端与U型槽密封板焊接形成集液管,两端集液管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U型槽密封板上平行设置多列微通道管孔,微通道管通过微通道管孔与集液管连通,U型槽两侧通过外封板密封,翅片套设在与每列微通道管孔对应的微通道管上并且与微通道管固连。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翅片上平行设置有多个半圆柱空管,所述半圆柱空管的开口方向交替相反设置。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相邻半圆柱空管之间的翅片上设有多个百叶孔。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百叶孔方向(即百叶孔长度方向)与微通道管平行或者与微通道管垂直。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微通道管的内径为0.2-3毫米。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液口与出液口采用同侧设置。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液口与出液口采用异侧设置。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U型槽凸出U型槽密封板的部分设有多个翅片定位槽,U型槽可以通过翅片定位槽于翅片固连。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两端U型槽一侧设置的外封板一体成型。(三)有益效果根据本技术的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通过缩小管径来减少管内热交换的温差和时间,来提高交换效率,而在管外,通过增加与风接触的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热交换能力并提升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U型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U型槽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翅片的俯视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U型槽;2:翅片;21:百叶孔;22:半圆柱空管;3:外封板;4:进液口;5:出液口;6:U型槽密封板;61:微通道管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相应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下述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U型槽1、U型槽密封板6(图1中未示出)、微通道管、翅片2以及外封板3。具体地,U型槽1外端与U型槽密封板6焊接形成集液管,其中,微通道管的内径为0.4-1毫米。U型槽1两侧通过外封板3密封,翅片2套设在与每列微通道管孔61对应的微通道管上并且可以与微通道管固定连接,两端U型槽1侧面分别设有进液口4以及出液口5。如图1所示,外封板3两端可分别密封两端U型槽1的一侧。外封板3不仅能对U型槽1形成密封,同时还可以对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起到支撑作用,并加强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的散热功能。尽管图1只是示出了进液口4以及出液口5分别设置在两端U型槽1不同侧边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进液口4以及出液口5可以设置在两端U型槽1相同侧边上。如图2所示,U型槽1可以是U型板材。如图3所示,U型槽密封板上平行设置多列微通道管孔61,微通道管通过微通道管孔61与集液管(即由U型槽1、U型槽密封板6以及外封板3共同密封形成的空间)连通。图4和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翅片结构。如图4所示,翅片2上平行设置有多个半圆柱空管22。如图5所示,所述半圆柱空管22的开口方向交替相反设置。同时,相邻半圆柱空管22之间设有多个百叶孔21。根据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半圆柱空管22的两侧可形成有翼翅,而相邻半圆柱空管22的翼翅可间隔开,相互不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每列微通道管上可以依次套设多个翅片,并且每列微通道管上相邻的翅片之间相互间隔开,相互不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稳定翅片2位置,U型槽1凸出U型槽密封板6的部分可设有多个翅片定位槽。同时,翅片2即可以设置成与U型槽1的槽边垂直,翅片2还可以设置成与U型槽1的槽边呈锐角。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U型槽、U型槽密封板、微通道管、翅片以及外封板,其中,U型槽外端与U型槽密封板焊接形成集液管,两端集液管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U型槽密封板上平行设置多列微通道管孔,微通道管通过微通道管孔与集液管连通,U型槽两侧通过外封板密封,翅片套设在与每列微通道管孔对应的微通道管上并且与微通道管固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U型槽、U型槽密封板、微通道管、翅片以及外封板,其中,U型槽外端与U型槽密封板焊接形成集液管,两端集液管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U型槽密封板上平行设置多列微通道管孔,微通道管通过微通道管孔与集液管连通,U型槽两侧通过外封板密封,翅片套设在与每列微通道管孔对应的微通道管上并且与微通道管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管式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翅片上平行设置有多个半圆柱空管,所述半圆柱空管的开口方向交替相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雅岚
申请(专利权)人:徐雅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