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岩棉带外墙保温结构及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13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保温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岩棉带外墙保温结构及施工工艺,其通过创新使用具有较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的岩棉带并选择新型施工工艺,确保岩棉粘贴质量,避免后期外墙开裂、渗漏、脱落等质量隐患以及安全隐患,包括基层墙体、找平层、保温层、金属托架、锚栓和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所述找平层设置在基层墙体的侧面上,所述保温层粘接在所述找平层的外侧,且保温层至少包括两层岩棉带,金属托架间隔镶嵌安装在岩棉带的拼缝部,能够对岩棉带进行支托;所述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铺设在保温层的外侧,所述锚栓自外向内穿过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保温层和找平层,并与基层墙体连接。体连接。体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岩棉带外墙保温结构及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保温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岩棉带外墙保温结构及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及人民居住质量要求的提高,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岩棉以其良好的耐火性能也逐渐成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主要保温材料。但目前岩棉保温系统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中的应用尚不成熟,相关研究也不完善,导致现阶段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岩棉保温系统施工做法众多,且部分施工做法存在安全隐患。
[0003]普通外墙岩棉保温的施工厚度一般60~100mm厚,大部分采用140Kg/m3的岩棉板进行粘贴。受施工保温体系材料组成的限制,保温岩棉、粘接剂、固定用锚栓等未形成系统,岩棉保温整体施工质量较差。外墙开裂、渗漏、脱落等质量缺陷发生率较高。
[0004]本公司研发中心项目为超厚岩棉外保温被动式高层公建建筑,外墙通体为250mm厚保温,局部为300~450mm厚A级保温岩棉材料,急需一种安全高效的外墙保温施工体系保证施工质量,避免后期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岩棉带外墙保温结构及施工工艺,通过创新使用具有较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的岩棉带并选择新型施工工艺,确保岩棉粘贴质量,避免后期外墙开裂、渗漏、脱落等质量隐患以及安全隐患,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建造成具有代表性的超厚外墙岩棉保温的超低能耗建筑。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岩棉带外墙保温结构,包括基层墙体、找平层、保温层、金属托架、锚栓和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所述找平层设置在基层墙体的侧面上,所述保温层粘接在所述找平层的外侧,且保温层至少包括两层岩棉带,金属托架间隔镶嵌安装在岩棉带的拼缝部,能够对岩棉带进行支托;所述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铺设在保温层的外侧,所述锚栓自外向内穿过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保温层和找平层,并与基层墙体连接。
[0008]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每层所述岩棉带之间错缝布置。
[0009]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托架为“L”形,其竖直面用于与基层墙体连接,水平面用于对岩棉带进行支托。
[0010]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竖直面与所述找平层之间设有隔热垫片。
[0011]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设置两层,所述锚栓连接在两层所述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之间。
[0012]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锚栓包括胀管,胀管的一端设置为膨胀部,胀管的内
侧设置连接杆,胀管位于连接杆的外侧开设容置腔,容置腔内填充隔热材料;容置腔的外端连接封堵帽。
[0013]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岩棉带外墙保温施工工艺,是根据任一项上述的一种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岩棉带外墙保温结构实现的,包括按以下顺序进行的步骤:
[0014](1)基层墙体检查及清理干净,砌体墙采用砂浆找平,砼构件表面涂刷界面处理剂;
[0015](2)岩棉带粘贴面采用界面剂表层固化;
[0016](3)根据不同楼层高度布置安装锚栓和金属托架;
[0017](4)粘贴第一层岩棉带;
[0018](5)门窗外侧安装门窗成品连接线;
[0019](6)粘贴第二层岩棉带;
[0020](7)局部造型部位粘贴第三层岩棉带;
