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省煤器换热管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983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省煤器换热管支撑结构。它包括由左右立柱以及左右立柱之间连接的多根横梁构成的梯架,梯架前后并排设置有两组以上,各组梯架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纵向设置的连接梁进行连接构成立体框架结构,各组梯架中上下相邻的横梁之间的间距作为用于安置换热管的安置槽,各根换热管穿过各组梯架的安置槽内并定位安装在前后并排设置的各组梯架之间。其优点是:不但大大减少了传统上采用钢板打(钻)孔所需要的加工周期并节省了了材料用量,节约了时间成本和材料成本,而且其支撑的换热管在各种冷热工况时可自由伸缩,结构安全可靠,同时,各部件宽度尺寸很小,不受原材料钢板板幅的限制,也满足了设备大型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省煤器换热管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省煤器的部件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省煤器换热管支撑结构,属于新能源及节能

技术介绍
目前,石油化工行业、硫酸工业的热能回收系统采用的卧式省煤器中(换热)翅片管多用孔板结构支撑(在整块大面积的钢板上打孔),此结构牢靠且易于安装,但是也有很多缺点:为了保证足够的支撑强度,支撑孔板的厚度通常要在(换热)翅片管翅片节距的三倍以上,根据(换热)翅片管的布置情况,前、中、后三张支撑孔板一起叠钻与翅片管一一对应的孔,孔的直径稍大于翅片管的翅片外径,支撑结构密封在省煤器壳程箱体内部,支撑结构与翅片管直接无需密封,由于省煤器的翅片管数量多且布置紧凑,导致支撑孔板钻孔去掉的材料占总材料的一半以上,当支撑孔板尺寸超过原材料钢板的板幅时,还需要拼接下料,支撑孔板结构具有加工周期长,材料利用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简单,既能满足对翅片管的支撑需求,又能缩短加工周期且提高材料利用率的省煤器换热管支撑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省煤器换热管支撑结构,包括由左右立柱以及左右立柱之间连接的多根横梁构成的梯架,梯架前后并排设置有两组以上,各组梯架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纵向设置的连接梁进行连接构成立体框架结构,各组梯架中上下相邻的横梁之间的间距作为用于安置换热管的安置槽,各根换热管穿过各组梯架的安置槽内并定位安装在前后并排设置的各组梯架之间。相邻的横梁之间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开设在各条所述横梁的前侧端。所述梯架前后并排设置有三组,三组梯架分别能够支撑在换热管的前端、中部和尾端。所述换热管外设置有螺旋状的散热翅片。所述上下相邻的横梁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左右相邻的换热管进行分割的隔板。所述上下相邻的隔板之间错开布置。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该支撑结构是采用多组由横梁构成的梯架所形成的立体框架结构并且在各组梯架中上下相邻的横梁之间的间距作为用于安置换热管的安置槽,由此可以直接利用安置槽对换热管进行定位安装,通过该结构设计,不但大大减少了传统上采用钢板打(钻)孔所需要的加工周期并节省了了材料用量,节约了时间成本和材料成本,而且其支撑的换热管在各种冷热工况时可自由伸缩,结构安全可靠,同时,各部件宽度尺寸很小,不受原材料钢板板幅的限制,也满足了设备大型化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省煤器换热管支撑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省煤器换热管支撑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省煤器换热管支撑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省煤器换热管支撑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的省煤器换热管支撑结构,包括由左右立柱1以及左右立柱之间连接的多根横梁2构成的梯架3,由图1可见,各根横梁平行排布在左右两组立柱之间,立柱1竖向布置,横梁2横向布置,其左右两端分别与两边立柱1焊接,立柱1为30毫米厚度的碳钢矩形钢板,其长度根据翅片管的横向行数确定,是该支撑结构的竖向支撑部件,横梁2为碳钢矩形钢板,其长度根据翅片管的竖向列数确定,其宽度大于3倍的翅片节距,是翅片管支撑结构的横向支撑部件,同时,由图2可见,本实施例中梯架3前后并排设置有三组,三组梯