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713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包括机动车道、绿化带和透水路面,所述绿化带和透水路面均为两组,且两组所述绿化带和透水路面分别位于机动车道的两侧,所述绿化带位于透水路面的中部,每组所述绿化带和透水路面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水箱,两个所述水箱的入水口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集水件,所述集水件远离水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透水路面的最低处,两个所述水箱的出水口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管。该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能够对路面积水及时有效的收集,最大限度收集了有限资源,并有效减少内涝事件的发生,本系统自动化控制,实现路面自动养护,减少人工作业等社会经济成本。

A recycling system for automatic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road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具体为一种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国内大部分城市路面,仍采用传统的水泥、柏油、混凝土等封闭路面材料,这种传统路面对城市生态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弊远大于利:地表温度、湿度难以调节、尘污染重、季路面雨水淤积、旱季路面异常干燥等,使城市“热岛效应”加重,沦为“人造沙漠”。对于这种“人造沙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透水路面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道路材料,对补给地下水,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起着很大作用,目前已在部分发达国家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透水路面技术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应对这种“人造沙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通过各个部件的配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包括机动车道、绿化带和透水路面,所述绿化带和透水路面均为两组,且两组所述绿化带和透水路面分别位于机动车道的两侧,所述绿化带位于透水路面的中部,每组所述绿化带和透水路面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水箱,两个所述水箱的入水口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集水件,所述集水件远离水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透水路面的最低处,两个所述水箱的出水口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远离水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水泵,两个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排水管网,所述排水管网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机动车道的内部,所述排水管网的最高处不大于机动车道的顶部。可选的,两个所述水箱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液位传感器。可选的,所述机动车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湿度传感器。可选的,所述绿化带和透水路面的底部均铺设有防水层。可选的,所述绿化带和透水路面的连接处设置有路灯。可选的,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贯穿绿化带的内部,并延伸至绿化带的外部,且所述气管贯穿至绿化带外部一侧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防护罩。可选的,所述气管远离水箱一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气管通过连接环与防护罩螺纹连接。可选的,所述连接环的内部开设有纵向的排污孔,所述防护罩的侧面开设有换气孔。可选的,所述机动车道靠近透水路面两侧的高度低于中部的高度。(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由于机动车道靠近透水路面两侧的高度低于中部的高度,所以雨水会快速从机动车道流到透水路面的上面,透水路面和绿化带可以快速把水吸收,由于透水路面和绿化带的底部均铺设有防水层,所以透入到绿化带中的水在绿化带达到饱和后会向透水路面的内部渗入,由于透水路面的最低处连接有集水件,所以水会通过集水件会快速流入到水箱的内部,实现了对路面积水及时有效的收集,最大限度收集了有限资源,并有效减少内涝事件的发生。2、该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通过湿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实时监控机动车道上的湿度,当机动车道上的湿度降低至湿度传感器阈值时,电路接通,水泵开始工作,将水箱中的水反渗至道路表面,路面达到一定湿度后,水泵停止工作,当水箱中的水量少于液位传感器阈值时,电源被切断,水泵将停止工作,本系统可以适度保持路面湿度并吸附扬尘,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出行安全性与舒适度,而且本系统自动化控制,实现路面自动养护,减少人工作业等社会经济成本。3、该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水箱的顶部通过气管连接大气,可以平衡装置内外的气压,有利于水箱和水泵的工作,在气管的顶部设置防护罩,并在防护罩的侧面开设换气孔,不仅能通过换气孔和气管实现通气功能,而且能够防止杂物、污水或灰尘从气管的顶部进入到水箱的内部,通过设置排污孔,有利于把进入到防护罩内部的污水排出,有利于对水箱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气管和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图中:1-机动车道、2-绿化带、3-透水路面、4-水箱、5-集水件、6-连接管、7-水泵、8-排水管网、9-液位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防水层、12-路灯、13-气管、14-防护罩、15-连接环、16-排污孔、17-换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包括机动车道1、绿化带2和透水路面3,绿化带2和透水路面3均为两组,且两组绿化带2和透水路面3分别位于机动车道1的两侧,绿化带2位于透水路面3的中部,每组绿化带2和透水路面3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水箱4,两个水箱4的入水口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集水件5,集水件5可以使集水漏斗,也可以使多个管道组成的集水管网等等,集水件5远离水箱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透水路面3的最低处,两个水箱4的出水口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管6,两个连接管6远离水箱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水泵7,两个水泵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排水管网8,排水管网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机动车道1的内部,排水管网8的最高处不大于机动车道1的顶部,由于机动车道1靠近透水路面3两侧的高度低于中部的高度,所以雨水会快速从机动车道1流到透水路面3的上面,透水路面3和绿化带2可以快速把水吸收,由于透水路面3和绿化带2的底部均铺设有防水层11,所以透入到绿化带2中的水在绿化带2达到饱和后会向透水路面3的内部渗入,由于透水路面3的最低处连接有集水件5,所以水会通过集水件5会快速流入到水箱4的内部,实现了对路面积水及时有效的收集,最大限度收集了有限资源,并有效减少内涝事件的发生。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水箱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液位传感器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机动车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湿度传感器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绿化带2和透水路面3的底部均铺设有防水层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绿化带2和透水路面3的连接处设置有路灯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水箱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管13,气管13贯穿绿化带2的内部,并延伸至绿化带2的外部,且气管13贯穿至绿化带2外部一侧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防护罩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气管13远离水箱4一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5,连接环15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气管13通过连接环15与防护罩14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连接环15的内部开设有纵向的排污孔16,防护罩14的侧面开设有换气孔17,水箱4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包括机动车道(1)、绿化带(2)和透水路面(3),所述绿化带(2)和透水路面(3)均为两组,且两组所述绿化带(2)和透水路面(3)分别位于机动车道(1)的两侧,所述绿化带(2)位于透水路面(3)的中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绿化带(2)和透水路面(3)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水箱(4),两个所述水箱(4)的入水口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集水件(5),所述集水件(5)远离水箱(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透水路面(3)的最低处,两个所述水箱(4)的出水口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管(6),两个所述连接管(6)远离水箱(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水泵(7),两个所述水泵(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排水管网(8),所述排水管网(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机动车道(1)的内部,所述排水管网(8)的最高处不大于机动车道(1)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包括机动车道(1)、绿化带(2)和透水路面(3),所述绿化带(2)和透水路面(3)均为两组,且两组所述绿化带(2)和透水路面(3)分别位于机动车道(1)的两侧,所述绿化带(2)位于透水路面(3)的中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绿化带(2)和透水路面(3)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水箱(4),两个所述水箱(4)的入水口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集水件(5),所述集水件(5)远离水箱(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透水路面(3)的最低处,两个所述水箱(4)的出水口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管(6),两个所述连接管(6)远离水箱(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水泵(7),两个所述水泵(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排水管网(8),所述排水管网(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机动车道(1)的内部,所述排水管网(8)的最高处不大于机动车道(1)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水箱(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液位传感器(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湿度传感器(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积水自动收集利用循环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龙钟林江霍璐阳吕剑超李妍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