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134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包括透水地基、铺设在透水地基上的透水路面、若干挖设在透水地基旁的蓄水池、连通蓄水池与城市泄洪管道的泄水管道以及用于抽取蓄水池中积水的取水口,所述透水地基包括夯土层、铺设在夯土层上的碎石垫层以及承载透水路面的透水混凝土层,所述蓄水池包括挖设在路基旁的池体、盖住蓄水池上端的顶盖以及连通透水地基与蓄水池的入水口,所述蓄水池位于地表之下沿透水地基铺设方向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将透水路面无法及时通过渗透导入地下的雨水排走并将部分雨水储存起来再次利用的效果。

A new drainage structure of municipal permeable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透水路面具有透水性,下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的积水现象;当集中降雨时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河流泛滥和水体污染。透水路面可以平衡城市生态系统,雨水由透水路面渗透入地下,使地下水位迅速回升。透水地面还能通透“地气”,使地面冬暖夏凉,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可以增加城市居住的舒适度。对于南方沿海城市,在台风季节降雨量大且降雨集中,当降雨量较大时透水路面下的自然地基面无法及时将雨水导入地下,使透水地面出现积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其优点是:能将透水路面无法及时通过渗透导入地下的的雨水排走并将部分雨水储存起来再次利用。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包括透水地基、铺设在透水地基上的透水路面、若干挖设在透水地基旁的蓄水池、连通蓄水池与城市泄洪管道的泄水管道以及用于抽取蓄水池中积水的取水口,所述透水地基包括夯土层、铺设在夯土层上的碎石垫层以及承载透水路面的透水混凝土层,所述蓄水池包括挖设在路基旁的池体、盖住蓄水池上端的顶盖以及连通透水地基与蓄水池的入水口,所述蓄水池位于地表之下沿透水地基铺设方向分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落到透水路面后会很快的从透水路面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当降雨量较大时,渗透到透水地基中的雨水无法及时渗入地下,此时雨水会停留在碎石垫层中,经碎石垫层流入挖设在透水地基旁的蓄水池中储存起来,储存的雨水可通过取水口抽出用于灌溉绿化带,当蓄水池蓄满雨水时继续流入蓄水池中的水会从泄水管道中流走进入城市泄洪管道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碎石垫层铺设材料均为粒径为1~4cm的碎石块,所述碎石垫层铺设厚度为12~20c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透水路面的承载能力增强,且当降雨量较大时,碎石垫层中可以储存大量无法及时渗入地下的雨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路面由透水地砖铺设而成,所述透水地砖包括砖体、连接在砖体一侧且上表面与砖体上表面齐平的第一连接板、连接在砖体远离第一连接板一侧且下表面与砖体下表面齐平的第二连接板、固接在第一连接板下表面的卡接柱以及开设在第二连接板上与卡接柱配合的卡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的厚度均为砖体厚度的一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透水地砖铺设而成的的透水路面透水效果好,且透水地砖之间存在卡接结构使地砖的铺设更加方便,透水地砖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使透水地砖不容易松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地砖的上表面一体连接有若干长条状的防滑凸块,所述防滑凸块平行于第二连接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下雨天气使透水路面变得湿滑,透水地砖上设置的防滑凸块可以增大人与透水路面间的摩擦力,使人不容易摔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夯土层与碎石垫层之间铺设有一层土工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夯土层与碎石垫层之间的土工布可防止夯土层表层的泥沙在雨水浸泡后向碎石垫层中扩散,影响夯土层