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微通道换热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微通道换热器的高度受到钎焊炉网带宽度和集流管冲模长度的限制,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商用换热器开发,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的换热器尺寸高度超出了常规尺寸,芯体通过钎焊炉前还要两边各加一根工艺翅片,方钢等,使得过炉前芯体尺寸接近或者超出了网带宽度,目前无法过炉钎焊这种大尺寸微通道换热器,除非定制网带更宽的钎焊炉,而定制钎焊炉会大大增加设备成本。那么在不增加额外设备投资的情况下,如何生产大尺寸的微通道换热器呢?这是本申请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易生产大尺寸微通道换热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的多个第一扁管,每个所述第一扁管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换热器(10),所述第一换热器(10)包括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1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12)之间的多个第一扁管(13),每个所述第一扁管(13)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12)连通;/n第二换热器(20),所述第二换热器(20)包括第三集流管(21)、第四集流管(22)和设置在所述第三集流管(21)和所述第四集流管(22)之间的多个第二扁管(23),每个所述第二扁管(23)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与所述第三集流管(21)和所述第四集流管(22)连通;/n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器(10),所述第一换热器(10)包括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1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12)之间的多个第一扁管(13),每个所述第一扁管(13)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12)连通;
第二换热器(20),所述第二换热器(20)包括第三集流管(21)、第四集流管(22)和设置在所述第三集流管(21)和所述第四集流管(22)之间的多个第二扁管(23),每个所述第二扁管(23)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与所述第三集流管(21)和所述第四集流管(22)连通;
至少两个连接环(30),所述第一集流管(11)和所述第三集流管(21)通过一个所述连接环(30)连接,所述第二集流管(12)和所述第四集流管(22)通过另一个所述连接环(3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1)和所述第三集流管(21)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12)和所述第四集流管(2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11)、所述第二集流管(12)、所述第三集流管(21)和所述第四集流管(22)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扁管(13)和所述第二扁管(23)的结构相同,多个所述第一扁管(13)和多个所述第二扁管(23)均并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对于连接所述第一集流管(11)和所述第三集流管(21)的连接环(30):所述连接环(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1)的端部套接,所述连接环(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集流管(21)的端部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30)的一端的内壁上具有第一锥面(36),所述连接环(30)的另一端的内壁上具有第二锥面(37),所述连接环(3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11)的端部,所述第一锥面(36)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1)配合连接,所述连接环(30)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集流管(21)的端部,所述第二锥面(37)与所述第二集流管(12)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30)包括环体(31)和设置在所述环体(31)的内壁上的第一限位环(32),所述环体(31)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11)的端部,所述第一限位环(32)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1)的端面抵接,所述环体(31)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集流管(21)的端部,所述第一限位环(32)的另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三集流管(21)的端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二刚,黄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