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459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抗浮锚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其安装简单、具有多重防水结构、防水效果可靠,包括埋设在土体内的杆体,杆体一端内侧设置固定端,杆体为空心筒状,杆体内侧设置若干钢绞线,钢绞线的一侧设置两根注浆管;钢绞线和注浆管的一端均与固定端固定连接;钢绞线和注浆管的另一端均穿出杆体并嵌入建筑底板,杆体内侧位于钢绞线和注浆管的周围空间内灌注浆料;杆体远离固定端的一端端部连接套管,套管的周侧设置翼环,所用材料均无污染物析出,经过实验验证,施工后,直至筏板钢筋绑扎完,未见锚杆桩头周围有渗水情况出现。周围有渗水情况出现。周围有渗水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抗浮锚杆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抗浮锚杆,是建筑工程地下结构抗浮措施的一种。抗浮锚杆不同于一般的基础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能,与一般基础桩的区别在于:基础桩通常为抗压桩,桩体承受建筑荷载压力,受力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建筑荷载的变化而变化;而抗浮桩则为抗拔桩体承受拉力,两者受力机制恰好相反。抗浮锚杆一端锚固在建筑物的底板,另一端锚固在建筑物地基的持力层,通过锚固体钢筋和注浆体与周围土层的摩擦力来抵抗上浮力,从而起到抗浮作用。
[0003]由于锚杆深入地下,最低点均在
±
0m以下17m左右,且地基中存有较多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有从杆体周围岩石与杆体之间的缝隙渗透进筏板与防水卷材之间的隐患,造成筏板大面积渗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具有多重防水结构、防水效果可靠的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的一种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包括埋设在土体内的杆体,杆体一端内侧设置固定端,杆体为空心筒状,杆体内侧设置若干钢绞线,钢绞线的一侧设置两根注浆管;所述钢绞线和所述注浆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端固定连接;钢绞线和注浆管的另一端均穿出杆体并嵌入建筑底板,杆体内侧位于钢绞线和注浆管的周围空间内灌注浆料;所述杆体远离固定端的一端端部连接套管,套管的周侧设置翼环。
[0007]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端具有防水表面,并且固定端向上连接止水筒。
[0008]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端为圆柱体形状,所述止水筒为圆筒形状,止水筒的上部穿出固定端并嵌入所述浆料内。
[0009]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杆体内侧沿向间隔设置多个定位隔离架,用于固定所述钢绞线和所述注浆管。
[0010]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管顶部内侧涂刷防水涂料层,防水涂料层的上方沿套管内壁设置第一止水环。
[0011]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土体位于所述套管的下部外侧浇筑垫层,垫层的上方位于套管的外侧及上侧设置防水保护层,钢绞线穿过防水保护层,防水保护层与所述建筑底板连接。
[0012]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钢绞线与所述防水保护层的交界部分外侧套设第二止水环;所述钢绞线位于所述第二止水环的上侧部分的外侧套设第三止水环。
[0013]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建筑底板位于所述钢绞线的顶端上侧空间填充防水密封材质。
[0014]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钢绞线的外侧设置护套,钢绞线和护套之间填充缓凝粘合剂,护套的外侧设置横肋。
[0015]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横肋的沿向间隔设置若干肋槽。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施例的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是基于抗浮锚杆的防水性能缺陷而提出的,杆体内侧位于钢绞线和注浆管的周围空间内灌注浆料,其硬化后包裹钢绞线形成主要的杆体,钢绞线锚入筏板中,后期张拉之后能够把建筑紧密地与锚杆相连接,与持力岩层牢牢固定,产生抗浮作用,翼环嵌入至土体中,与土体连成整体,阻止地下水从钢套管外面渗漏,在锚杆的多个部位分别设计了多重防水措施,防水效果理想,施工灵活方便,安装简单,省工省时,所用材料均无污染物析出,经过实验验证,施工后,直至筏板钢筋绑扎完,未见锚杆桩头周围有渗水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杆体固定端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钢绞线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横肋沿向肋槽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省略钢绞线)第一次注浆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省略钢绞线)第二次注浆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

杆体;2

固定端;3

钢绞线;31

护套;310

横肋;320

肋槽;32

缓凝粘合剂;4

注浆管;5

建筑底板;6

套管;61

翼环;7

止水筒;8

定位隔离架;9

防水保护层;10

第一止水环;11

第二止水环;12

防水密封材质;13

垫层;14

防水涂料层;15

第三止水环;16

下承重板;17

上承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杆体1埋设在土体内,杆体1的方向为竖直向下,杆体1为空心筒状,其一端内侧设置固定端2,若干钢绞线3并排设置在杆体1内部的空腔内,钢绞线3的一侧并排设置两根注浆管4,钢绞线3和注浆管4的下端均与固定端2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固定端2的内部居中固定设置下承重板16,钢绞线3和注浆管4的下端均同时与下承重板16固定连接;固定端锚固在建筑物地基的持力层,通过钢绞线和注浆体与周围土层的摩擦力来抵抗上浮力;钢绞线3和注浆管4的另一端均穿出杆体1并嵌入建筑底板5,杆体1内侧位于钢绞线3和注浆管的4周围空间内灌注浆料;本实施例的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是基于抗浮锚杆的防水性能缺陷而提出的,尤其是基于建筑工程地下基础结构面积大,建筑层数相对较少、结构自重较轻,施工地区水位偏高情
况而设计,浆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H40水泥基灌浆料,其硬化后包裹钢绞线形成主要的杆体;钢绞线3可以采用例如15.20mm规格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锚入筏板中,后期张拉之后能够把建筑紧密地与锚杆相连接,与持力岩层牢牢固定,产生抗浮作用;杆体1远离固定端2的一端端部连接套管6,套管6的周侧设置翼环61;套管和翼环可以选择任意具有防水功能的材质,例如套管可以是钢套管;翼环为钢板翼环,翼环的尺寸可根据具体施工要求做出适当选择,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翼环嵌入至土体中,与土体连成整体,阻止地下水从钢套管外面渗漏。
[0026]为了防止锚杆桩头周围有渗水情况,本技术优选地在锚杆的多个部位分别设计了多重防水措施;其一,固定端2具有防水表面,并且固定端2向上连接止水筒7;作为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固定端2为C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包括埋设在土体内的杆体(1),杆体(1)一端内侧设置固定端(2),其特征在于,杆体(1)为空心筒状,杆体(1)内侧设置若干钢绞线(3),钢绞线(3)的一侧设置两根注浆管(4);所述钢绞线(3)和所述注浆管(4)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端(2)固定连接;钢绞线(3)和注浆管(4)的另一端均穿出杆体(1)并嵌入建筑底板(5),杆体(1)内侧位于钢绞线(3)和注浆管(4)的周围空间内灌注浆料;所述杆体(1)远离固定端(2)的一端端部连接套管(6),套管(6)的周侧设置翼环(6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2)具有防水表面,并且固定端(2)向上连接止水筒(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2)为圆柱体形状,所述止水筒(7)为圆筒形状,止水筒(7)的上部穿出固定端(2)并嵌入所述浆料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内侧沿向间隔设置多个定位隔离架(8),用于固定所述钢绞线(3)和所述注浆管(4)。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键海王彦刚肖峰王礼刚梁嘉伟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兴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