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464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热交换器具备相对于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串联配置的多个热交换部(2、3)。多个热交换部的管(21、31)具有管主体部(81)和突出部(82)。突出部的管层叠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1)比管主体部的管层叠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2)小。突出部的空气流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3)比管主体部的板厚(L4)大。各外翅片(5)与在空气流动方向上排列的上游侧管(31)及下游侧管(21)的双方接合。在上游侧管,突出部与管主体部中的空气流动上游侧端部连接。在下游侧管,突出部与管主体部中的空气流动下游侧端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7年12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236168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以往,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交替层叠多个管及多个外翅片而构成的热交换部的热交换器。在该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中,作为管,使用在供内部流体流通的管主体部的内部设置有使与内部流体的接触面积增大的内翅片的管。管主体部通过折弯一张板状部件而形成。具体而言,管主体部具有使板状部件弯曲的弯曲端部、彼此相对配置的一对平板部、以及突出部(即铆接部)。突出部通过在弯曲端部的相反侧将板状部件的一方的端部折弯并以将板状部件的另一方的端部与内翅片的端部夹入的方式铆接而形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4664号公报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中,两个热交换部相对于作为外部流体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串联配置。在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中,将构成配置于空气流动上游侧的热交换部的管称为上游侧管,将构成配置于空气流动下游侧的热交换部的管称为下游侧管。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中,在上游侧管及下游侧管流通有彼此相同的制冷剂。并且,在上游侧管及下游侧管的双方中,突出部与管主体部的空气流动下游侧的端部连接。由此,在上游侧管及下游侧管的每一个中,能够提高冷凝水的排水性。这是因为,在管中,在突出部与平板部之间形成有台阶,能够通过空气的流动排出流入到该台阶的冷凝水。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中,外翅片与在空气流动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上游侧管及下游侧管的双方接合。由此,在上游侧管及下游侧管之间经由外翅片进行热传导。因此,能够实现上游侧热交换部与下游侧热交换部之间的热交换。即,能够实现在上游侧管中流动的内部流体与在下游侧管中流动的内部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然而,在这样的热交换器中,如上所述,当在上游侧管及下游侧管的双方中将突出部配置于管主体部中的空气流动下游侧的端部时,可能发生以下的事态。即,上游侧管和外翅片的接合部中的空气流动最下游侧的部位与下游侧管和外翅片的接合部中的空气流动最上游侧的部位之间的距离变长。因此,上游侧管和下游侧管之间的热传导性可能变差,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串联配置的两个芯部之间的热传导性有可能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具备相对于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串联配置的多个热交换部的热交换器中,提高多个热交换部之间的热传导性。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热交换器在外部流体与内部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具备相对于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串联配置的多个热交换部,多个热交换部分别具有:层叠的多根管,该管供内部流体在内部流动:以及多个外翅片,该外翅片与管的外表面接合而使与外部流体的热交换面积增大,管具有:管主体部,该管主体部形成为筒状,并且供内部流体在内部流动;以及突出部,该突出部与管主体部中的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的一方的端部连接,突出部的管的层叠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比管主体部的管的层叠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小,突出部的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比管主体部的板厚大,在多个热交换部中,将配置于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最上游侧的热交换部作为上游侧热交换部,将配置于比上游侧热交换部靠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热交换部作为下游侧热交换部,在将构成上游侧热交换部的管作为上游侧管,将构成下游侧热交换部的管作为下游侧管时,各外翅片与在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排列的上游侧管及下游侧管的双方接合,在上游侧管,突出部与管主体部中的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端部连接,在下游侧管,突出部与管主体部中的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端部连接。由此,上游侧管和外翅片的接合部中的外部流体流动最下游侧的部位与下游侧管和外翅片的接合部中的外部流体流动最上游侧的部位的距离变短。因此,能够提高上游侧管和下游侧管之间的热传导性,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串联配置的多个热交换部之间的热传导性。作为其他形态,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是在外部流体与内部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具备相对于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串联配置的多个热交换部,多个热交换部分别具有:层叠的多根管,该管供内部流体在内部流动;以及多个外翅片,该外翅片与管的外表面接合而使与外部流体的热交换面积增大,在多个热交换部中,将配置于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最上游侧的热交换部作为上游侧热交换部,将配置于比上游侧热交换部靠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热交换部作为下游侧热交换部,在将构成上游侧热交换部的管作为上游侧管,将构成下游侧热交换部的管作为下游侧管时,各外翅片与在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排列的上游侧管及下游侧管的双方接合,与上游侧管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相对于与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平行的中心线呈线对称,上游侧管的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的板厚比上游侧管中的其他部位的板厚大,下游侧管具有:管主体部,该管主体部形成为筒状,并且供内部流体在内部流动;以及突出部,该突出部与管主体部中的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连接,突出部的管的层叠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比管主体部的管的层叠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小,突出部的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比管主体部的板厚大。