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蓄水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371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蓄水排水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道路、绿化带以及其交界处铺设的路缘石,道路靠近路缘石的一侧设有沿道路走向的下水槽,绿化带下部设有蓄水池和连通蓄水池与下水槽的排水管,下水槽开口处安装有拼接式雨篦且设置有两条用于安装雨篦的容置槽,容置槽方向与道路走向一致,靠近绿化带一侧的容置槽侧壁间隔设置有连杆,连杆上固定有轴向与容置槽走向一致的圆杆,雨篦靠近绿化带的一侧与圆杆转动连接,靠近路面一侧的容置槽底部设置有弹性组件,下水槽侧壁靠近道路一侧且水平开设有插孔,插孔内设置有压紧雨篦于容置槽上的压紧件;通过弹性组件和压紧件的配合,使得工人清理才水槽时打开雨篦较为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蓄水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蓄水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极端降雨有偏多偏强的趋势,为满足排水需要,通常在道路两侧设置排水组件,改善因降水量过大时导致路面积水,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的情况。现在城市绿化带及之间的道路主要通过排水管沟来排放雨水,这些排水管沟在地表呈点状分散,雨水先要从四处汇集到管沟进行排放,导致排放效率低下。而且对于强降雨,绿化带内积存雨水较多,植物长时间被雨水浸泡,影响植物健康生长,产生涝害。针对以上问题,公告号为CN110004792A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绿化带及之间道路的调蓄水结构,其技术要点包括:绿化带和绿化带之间的道路,在道路与绿化带的交界处设置有路缘石,道路靠近路缘石处设有下水槽,路缘石底部设有透水混凝土层,路缘石和透水混凝土层为下水槽的侧壁,绿化带的土壤层下方设有碎石层,碎石层的边缘位于透水混凝土层下方,在碎石层下方设有第一蓄水槽,第一蓄水槽下方设有第二蓄水槽,第一蓄水槽上部设有与第二蓄水槽连通的连通管,第一蓄水槽与绿化带的土壤层之间设有若干吸水管路,第二蓄水槽设有排水管道。当降雨时,连通式的下水槽沟能够有效排出道路的雨水,防止了路面积水,雨水从下水槽的透水混凝土渗透进入碎石层,然后经再次过滤到第一蓄水池,第一蓄水池的水积满之后经连通管进入第二蓄水池,并可以由第二蓄水槽经排水管道排走。绿化带上的雨水经绿化带土壤层过滤后通过透水土工布进入碎石层,并汇集到第一蓄水槽。吸水管道可以在干旱时为土壤层供水供植被所用,缓解干旱,使雨水循环利用。如果雨水过大,可以从下水管道直接排入第一蓄水槽。本结构对于提高雨水排放效率,净化雨水,减少植被涝害以及对雨水的再次利用均有实际效果。上述中的技术方案还存在缺陷,由于下水槽上部为开口设置,给过往车辆和行人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通过在下水槽开口处设置雨篦解决了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问题,但雨篦的设置会存在清理下水槽时,人工打开雨篦较为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蓄水排水结构,通过在下水槽侧壁内安装弹性组件,解决了人工打开下水槽上的雨篦较为费力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蓄水排水结构,包括道路和道路之间的绿化带,道路与绿化带的交界处铺设有路缘石,路缘石高出道路和绿化带设置,道路靠近路缘石的一侧设有下水槽,下水槽为沿道路走向设置的条形水槽,绿化带下部设置有蓄水池以及连通蓄水池与下水槽的排水管,所述下水槽开口处安装有拼接式雨篦且设置有两条用于安装雨篦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方向与道路走向一致,靠近绿化带一侧的容置槽侧壁间隔设置有连杆,连杆上固定有轴向与容置槽走向一致的圆杆,雨篦靠近绿化带的一侧与圆杆转动连接,于靠近路面一侧的容置槽底部设置有弹性组件,下水槽侧壁靠近道路一侧且接近雨篦的位置水平开设有插孔,插孔与雨篦一一对应设置为多个,插孔内设置有压紧雨篦于容置槽上的压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下水槽上设置雨篦,有效防止了路面垃圾掉入下水槽中,雨篦为拼接式设计,在清理下水槽时,可以针对性的打开雨篦,勿需将整个雨篦都打开,较为省力;在打开雨篦时,先将压紧件与雨篦分离,此时雨篦的一侧受到来自圆杆的支持力,另一侧通过弹性组件的作用,使雨篦靠近道路的一侧弹起,方便快捷;将雨篦与圆杆转动连接,可以限制雨篦的相对位置,在关合雨篦时,勿需重新对雨篦进行定位,操作简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槽深度与雨篦厚度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容置槽深度与雨篦厚度一致时,雨篦即为嵌入式设计,雨篦的表面与道路表面齐平,防止人在踩踏到雨篦上时,由于雨篦的凸起或凹陷被绊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预制在下水槽侧壁内的竖直管筒和竖直管筒内的弹性件,所述竖直管筒开口位于容置槽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预制竖直管筒,勿需在道路铺设完成后再进行钻孔,防止了对道路的破坏,也便于弹性件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包括压缩弹簧(16)和压缩弹簧正对雨篦的一端连接的垫片,于雨篦与压紧件分离时,弹性件的高度大于竖直管筒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弹簧本身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故使得弹性件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垫片,可增加弹簧对雨篦的作用面积,便于雨篦弹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管筒内螺纹连接有内套筒,压缩弹簧安装于内套筒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