架分别能够支撑在换热管的前端、中部和尾端,其中,对于具体方位来说,从主视图上看的前后方向定义为本实施例中所说的前后方向,也就是从侧视图上看的左右方向为本实施例中所定义的前后方向,由图可见,前面一组梯架支撑在换热管的前端,中间一组梯架支撑在换热管的中部、后面一组梯架支撑在换热管的尾端,各组梯架3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纵向(本实施例中所说的前后方向定义为纵向)设置的连接梁4进行连接构成立体框架结构,由图1、图2可见,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梁4并排设置有两条,每条连接梁4均穿过各组梯架的横梁将各组梯架进行定位安装从而形成稳定的立体框架结构,也就是说连接梁4贯穿布置于前、中、后三组梯架,以保证三组梯架水平方向等高并且连接梁与横梁进行焊接,各组梯架3中上下相邻的横梁之间的间距作为用于安置换热管5的安置槽6,换热管5外设置有螺旋状的散热翅片8,各根换热管5穿过各组梯架的安置槽6内并定位安装在前后并排设置的各组梯架之间。进一步地,相邻的横梁2之间设置有沿长度(横向方向,即:图1左视图中的左右方向)方向布置的楔形结构7,所说的楔形结构由上下相邻两条的横梁上设置的相互对应的两个导向斜面所构成,上下相邻两条横梁的相对的两个导向斜面镜像布置,该导向斜面从前端面向横梁内倾斜设置,各个楔形结构7均开设在各条横梁的前侧端,便于翅片管从此端穿入,由此形成能够使换热管顺利依次穿越前、中、后横梁的导向结构。另外,上下相邻的横梁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左右相邻的换热管进行分割的隔板9,上下相邻的隔板之间错开布置,隔板的高度为翅片管(换热管)外径加2毫米,固定于左右(图2所示方向)相邻横梁2之间,每层上下相邻的横梁2之间设置有两块隔板9,实际上该隔板9同样沿梯架纵向设置,也就是说隔板可以与连接梁4为同样的结构设计,是翅片管支撑结构的竖向限位和加固部件,由此不但用以固定上下相邻横梁2的间距,还可以防止横梁2发生形变,再者,本实施例中,连接梁和/或隔板9采用厚度为10毫米的碳钢矩形钢板。经过实践检验证明,通过该结构设计,通过由立柱1、横梁2、连接梁4组合而成的支撑结构,可以完全替代传统孔板支撑结构,使支撑结构不受原材料钢板板幅的限制,同时减少了钻孔工序,缩短了加工周期,也避免了材料浪费,并且采用的楔形结构所形成的导向结构,便于翅片管从此端穿入三组支撑结构,另外,连接梁贯穿布置于前、中、后三组梯架中,以保证三组支撑板水平方向等高,连接梁和/或隔板9用以固定相邻横梁2的间距,保证翅片管能够穿入前、中、后三组梯架中,同时兼有支撑横梁2的作用,同时防止横梁2发生形变,效果十分突出。在工作时,翅片管利用横梁2的导向结构,从上下相邻两层横梁2之间依次穿入三组梯架,使翅片管的前、中、后都能够受到支撑,横梁2的宽度大于3倍的翅片节距,翅片管在各种冷热工况时可自由伸缩,翅片不会被卡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省煤器换热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右立柱(1)以及左右立柱之间连接的多根横梁(2)构成的梯架(3),所述梯架(3)前后并排设置有两组以上,各组梯架(3)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纵向设置的连接梁(4)进行连接构成立体框架结构,各组所述梯架(3)中上下相邻的横梁之间的间距作为用于安置换热管(5)的安置槽(6),各根所述换热管(5)穿过各组梯架的安置槽(6)内并定位安装在前后并排设置的各组梯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省煤器换热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右立柱(1)以及左右立柱之间连接的多根横梁(2)构成的梯架(3),所述梯架(3)前后并排设置有两组以上,各组梯架(3)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纵向设置的连接梁(4)进行连接构成立体框架结构,各组所述梯架(3)中上下相邻的横梁之间的间距作为用于安置换热管(5)的安置槽(6),各根所述换热管(5)穿过各组梯架的安置槽(6)内并定位安装在前后并排设置的各组梯架之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煤器换热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横梁(2)之间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楔形结构(7),所述楔形结构(7)开设在各条所述横梁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波刘中亚刘纪状严伟明殷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索普赛瑞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