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逆作法梁板施工的悬挂支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608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逆作法梁板施工的悬挂支撑体系,包括模板体系、悬挂平台、吊杆及升降装置,模板体系采用传统木模板和木枋组成,悬挂平台由双拼工字钢和方钢管组成,双拼工字钢作为悬挂平台主梁,方钢管作为悬挂平台次梁,用来支撑固定上部的模板体系,吊杆采用圆钢制作,上端利用螺母及垫板吊挂于上一层水平结构上,下端利用螺母及垫板与悬挂平台主梁连接,升降装置采用电动葫芦,上部与上一层水平结构预埋的吊环固定连接,下部与双拼工字钢上焊接的吊耳固定连接,可提供动力带动悬挂平台整体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克服了一般逆作法中模板、木枋及周转架料的上下层反复搭拆、转运的问题,加快了施工速度。

A suspension support syste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op-down beam sl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逆作法梁板施工的悬挂支撑体系
本技术属于基坑逆作法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逆作法梁板施工的悬挂支撑体系。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内用地越来越紧张,地下空间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城区内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越来越大。逆作法以其施工安全性高,对基坑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在基坑支护设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逆作法施工技术是在基坑开挖前首先沿建筑物地下室外墙施工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并进行桩基施工,安装与混凝土桩基对接的钢柱,然后施工首层楼板,通过首层楼板将地下连续墙、桩基与柱连在一起作为施工期间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承结构,再向下施工各层水平结构。向下施工各层水平结构时,一般传统方法采用土模法或超挖搭设满堂支撑架法。土模法施工混凝土外观质量差,雨季施工困难,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超挖搭设满堂支撑架法在上一层水平结构施工完成且达到拆模条件后需将模板架料拆除、倒运至地上后再进行下一步土方开挖及结构施工,每施工一层水平结构,模板架料需倒运两次,且顶板形成后材料转运困难,工期长、成本较高。超挖对基坑变形不利,如基坑内遇淤泥质土,承载力较低,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逆作法梁板施工的悬挂支撑体系,且可上下自由升降,省去了模板架料反复搭拆、倒运过程,加快了施工速度,解决了土模法及搭设满堂支撑架时遇到的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难题,同时也可有效保证结构施工质量,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逆作法梁板施工的悬挂支撑体系,包括模板体系、悬挂平台、吊杆及升降装置,吊杆穿过上一层楼板预留孔,上部通过垫板和螺母连接后悬挂于上一层水平楼板上,下端利用螺母及垫板与悬挂平台的双拼工字钢主梁连接,双拼工字钢主梁上方铺设有方钢管次梁形成悬挂平台,悬挂平台上依次安装木枋背楞、模板形成模板体系,进行本层结构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施工,电动葫芦上部与预埋吊环连接固定,下部与双拼工字钢主梁上焊接的吊耳固定,形成该悬挂支撑体系的升降装置,通过电动葫芦将悬挂平台提升至本层结构设计标高后与吊杆连接固定并进行标高微调。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逆作法梁板施工的悬挂支撑体系,可上下自由升降,省去了模板架料反复搭拆、倒运过程,加快了施工速度,解决了土模法及搭设满堂支撑架时遇到的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难题,同时也可有效保证结构施工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逆作法梁板施工的悬挂支撑体系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吊环预埋在上一层水平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吊耳、双拼工字钢主梁以及电动葫芦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吊杆,2-垫板,3-螺母,4-双拼工字钢主梁,5-方钢管次梁,6-木枋背楞,7-模板,8-电动葫芦,9-吊环,10-吊耳。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逆作法梁板施工的悬挂支撑体系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吊杆1、垫板2、螺母3、双拼工字钢主梁4、方钢管次梁5、木枋背楞6、模板7、电动葫芦8、吊环9和吊耳10,吊杆1穿过上一层楼板预留孔,上部通过螺母3、垫板2连接后悬挂于上一层水平楼板上,双拼工字钢主梁4上方铺设有方钢管次梁5形成悬挂平台,悬挂平台上依次安装木枋背楞6、模板7形成模板体系,进行本层结构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施工,所述电动葫芦8上部与预埋吊环9连接固定,下部与双拼工字钢主梁4上焊接的吊耳10固定,相互的连接关系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电动葫芦8将悬挂平台提升至本层结构设计标高后与吊杆1连接固定并进行标高微调。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完成逆作法梁板的施工过程:步骤1:上一层水平结构施工时预留吊杆孔并预埋吊环9;步骤2:本层水平结构施工时将吊杆1穿过上一层楼板预留孔后上部与垫板2、螺母3连接后悬挂于上一层水平楼板上;步骤3:将双拼工字钢主梁4及方钢管次梁5连接固定,形成悬挂平台;步骤4:将电动葫芦8上部与吊环9固定,下部与双拼工字钢主梁4上的吊耳10固定,使用电动葫芦8将悬挂平台提升至设计标高并与吊杆1连接固定,通过吊杆1可对悬挂平台标高进行微调;步骤5:在悬挂平台上安装木枋背楞6、模板7后进行本层水平结构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步骤6:本层水平结构施工完成且达到拆模条件后可直接将钢平台下放至下层设计标高进行下层水平结构施工。如此重复步骤5、步骤6可实现悬挂支撑体系的重复循环使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逆作法梁板施工的悬挂支撑体系,包括模板体系、悬挂平台、吊杆(1)及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1)穿过上一层楼板预留孔,上部通过垫板(2)和螺母(3)连接后悬挂于上一层水平楼板上,下端利用螺母(3)及垫板(2)与悬挂平台的双拼工字钢主梁(4)连接,所述双拼工字钢主梁(4)上方铺设有方钢管次梁(5)形成悬挂平台,所述悬挂平台上依次安装木枋背楞(6)、模板(7)形成模板体系,进行本层结构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施工,电动葫芦(8)上部与预埋吊环(9)连接固定,下部与双拼工字钢主梁(4)上焊接的吊耳(10)固定,形成该悬挂支撑体系的升降装置,通过电动葫芦(8)将悬挂平台提升至本层结构设计标高后与吊杆(1)连接固定并进行标高微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逆作法梁板施工的悬挂支撑体系,包括模板体系、悬挂平台、吊杆(1)及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1)穿过上一层楼板预留孔,上部通过垫板(2)和螺母(3)连接后悬挂于上一层水平楼板上,下端利用螺母(3)及垫板(2)与悬挂平台的双拼工字钢主梁(4)连接,所述双拼工字钢主梁(4)上方铺设有方钢管次梁(5)形成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浩童伟猛李文旭商栏柱尹文龙闫晓冉侯永宾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