套筒,更加便于弹性件的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件包括“L”型挂钩和雨篦压杆,“L”型挂钩的一端伸入插孔设置,另一端连接有雨篦压杆,所述雨篦压杆水平搭接在雨篦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推动雨篦压杆,将“L”型挂钩插在插孔的一端推出插孔,而后弹性组件因失去压紧件力的限制,可将雨壁靠近道路的一侧弹起,于工人而言方便快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篦压杆的自由端铰接有手柄,所述手柄水平设置时其中心轴与雨篦压杆中心轴重合设置,于雨篦上表面靠近路面的一侧设置有与手柄相匹配的手柄收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手柄,工人可以较方便的使“L”型挂钩插在插孔的一端从插孔的伸出,同时设置的手柄收容槽可以将手柄有效的收容起来,防止其凸起或凹陷绊倒行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篦侧壁靠近道路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雨篦侧壁设置有与把手相匹配的把手收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设置在靠近道路的一侧,便于工人打开雨篦;通过设置把手收容槽,可使把手内嵌于把手收容槽,勿需在下水槽的开口处预留把手位置,使得道路施工较为便捷,也防止了行人绊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水槽底部每隔一段设置有一垂直于下水槽长度方向的垃圾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垃圾挡板,有利于下水槽内的水流动时,将下水槽底部的垃圾挡住,通过将垃圾挡板设置为多个,有效起到了一定的过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靠近下水槽一侧的管口高于靠近蓄水池一侧的管口,排水管靠近下水槽一侧的管口位于下水槽侧壁的底部,靠近蓄水池一侧的管口位于蓄水池侧壁的中部以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靠近下水槽一侧的管口高于靠近蓄水池一侧的管口设置,并将排水管靠近下水槽一侧的管口设置在下水槽侧壁的底部,便于下水槽中的水流入蓄水池,将靠近蓄水池一侧的管口设置在蓄水池中部以上,有助于蓄水池蓄水。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下水槽上设置雨篦,有效防止了路面垃圾掉入下水槽中,雨篦为拼接式设计,在清理下水槽时,可以针对性的打开雨篦,勿需将整个雨篦都打开,较为省力;在打开雨篦时,先将压紧件与雨篦分离,此时雨篦的一侧受到来自圆杆的支持力,另一侧通过弹性组件的作用,使雨篦靠近道路的一侧弹起,方便快捷;将雨篦与圆杆转动连接,可以限制雨篦的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蓄水排水结构,包括道路(1)和道路(1)之间的绿化带(2),道路(1)与绿化带(2)的交界处铺设有路缘石(3),路缘石(3)高出道路(1)和绿化带(2)设置,道路(1)靠近路缘石(3)的一侧设有下水槽(4),下水槽(4)为沿道路(1)走向设置的条形水槽,绿化带(2)下部设置有蓄水池(5)以及连通蓄水池(5)与下水槽(4)的排水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槽(4)开口处安装有拼接式雨篦(7)且设置有两条用于安装雨篦(7)的容置槽(8),所述容置槽(8)方向与道路(1)走向一致,靠近绿化带(2)一侧的容置槽(8)侧壁间隔设置有连杆(9),连杆(9)上固定有轴向与容置槽(8)走向一致的圆杆(10),雨篦(7)靠近绿化带(2)的一侧与圆杆(10)转动连接,于靠近路面一侧的容置槽(8)底部设置有弹性组件(11),下水槽(4)侧壁靠近道路(1)一侧且接近雨篦(7)的位置水平开设有插孔(12),插孔(12)与雨篦(7)一一对应设置为多个,插孔(12)内设置有压紧雨篦(7)于容置槽(8)上的压紧件(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蓄水排水结构,包括道路(1)和道路(1)之间的绿化带(2),道路(1)与绿化带(2)的交界处铺设有路缘石(3),路缘石(3)高出道路(1)和绿化带(2)设置,道路(1)靠近路缘石(3)的一侧设有下水槽(4),下水槽(4)为沿道路(1)走向设置的条形水槽,绿化带(2)下部设置有蓄水池(5)以及连通蓄水池(5)与下水槽(4)的排水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槽(4)开口处安装有拼接式雨篦(7)且设置有两条用于安装雨篦(7)的容置槽(8),所述容置槽(8)方向与道路(1)走向一致,靠近绿化带(2)一侧的容置槽(8)侧壁间隔设置有连杆(9),连杆(9)上固定有轴向与容置槽(8)走向一致的圆杆(10),雨篦(7)靠近绿化带(2)的一侧与圆杆(10)转动连接,于靠近路面一侧的容置槽(8)底部设置有弹性组件(11),下水槽(4)侧壁靠近道路(1)一侧且接近雨篦(7)的位置水平开设有插孔(12),插孔(12)与雨篦(7)一一对应设置为多个,插孔(12)内设置有压紧雨篦(7)于容置槽(8)上的压紧件(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蓄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8)深度与雨篦(7)厚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蓄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11)包括预制在下水槽(4)侧壁内的竖直管筒(15)和竖直管筒(15)内的弹性件,所述竖直管筒(15)开口位于容置槽(8)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蓄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压缩弹簧(16)和压缩弹簧(16)正对雨篦(7)的一端连接的垫片(17),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航战康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启蛰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