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及气层减阻船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200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和使用该气层监测装置的气层减阻船。气层监测装置包括至少一检测部,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导探头,电导探头包括多个探针,探针分别长短不一的凸伸入气层减阻船的气层且部分探针穿过气层,对应测得不同高度的介质电导率,根据测得所述探头位置的介质,得到探头位置对应当前气层检测点的单相气层厚度。气层监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测量各个探针的电导率,利用水和气体电导率的差异,分析处于气体的最高的探针和处于水中的最低探针的高度,则气层厚度即处于两个探针高度之间。相邻探针的高度差ΔH越小,则越能准确的测量气层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及气层减阻船
本技术属于船用气层减阻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及气层减阻船。
技术介绍
船用气层减阻技术,通过专门设计的装置,向船舶底部通气,在船舶底部形成并保持一层气层,使船底面与水隔绝,减小湿表面积,可以显著降低船舶阻力,减少燃料消耗。为减少气层减阻系统的功耗,在气层的形成过程中,需在整个船底快速通入气体,以便尽快地在船底形成气层;在气层的保持过程中,通过判断船底气体外溢情况,仅需在气量不足区域,针对性的补充气体。船底气层性状的监测,是这一调节、控制程序的核心,但由于船底光线差、电磁和声波信号屏蔽明显等特点,导致无法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气层性状的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及气层减阻船,用于解决无法对船底气层性状的进行监测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包括:至少一检测部,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导探头,所述电导探头包括多个探针,所述探针分别长短不一的凸伸入气层减阻船的气层且部分所述探针穿过所述气层,对应测得不同高度的介质电导率,根据测得所述探头所处位置的介质,得到探头所处位置对应当前气层检测点的单相气层厚度。在本技术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中,所述气层上设置多个气层检测点,每一所述气层检测点上设置所述检测部,所述装置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检测部,测得的电导率数据以得到所述探针首端处的单相气层厚度,进一步获得所述气层的当前各个所述气层检测点的单相气层厚度。本技术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所述检测部进一步还包括:AD转换器:其连接所述探头,若所述探头检测出来的是模拟信息,则进行模数转化成数字信息;处理单元:连接所述AD转换器,对所述数字信息进行包括除燥在内的处理计算后得到对应的气层厚度值。本技术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所述检测部进一步包括对电导探头进行水密处理的水密处理单元,其进一步还包括安装座和安装盖;所述安装座的第一端与所述船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第二端的周侧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安装座的轴线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船底板上设有与所述贯穿孔相适应的第一通孔;所述贯穿孔的孔壁上和/或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安装盖的第一端设有内腔,所述安装盖的内腔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对应的第一内螺纹,所述安装盖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安装盖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贯穿孔相适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电导探头的周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对应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电导探头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贯穿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贯穿孔和/或所述第一通孔螺纹连接,且电导探头的第一端伸出所述船底板检测部。在本技术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中,所述水密处理单元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设于所述安装盖的内腔,且所述垫圈上开设有与所述贯穿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在本技术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中,所述安装座为螺栓,所述安装盖为盖形螺母;所述螺栓的第一端与所述船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螺栓的第二端的周侧设有所述第一外螺纹;所述螺栓的轴线上设有所述贯穿孔,所述船底板上设有与所述贯穿孔相适应的第一通孔;所述贯穿孔的孔壁上和/或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设有所述第二内螺纹;所述盖形螺母的第一端设有内腔,所述盖形螺母的内腔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内螺纹,所述盖形螺母与所述螺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盖形螺母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贯穿孔相适应的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电导探头的周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外螺纹,所述电导探头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贯穿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贯穿孔和/或所述第一通孔螺纹连接,且电导探头的第一端伸出所述船底板检测部。本技术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所述电导探头上的探针长度根据所述电导探头处所述气层检测点所需的气层厚度设置。本技术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气层的当前各个所述气层检测点的单相气层厚度信息传输至气层减阻船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对比各个所述气层检测点处实际需要的气层厚度来调控所述气层检测点处对应通气管路内的风量大小,以使所述气层检测点处的气层厚度达到指定要求。本技术的气层减阻船,船体上设置有气层监测装置。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在具体的气层检测点上,本技术装置内的探针长短不一的凸伸入气层,且部分较长的探针还凸伸入气层外的液层,检测得到探针首端的介质电导率。气层外的液层即使水层,气体和水的电导率有明显的区别,利用电导率的区别,分析处于气体的最长的探针和处于水中的最短探针的长度,气层厚度即处于两个探针长度之间。从而就可得到该电导探头所处气层检测点处的气层厚度。在气层减阻船的整个气层减阻技术使用的过程中,气层的厚度总是处于变化中,本技术的气层监测装置的使用,能对气层检测点处的气层厚度起到监测作用。(2)同一检测部多个电导探头的设置,使得检测结果更精确。同时,若一个检测部只设置一个电导探头,则当该电导探头出现问题是不易发现的;若一个检测部设置多个电导探头,则当其中一个出现问题,则它检测得到的数值就会和其他电导探头检测得到的数值不同,就能够被及时发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导探头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气层监测装置在船底的安装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导探头;11:探针;2:处理单元;3:AD转换器;4:船底板;5:安装座;6:安装盖;7:垫圈;8:检测部安装位置;9:供气装置;10:船底气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及气层减阻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一参看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包括至少一检测部,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导探头1,电导探头1包括多个探针11,探针11分别长短不一的凸伸入所述气层减阻船的气层且部分所述探针11穿过所述气层,对应测得不同高度的介质电导率,根据测得所述探头所处位置的介质,得到探头所处位置对应当前气层检测点的气相流空隙率或单相气层厚度。具体的,在具体的气层检测点上,设置检测部,检测部内电导探头1上的探针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检测部,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导探头,所述电导探头包括多个探针,所述探针分别长短不一的凸伸入气层减阻船的气层且部分所述探针穿过所述气层,对应测得不同高度的介质电导率,根据测得所述探头所处位置的介质,得到探头所处位置对应当前气层检测点的单相气层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气层减阻船的气层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检测部,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导探头,所述电导探头包括多个探针,所述探针分别长短不一的凸伸入气层减阻船的气层且部分所述探针穿过所述气层,对应测得不同高度的介质电导率,根据测得所述探头所处位置的介质,得到探头所处位置对应当前气层检测点的单相气层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层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层上设置多个气层检测点,每一所述气层检测点上设置所述检测部,
所述装置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检测部,测得的电导率数据以得到所述探针首端处的单相气层厚度,进一步获得所述气层的当前各个所述气层检测点的单相气层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层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进一步还包括:
AD转换器:其连接所述探头,若所述探头检测出来的是模拟信息,则进行模数转化成数字信息;
处理单元:连接所述AD转换器,对所述数字信息进行包括除燥在内的处理计算后得到对应的气层厚度值。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层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进一步包括对电导探头进行水密处理的水密处理单元,其进一步还包括安装座和安装盖;
所述安装座的第一端与所述船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第二端的周侧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安装座的轴线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船底板上设有与所述贯穿孔相适应的第一通孔;所述贯穿孔的孔壁上和/或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
所述安装盖的第一端设有内腔,所述安装盖的内腔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对应的第一内螺纹,所述安装盖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安装盖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贯穿孔相适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内腔连通;
所述电导探头的周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对应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电导探头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贯穿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丽瑾陈少峰黄国富恽秋琴周伟新赵璐魏以迈黄红波严周广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