[0021](8)岩棉带填缝、打磨,配制防护面层砂浆。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不同楼层上下窗户的间墙不设立金属托架,主墙面每楼层设置一排金属托架。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不同楼层高度锚栓按照外立面单位面积数量不同。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第一层岩棉带与找平层的粘贴面积不小于80%,所述步骤(6)中第二层岩棉带与第一层岩棉带的粘贴面积不小于70%,所述步骤(7)中第三层岩棉带与第二层岩棉带的粘贴面积不小于70%。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外墙保温层选用容重约为100Kg/m3的竖丝岩棉带取代容重140Kg/m3的横丝岩棉板分层粘贴。其中,岩棉带为岩棉板经垂直纤维方向切割成的竖丝岩棉带,减少了外保温岩棉自身荷载降低安全隐患;另外,经过试验研究,竖丝岩棉带保温层与粘结砂浆的粘结强度以及竖丝岩棉带保温层与抗裂砂浆的抗拉强度大于竖丝岩棉带本身的抗拉强度,并且竖丝岩棉带保温层的自身荷载以及水平风荷载组合作用力均小于以上叙述的抗拉强度值,本专利技术利用岩棉带具有更强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从而实现较好的抗风荷载能力;不同于岩棉板施工以粘接为辅,锚固为主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岩棉条施工以粘接为主,锚固为辅,保温层至少包括两层岩棉带,并且分层采用胶粘贴工艺;金属托架的使用确保在砂浆凝结固化前岩棉不发生滑移影响其有效粘结面积,再通过不同楼层高度不同规格数量的锚栓的固定作用将岩棉防脱落性能更加巩固与提升;为了降低外墙开裂、渗漏、脱落等质量隐患,确保施工质量,本专利技术在岩棉带粘接工艺的基础上,配合金属托架、锚栓、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降低施工中产生的不利因素,通过过程质量管控,最终形成安全高效的外墙岩棉带保温施工做法。
[0026]经过统计,采用容重100Kg/m3的岩棉带,相比140Kg/m3容重的岩棉板,平均每立方米节约材料费约100元,实施例的研发中心项目共计有岩棉约4500立方米,节约成本约45万元,上述项目交付至今无业主相关投诉,社会效益巨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在石材幕墙内的外墙保温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外檐部位的外墙保温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金属托架与基层墙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金属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锚栓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锚栓根据不同楼层高度布置方案示意图;
[0034]图8是大阳角位置外墙保温结构示意图;
[0035]图9是大阳角位置岩棉带的处理安装方式示意图;
[0036]图10是大角位置岩棉带布置方式示意图;
[0037]图11是涂料饰面的外墙保温示意图;
[0038]图12是厚度为300mm和350mm的局部造型柱的保温结构示意图;
[0039]图13是图1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40]图14是厚度为380mm的局部造型柱的保温结构示意图;
[0041]图15是图14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0042]图16是山墙部位厚度为450mm的局部造型柱的保温结构示意图;
[0043]附图标记:1

基层墙体;2

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岩棉带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墙体(1)、找平层(2)、保温层(3)、金属托架(4)、锚栓(5)和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6),所述找平层(2)设置在基层墙体(1)的侧面上,所述保温层(3)粘接在所述找平层(2)的外侧,且保温层(3)至少包括两层岩棉带,金属托架(4)间隔镶嵌安装在岩棉带的拼缝部,能够对岩棉带进行支托;所述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6)铺设在保温层(3)的外侧,所述锚栓(5)自外向内穿过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6)、保温层(3)和找平层(2),并与基层墙体(1)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岩棉带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岩棉带之间错缝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岩棉带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托架(4)为“L”形,其竖直面(41)用于与基层墙体(1)连接,水平面(42)用于对岩棉带进行支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岩棉带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面(41)与所述找平层(2)之间设有隔热垫片(4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岩棉带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6)设置两层,所述锚栓(5)连接在两层所述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6)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岩棉带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栓(5)包括胀管(51),胀管(51)的一端设置为膨胀部(52),胀管(51)的内侧设置连接杆(53),胀管(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睿刚肖峰袁辰龙鲁世超王新杰闫知强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兴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