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和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42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和施工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包括市政沟渠、车站盖挖顶板和车站结构;所述市政沟渠横跨所述车站结构,所述车站盖挖顶板位于所述车站结构和所述市政沟渠之间,与所述车站结构一体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同时提供了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时的施工结构和施工方法,既可以解决市政沟渠因各种原因不能迁改出原位置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市政沟渠与地下车站竖向标高冲突的问题,能够在避免临时迁改市政沟渠且不影响地下车站的工程实施和运营使用,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节省投资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和施工结构
本技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和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工程建设及地下结构开发利用受到相关单位的重视。随着地下结构的开发,在同一路径上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结构的情况。在传统工艺下,实施地下车站前需要将地下车站平面范围内的沟渠全部迁改出去,等到地下车站施工完成后再回迁回来。若遇到地下车站和沟渠在竖向高程冲突的情况,则不再回迁沟渠,这样,就会使本来就狭小的地下空间变得拥挤不堪。当市政沟渠与地下车站在高程上冲突时,既有的处理方式会涉及到一系列其他因素,例如在城市建筑比较密集的街道实施地下结构时,市政沟渠能否正确处理会影响到整个方案的可实施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地下车站,在不影响既有市政沟渠使用的前提下,一举两全地解决市政沟渠与地下车站竖向高程冲突的问题且不用迁改市政沟渠,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和施工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包括市政沟渠、车站盖挖顶板和车站结构;所述市政沟渠横跨所述车站结构,所述车站盖挖顶板位于所述车站结构和所述市政沟渠之间,与所述车站结构一体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市政沟渠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车站盖挖顶板上与所述市政沟渠相配合处呈U型设置。如上述的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市政沟渠包括施工前沟渠和施工后沟渠;所述施工前沟渠位于所述车站结构的两侧,所述施工后沟渠位于所述车站结构的顶部,所述施工后沟渠两端分别与所述施工前沟渠相连,所述车站盖挖顶板在与所述施工后沟渠相交处呈U型设置,位于所述施工后沟渠底面和两个侧面的外侧。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施工结构,包括市政沟渠和车站结构,所述市政沟渠横跨所述车站结构,所述市政沟渠与所述车站结构之间设有支护体系,所述支护体系包括围护桩、冠梁、盖挖临时钢立柱、钢托梁和车站盖挖顶板;多个所述围护桩设置在所述车站结构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冠梁与多个所述围护桩的顶部相连;多个所述盖挖临时钢立柱设置在所述车站结构内,位于所述市政沟渠的下方,所述钢托梁与所述盖挖临时钢立柱的顶部相连,多个所述钢托梁与多个所述盖挖临时钢立柱一一对应;所述车站盖挖顶板位于所述市政沟渠和所述车站结构之间,所述车站盖挖顶板上与所述市政沟渠相配合处呈U型设置,所述车站盖挖顶板分别与所述钢托梁、所述冠梁相连。如上述的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施工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护体系还包括:立柱桩基础和柱间支撑;多个所述立柱桩基础位于所述车站结构的下方,用于为所述盖挖临时钢立柱提供支撑;在所述车站结构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柱间支撑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盖挖临时钢立柱之间。如上述的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施工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护体系还包括:第一道支撑、第二道支撑和钢围檩;在所述车站结构的宽度方向上,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所述第一道支撑和所述第二道支撑,所述第一道支撑、所述第二道支撑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钢围檩与所述围护桩相连,且中部分别与所述盖挖临时钢立柱相连。如上述的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施工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钢托梁与所述车站盖挖顶板通过紧固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紧固结构包括抗剪键、U型螺栓和预埋钢板;所述U型螺栓埋设在所述车站盖挖顶板内,且与埋设在所述车站盖挖顶板底部的所述预埋钢板相连;所述预埋钢板与所述车站盖挖顶板之间设有所述抗剪键;所述U型螺栓与所述钢托梁螺纹连接。