由此,上游侧管和外翅片的接合部中的外部流体流动最下游侧的部位与下游侧管和外翅片的接合部中的外部流体流动最上游侧的部位的距离变短。因此,能够提高上游侧管与下游侧管之间的热传导性,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串联配置的多个热交换部之间的热传导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部放大图。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游侧管的剖面图。图4是图3的IV部放大图。图5是图2的V-V剖面图。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形态进行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有时对与在先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仅说明结构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对于结构的其他部分,能够应用在先说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不仅是明示了能够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地进行组合的部分彼此的组合,只要没有特别地对组合产生障碍,则即使不明示也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组合。(第一实施方式)基于图1~图5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后述的外翅片5的图示。图1所示的热交换器1构成未图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热泵循环。本实施方式的热泵循环具有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和供冷却水循环的冷却水回路。制冷剂回路通过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来提供。制冷剂回路通过切换流路,能够执行对空气进行加热而对车室内进行制热的制热运转以及对空气进行冷却来对车室内进行制冷的制冷运转。制冷剂回路能够执行使附着于作为使制冷剂在制热运转之间蒸发的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霜融化并去除的除霜运转。室外热交换器2使在内部流通的低压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在外部流体与内部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n具备相对于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串联配置的多个热交换部(2、3),/n所述多个热交换部分别具有:/n层叠的多根管(21、31),该管供所述内部流体在内部流动:以及/n多个外翅片(5),该外翅片与所述管的外表面接合而使与所述外部流体的热交换面积增大,/n所述管具有:/n管主体部(81),该管主体部形成为筒状,并且供所述内部流体在内部流动;以及/n突出部(82),该突出部与所述管主体部中的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的一方的端部连接,/n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管的层叠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1)比所述管主体部的所述管的层叠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2)小,/n所述突出部的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3)比所述管主体部的板厚(L4)大,/n在所述多个热交换部中,将配置于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最上游侧的所述热交换部作为上游侧热交换部(3),将配置于比所述上游侧热交换部靠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所述热交换部作为下游侧热交换部(2),/n在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部的所述管作为上游侧管(31),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部的所述管作为下游侧管(21)时,/n各所述外翅片与在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排列的所述上游侧管及所述下游侧管的双方接合,/n在所述上游侧管,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管主体部中的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端部连接,/n在所述下游侧管,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管主体部中的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08 JP 2017-2361681.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在外部流体与内部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
具备相对于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串联配置的多个热交换部(2、3),
所述多个热交换部分别具有:
层叠的多根管(21、31),该管供所述内部流体在内部流动:以及
多个外翅片(5),该外翅片与所述管的外表面接合而使与所述外部流体的热交换面积增大,
所述管具有:
管主体部(81),该管主体部形成为筒状,并且供所述内部流体在内部流动;以及
突出部(82),该突出部与所述管主体部中的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的一方的端部连接,
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管的层叠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1)比所述管主体部的所述管的层叠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2)小,
所述突出部的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3)比所述管主体部的板厚(L4)大,
在所述多个热交换部中,将配置于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最上游侧的所述热交换部作为上游侧热交换部(3),将配置于比所述上游侧热交换部靠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所述热交换部作为下游侧热交换部(2),
在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部的所述管作为上游侧管(31),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部的所述管作为下游侧管(21)时,
各所述外翅片与在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排列的所述上游侧管及所述下游侧管的双方接合,
在所述上游侧管,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管主体部中的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端部连接,
在所述下游侧管,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管主体部中的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连接。


2.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在外部流体与内部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
具备相对于所述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串联配置的多个热交换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垣隆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