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输送泵管固定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17578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输送泵管固定减震装置,包括泵管、楼板、上缓冲机构和下缓冲机构,所述上缓冲机构和下缓冲机构均套在金属套管外侧,所述上缓冲机构位于楼板上方,所述下缓冲机构位于楼板下方,所述上缓冲机构主要由金属套管、管托、上抱箍、卡具、第一垫板、第二弹簧和第二垫板组成,所述下缓冲机构主要由泵管、下抱箍、第一弹簧、第三垫板和第四垫板组成,所述金属套管底端固定有第二垫板,所述金属套管顶端固定有第一垫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形式简单,造价低廉,可操作性强,不紧减缓了输送混凝土时向上的冲击动载,而且还缓冲了由于泵管自重产生向下的动载,从而上下一齐作用,减少了泵管接头损伤及对于楼层的扰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输送泵管固定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泵管固定减震
,具体是一种混凝土输送泵管固定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垂直送输已经全部采用地泵管道进行运输,输送泵管主要由管道、管卡进行连接。混凝土浇筑泵管大部分还是依靠传统的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架体,向上穿越楼层位置的泵管固定还是依靠预留洞口位置的楔形木楔和钢丝绳进行拉结固定。而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以下弊端:1、泵管之间采用对接卡扣连接,泵送时冲击力的累加,噪音大;2、泵管输送时上下位移,楔形木方容易活动,泵管对楼层预留洞口易造成损伤;3、随着施工层数累加泵管自重较大,施工楼层震动较大,对其浇筑楼层的模板支架及模板扰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泵管固定减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输送泵管固定减震装置,包括泵管、楼板、上缓冲机构和下缓冲机构,所述上缓冲机构和下缓冲机构均套在金属套管外侧,所述上缓冲机构位于楼板上方,所述下缓冲机构位于楼板下方,所述上缓冲机构主要由金属套管、管托、上抱箍、卡具、第一垫板、第二弹簧和第二垫板组成,所述下缓冲机构主要由泵管、下抱箍、第一弹簧、第三垫板和第四垫板组成,所述金属套管底端固定有第二垫板,所述金属套管顶端固定有第一垫板,所述金属套管外侧套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垫板顶端设置有管托,所述管托上方设置有上抱箍,所述上抱箍上方设置有卡具,所述第三垫板下方设置有第四垫板,所述第三垫板和第四垫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四垫板下方设置有下抱箍,所述下抱箍下方设置有卡具。优选的,所述上抱箍和下抱箍结构相同,上抱箍和下抱箍均由两个单元抱箍组成,两个单元抱箍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优选的,所述金属套管内侧设置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橡胶垫的厚度设置为20mm,橡胶垫的内径略大于金属套管的外径。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共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弹簧均匀分布在金属套管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形式简单,造价低廉,可操作性强,不紧减缓了输送混凝土时向上的冲击动载,而且还缓冲了由于泵管自重产生向下的动载,从而上下一齐作用,减少了泵管接头损伤及对于楼层的扰动;依靠泵管上固定减震装置与已浇筑成型楼面形成固定减震过程,从而减小输送混凝土时的泵管晃动位移,减小泵管晃动对连接卡箍的损伤,减小泵管动载对浇筑楼层模板与模板支撑架体的影响。而且此装置安拆灵活,操作方便。