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市政沟渠进行截流导排处理;步骤二、进行支护体系的施工;步骤三、恢复所述市政沟渠的原有线路;步骤四、进行车站结构的施工,建成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如上述的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步骤一中,在对所述市政沟渠进行截流导排处理时,截断所述市政沟渠,并使用管束将所述市政沟渠内的水进行自然导流或抽排。如上述的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支护体系的施工包括:首先,依次进行围护桩、冠梁、立柱桩基础、盖挖临时钢立柱、钢托梁的施工;然后,进行车站结构的基坑的开挖,施作车站盖挖顶板,在所述车站盖挖顶板上、与所述市政沟渠的原有线路相交处设置U型结构,所述车站盖挖顶板分别与所述钢托梁、所述冠梁相连;最后,随着所述车站结构的基坑的挖掘,架设柱间支撑,并依次架设第一道支撑、第二道支撑,所述第一道支撑、所述第二道支撑的两端分别通过钢围檩与所述围护桩相连,且中部分别与所述盖挖临时钢立柱相连。如上述的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三中,在所述车站盖挖顶板的U型结构处对所述市政沟渠进行施工,恢复所述市政沟渠的原有线路。如上述的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四包括:首先,将所述车站结构的基坑开挖至标高,在所述基坑的基底施工基坑垫层和所述车站结构的底板;然后,依次拆除所述第二道支撑、施作所述车站结构的中板,拆除所述第一道支撑、施作所述车站结构的负一层侧墙,形成所述车站结构的框架体系;最后,依次破除所述盖挖临时钢立柱、拆除所述柱间支撑、拆除所述钢托梁,完成所述车站结构的施工,建成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如上述的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优选为:采用倒边法进行所述步骤一的施工,采用局部盖挖顺做法进行所述步骤二和所述步骤四的施工。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在本技术的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中,车站盖挖顶板在与市政沟渠相配合处呈U型设置,即车站盖挖顶板整体为平板,在市政沟渠处向下凹陷,凹陷呈U型,从而避让开市政沟渠,能够为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时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避免市政沟渠的临时及永久迁改。本技术既可以解决市政沟渠因各种原因不能迁改出原位置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市政沟渠与地下车站竖向标高冲突的问题,能够在避免临时迁改市政沟渠且不影响地下车站的工程实施和运营使用,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节省投资的特点。2、在本技术的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施工结构中,通过在市政沟渠和车站结构之间设立支护体系,能够满足施工阶段车站结构工程施工的要求和使用阶段市政沟渠运营的要求及使用阶段车站结构的使用要求。本技术利用围护桩、盖挖临时钢立柱、立柱桩基础、柱间支撑和钢托梁组成盖挖临时支撑系统,能够确保车站结构的基坑开挖及车站盖挖顶板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利用冠梁、钢围檩、车站盖挖顶板、第一道支撑、第二道支撑组成支护结构,能够确保基坑开挖阶段的安全,便于顺利实施地下结构。3、在本技术的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中,采用倒边法进行施工,能够使围护桩在平面上避开钢管;在施作车站盖挖顶板时采用顶板降板处理的方式,能够在竖向上避免车站结构与市政沟渠的冲突,既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市政沟渠(2)、车站盖挖顶板(8)和车站结构(7);/n所述市政沟渠横跨所述车站结构,所述车站盖挖顶板位于所述车站结构和所述市政沟渠之间,与所述车站结构一体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市政沟渠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车站盖挖顶板上与所述市政沟渠相配合处呈U型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市政沟渠(2)、车站盖挖顶板(8)和车站结构(7);
所述市政沟渠横跨所述车站结构,所述车站盖挖顶板位于所述车站结构和所述市政沟渠之间,与所述车站结构一体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市政沟渠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车站盖挖顶板上与所述市政沟渠相配合处呈U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市政沟渠包括施工前沟渠和施工后沟渠;所述施工前沟渠位于所述车站结构的两侧,所述施工后沟渠位于所述车站结构的顶部,所述施工后沟渠两端分别与所述施工前沟渠相连,所述车站盖挖顶板在与所述施工后沟渠相交处呈U型设置,位于所述施工后沟渠底面和两个侧面的外侧。


3.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施工结构,包括市政沟渠(2)和车站结构(7),所述市政沟渠横跨所述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市政沟渠与所述车站结构之间设有支护体系,所述支护体系包括围护桩(1)、冠梁(9)、盖挖临时钢立柱(3)、钢托梁(6)和车站盖挖顶板(8);
多个所述围护桩设置在所述车站结构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冠梁与多个所述围护桩的顶部相连;
多个所述盖挖临时钢立柱(3)设置在所述车站结构内,位于所述市政沟渠的下方,所述钢托梁与所述盖挖临时钢立柱的顶部相连,多个所述钢托梁与多个所述盖挖临时钢立柱一一对应;
所述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生平杜志涛杨海洋李少友曹亚博杜林谢凯郭洋洋金宾有智慧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