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褶皱及可重工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褶皱及可重工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超薄、高亮、窄边框的显示屏倍受消费者青睐,背光模组薄型化成为一种趋势。要实现产品薄型化,所有材料都需要朝薄型方向匹配。薄型化带来的难题是背光模组中棱镜片由于受遮光双面胶四周的束缚,在可靠性测试中,棱镜片易褶皱,成品出现WAVING(波浪状)不良现象;同时,当产品制造过程中画面有外观不良时需维修时,传统设计需撕离遮光片及上棱镜,且不可再利用,维修成本高。目前的短边入光的薄型平板背光源结构设计中,由于产品尺寸较大,遮光片普遍采用高抗WANING(波浪状)性能的进口材料,以达成产品可靠性测试中棱镜不出现WAVING(波浪状)不良问题,此方式对遮光片及棱镜片性能要求高,产品成本必然提高,高抗WANING(波浪状)性能的进口材料的维修性也很差,无形中又增加了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褶皱及可重工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将遮光片中与棱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褶皱及可重工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加设置的遮光片和棱镜结构,所述遮光片设置在所述棱镜结构的上方,所述遮光片与所述棱镜结构相接触的一面为非粘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褶皱及可重工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加设置的遮光片和棱镜结构,所述遮光片设置在所述棱镜结构的上方,所述遮光片与所述棱镜结构相接触的一面为非粘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层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粘性面,所述第二遮光层的上表面粘接至所述第一遮光层的下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层的下表面与所述棱镜结构相接触,所述第二遮光层的下表面为非粘性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层的上表面为粘性面或非粘性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平,曹俊威,冯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