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泵管;2、下抱箍;3、第一弹簧;4、楼板;5、金属套管;6、管托;7、上抱箍;8、卡具;9、螺栓;10、第一垫板;11、第二弹簧;12、第二垫板;13、第三垫板;14、第四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混凝土输送泵管固定减震装置,包括泵管1、楼板4、上缓冲机构和下缓冲机构,所述上缓冲机构和下缓冲机构均套在金属套管5外侧,所述上缓冲机构位于楼板4上方,所述下缓冲机构位于楼板4下方,所述上缓冲机构主要由金属套管5、管托6、上抱箍7、卡具8、第一垫板10、第二弹簧11和第二垫板12组成,所述下缓冲机构主要由泵管1、下抱箍2、第一弹簧3、第三垫板13和第四垫板14组成,所述金属套管5底端固定有第二垫板12,所述金属套管5顶端固定有第一垫板10,所述金属套管5外侧套有第二弹簧11,所述第一垫板10顶端设置有管托6,所述管托6上方设置有上抱箍7,所述上抱箍7上方设置有卡具8,所述第三垫板13下方设置有第四垫板14,所述第三垫板13和第四垫板14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四垫板14下方设置有下抱箍2,所述下抱箍2下方设置有卡具8,所述上抱箍7和下抱箍2结构相同,上抱箍7和下抱箍2均由两个单元抱箍组成,两个单元抱箍之间通过螺栓9固定,所述金属套管5内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厚度设置为20mm,橡胶垫的内径略大于金属套管5的外径,所述第一弹簧3共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弹簧3均匀分布在金属套管外侧,所述第三垫板直接接触混凝土楼板,下侧钢板再利用泵管的卡箍进行连接固定牢靠。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结构形式简单,造价低廉,可操作性强,不紧减缓了输送混凝土时向上的冲击动载,而且还缓冲了由于泵管自重产生向下的动载,从而上下一齐作用,减少了泵管接头损伤及对于楼层的扰动;依靠泵管上固定减震装置与已浇筑成型楼面形成固定减震过程,从而减小输送混凝土时的泵管晃动位移,减小泵管晃动对连接卡箍的损伤,减小泵管动载对浇筑楼层模板与模板支撑架体的影响。而且此装置安拆灵活,操作方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输送泵管固定减震装置,包括泵管(1)、楼板(4)、上缓冲机构和下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机构和下缓冲机构均套在金属套管(5)外侧,所述上缓冲机构位于楼板(4)上方,所述下缓冲机构位于楼板(4)下方,所述上缓冲机构主要由金属套管(5)、管托(6)、上抱箍(7)、卡具(8)、第一垫板(10)、第二弹簧(11)和第二垫板(12)组成,所述下缓冲机构主要由泵管(1)、下抱箍(2)、第一弹簧(3)、第三垫板(13)和第四垫板(14)组成,所述金属套管(5)底端固定有第二垫板(12),所述金属套管(5)顶端固定有第一垫板(10),所述金属套管(5)外侧套有第二弹簧(11),所述第一垫板(10)顶端设置有管托(6),所述管托(6)上方设置有上抱箍(7),所述上抱箍(7)上方设置有卡具(8),所述第三垫板(13)下方设置有第四垫板(14),所述第三垫板(13)和第四垫板(14)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四垫板(14)下方设置有下抱箍(2),所述下抱箍(2)下方设置有卡具(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输送泵管固定减震装置,包括泵管(1)、楼板(4)、上缓冲机构和下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机构和下缓冲机构均套在金属套管(5)外侧,所述上缓冲机构位于楼板(4)上方,所述下缓冲机构位于楼板(4)下方,所述上缓冲机构主要由金属套管(5)、管托(6)、上抱箍(7)、卡具(8)、第一垫板(10)、第二弹簧(11)和第二垫板(12)组成,所述下缓冲机构主要由泵管(1)、下抱箍(2)、第一弹簧(3)、第三垫板(13)和第四垫板(14)组成,所述金属套管(5)底端固定有第二垫板(12),所述金属套管(5)顶端固定有第一垫板(10),所述金属套管(5)外侧套有第二弹簧(11),所述第一垫板(10)顶端设置有管托(6),所述管托(6)上方设置有上抱箍(7),所述上抱箍(7)上方设置有卡具(8),所述第三垫板(13)下方设置有第四垫板(14),所述第三垫板(13)和第四垫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睿刚王栋张松涛曹枫赵相茹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兴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