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气缸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627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气缸及发动机。其中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水套和下水套,还包括设置在上水套和下水套之间的中水套,其中下水套和中水套之间为下排气道,中水套和上水套之间为上排气道;下水套上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设置在气缸的排气侧,上水套上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设置在气缸的进气侧,冷却水能依次经过下水套,中水套和上水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采用上述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的气缸及发动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冷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气缸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气缸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越来越多的发动机采用缸盖内部集成排气歧管的设计,这种设计结构紧凑,同时降低了发动机成本。集成排气歧管式缸盖的排气道一般为单出口排气道,单出口排气道相邻两缸会产生排气干扰,降低了燃油经济性,采用双出口排气道可以解决排气干扰这一问题。双出口排气道结构的排气道分成两层,目前的缸盖水套结构异常复杂,铸造难度比较大,很难批量生产;同时,两个排气道之间也是热量比较集中的区域,现有的水套无法将两层排气道充分冷却,导致冷却效果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气缸及发动机,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冷却效果好。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水套和下水套,还包括:中水套,设置在所述上水套和所述下水套之间,所述下水套和所述中水套之间为下排气道,所述中水套和所述上水套之间为上排气道;所述下水套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气缸的排气侧,所述上水套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气缸的进气侧,冷却水被配置为能依次经过所述下水套、所述中水套和所述上水套。作为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水套和所述下水套通过第一结合点连接;所述中水套、所述上水套和所述下水套通过第二结合点连接;所述中水套和所述下水套通过第三结合点连接。作为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水套内的冷却水被配置为能经过所述第一结合点和所述第二结合点进入所述上水套,经过所述第三结合点进入所述中水套;所述中水套内的冷却水被配置为能经过所述第二结合点进入所述上水套。作为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上水套远离所述第一结合点的一侧。作为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包括与气缸燃烧室外壁连通的燃烧室冷却进水口和与气缸排气道连通的排气道冷却进水口,每个气缸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燃烧室冷却进水口和一个所述排气道冷却进水口。作为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的优选方案,所述中水套远离所述第二结合点和所述第三结合点的一侧设置有中部进水口,所述中部进水口与所述下水套连通,所述下水套内的冷却水能从所述中部进水口进入所述中水套。作为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水套的燃烧室一侧设置有挡水筋,所述挡水筋位于相邻两个气缸之间。作为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水套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挡水筋垂直的纵向水路,所述纵向水路一端与所述第一结合点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一种气缸,包括上排气道和下排气道,还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一种发动机,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气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上水套和下水套之间设置中水套,其中下水套和中水套之间为下排气道,中水套和上水套之间为上排气道,中水套的设置能对双出口排气道的上排气道、下排气道和上、下排气道之间的区域分别冷却,冷却效果好;同时,将水套设置为上水套、中水套和下水套,减小了每个水套的体积,使每个水套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更加容易;另外,下水套的进水口位于气缸的排气侧,上水套的出水口位于气缸的进气侧,即冷却水的流向与气缸气体流向是相反的,能进一步增大冷却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的爆炸视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上水套及上水套冷却水流动轨迹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中水套及上中套冷却水流动轨迹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下水套及上下套冷却水流动轨迹的示意图。图中:1-上水套;2-下水套;3-中水套;31-中部进水口;4-第一结合点;5-第二结合点;6-第三结合点;7-进水口;71-燃烧室冷却进水口;72-排气道冷却进水口;8-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该装置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水套1、下水套2及设置在上水套1和下水套2之间的中水套3,其中下水套2和中水套3之间为下排气道,中水套3和上水套1之间为上排气道;下水套2上设置有进水口7,进水口7设置在气缸的排气侧,上水套1上设置有出水口8,出水口8设置在气缸的进气侧,冷却水能依次经过下水套2,中水套3和上水套1。在上水套1和下水套2之间设置中水套3,其中下水套2和中水套3之间为下排气道,中水套3和上水套1之间为上排气道,中水套3的设置能对双出口排气道的上排气道、下排气道和上、下排气道之间的区域分别冷却,冷却效果好;同时,将水套设置为上水套1、中水套3和下水套2,减小了每个水套的体积,使每个水套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更加容易;另外,下水套2的进水口7位于气缸的排气侧,上水套1的出水口8位于气缸的进气侧,即冷却水的流向与气缸气体流向是相反的,能进一步增大冷却效果。具体地,如图3所示,进水口7包括与气缸燃烧室外壁连通的燃烧室冷却进水口71和与气缸排气道连通的排气道冷却进水口72,每个气缸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燃烧室冷却进水口71和一个排气道冷却进水口72。通过设置燃烧室冷却进水口71和排气道冷却进水口72,实现燃烧室和排气道分别冷却,专水专用,利于热管理。上水套1和下水套2通过第一结合点4连接,中水套3、上水套1和下水套2通过第二结合点5连接,中水套3和下水套2通过第三结合点6连接。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结合点4、第二结合点5和第三结合点6均为各个水套的铸造工艺孔,采用在铸造工艺孔处连接各个水套,能有效地避免各个水套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铸造缺陷影响冷却的问题。如图3-图5所示,冷却水在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内的流动路径如下:下水套2内的冷却水能经过第一结合点4和第二结合点5进入上水套1,经过第三结合点6进入中水套3;中水套3内的冷却水能经过第二结合点5进入上水套1,从而实现随下排气道和上排气道的冷却。具体地,第二结合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水套(1)和下水套(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中水套(3),设置在所述上水套(1)和所述下水套(2)之间,所述下水套(2)和所述中水套(3)之间为下排气道,所述中水套(3)和所述上水套(1)之间为上排气道;/n所述下水套(2)上设置有进水口(7),所述进水口(7)设置在气缸的排气侧,所述上水套(1)上设置有出水口(8),所述出水口(8)设置在气缸的进气侧,冷却水被配置为能依次经过所述下水套(2)、所述中水套(3)和所述上水套(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水套(1)和下水套(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水套(3),设置在所述上水套(1)和所述下水套(2)之间,所述下水套(2)和所述中水套(3)之间为下排气道,所述中水套(3)和所述上水套(1)之间为上排气道;
所述下水套(2)上设置有进水口(7),所述进水口(7)设置在气缸的排气侧,所述上水套(1)上设置有出水口(8),所述出水口(8)设置在气缸的进气侧,冷却水被配置为能依次经过所述下水套(2)、所述中水套(3)和所述上水套(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套(1)和所述下水套(2)通过第一结合点(4)连接;所述中水套(3)、所述上水套(1)和所述下水套(2)通过第二结合点(5)连接;所述中水套(3)和所述下水套(2)通过第三结合点(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套(2)内的冷却水被配置为能经过所述第一结合点(4)和所述第二结合点(5)进入所述上水套(1),经过所述第三结合点(6)进入所述中水套(3);所述中水套(3)内的冷却水被配置为能经过所述第二结合点(5)进入所述上水套(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出口排气道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8)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宇陈明杨文蕾孙明陆刘东航韩令海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