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碎石垫层与透水混凝土之间还铺设有用于过滤雨水的粗砂过滤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粗砂过滤层可将渗透下来的雨水中的悬浮物滤除,使渗入碎石垫层的雨水较为干净,也能提高渗入地下水系的水的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的入水口开设在碎石垫层的一侧连通蓄水池与碎石垫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中收集的雨水为碎石垫层中较为干净的雨水,减少蓄水池中杂质的沉淀量,且碎石垫层最为接近夯土层,可使积蓄在透水地基中的雨水量减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水口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包括形状与入水口相适应的框体以及若干沿框体长度方向固接的挡条,相邻所述挡条间的距离不足以让碎石垫层的碎石通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可将碎石垫层的碎石块隔绝在蓄水池外,使蓄水池中只有雨水进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能将透水路面无法及时通过渗透导入地下的雨水排走并将部分雨水储存起来再次利用;2.能避免雨水透水路面上出现大面积的积水;3.铺设的透水地砖之间的连接紧密,透水地砖不容易松动。附图说明图1是为体现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所做的剖视图;图2是为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透水地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透水地基;11、夯土层;12、碎石垫层;13、粗砂过滤层;14、透水混凝土层;15、土工布;2、透水路面;21、透水地砖;221、砖体;222、第一连接板;223、第二连接板;224、卡接柱;225、卡接孔;226、防滑凸块;3、蓄水池;31、池体;32、顶盖;33、入水口;34、挡板;341、框体;342、挡条;4、泄水管道;5、取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包括透水地基1、铺设在透水地基1上的透水路面2、若干挖设在透水地基1旁的蓄水池3、连通蓄水池3与城市泄洪管道的泄水管道4以及开设在蓄水池3底部的取水口5。透水地基1包括夯土层11、铺设在夯土层11上的碎石垫层12、铺设在碎石垫层12上方用于过滤雨水中携带的悬浮物的粗砂过滤层13以及承载透水路面2的透水混凝土层14。夯土层11是通过将自然地表上疏松的土层夯实形成。参照图1和图3,透水路面2由透水地砖21铺设透水混凝土层14上形成。透水地砖21包括砖体221、一体连接在砖体221一侧且上表面与砖体221上表面齐平的第一连接板222、一体连接块在砖体221远离第一连接板222一侧且与砖体221下表面齐平的第二连接板223、两根固接在第一连接板222下表面的卡接柱224以及两个开设在第二连接板223上与卡接柱配合的卡接孔225,第一连接板222和第二连接板223的长度与砖体221的长度相等,第一连接板222和第二连接板223的厚度均为砖体221厚度的一半,第一连接板222和第二连接板223的宽度相等。两根卡接柱224位于第一卡接柱下表面的两端关于下表面的轴线对称位置,卡接柱224的长度为砖体221厚度的一半,卡接孔225贯穿第二连接板223。铺设透水地砖21时先将一块透水地砖21卡接柱224朝向地面铺设在透水混凝土层14上,再将第二块透水地砖21的卡接柱224对准已铺设好的透水地砖21的卡接孔225并插入,将第二块地砖铺设好,重复以上步骤直至透水路面2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地基(1)、铺设在透水地基(1)上的透水路面(2)、若干挖设在透水地基(1)旁的蓄水池(3)、连通蓄水池(3)与城市泄洪管道的泄水管道(4)以及用于抽取蓄水池(3)中积水的取水口(5),所述透水地基(1)包括夯土层(11)、铺设在夯土层(11)上的碎石垫层(12)以及铺设在碎石垫层(12)上的透水混凝土层(14),所述蓄水池(3)包括挖设在路基旁的池体(31)、盖住蓄水池(3)上端的顶盖(32)以及连通透水地基(1)与蓄水池(3)的入水口(33),所述蓄水池(3)位于地表之下沿透水地基(1)铺设方向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地基(1)、铺设在透水地基(1)上的透水路面(2)、若干挖设在透水地基(1)旁的蓄水池(3)、连通蓄水池(3)与城市泄洪管道的泄水管道(4)以及用于抽取蓄水池(3)中积水的取水口(5),所述透水地基(1)包括夯土层(11)、铺设在夯土层(11)上的碎石垫层(12)以及铺设在碎石垫层(12)上的透水混凝土层(14),所述蓄水池(3)包括挖设在路基旁的池体(31)、盖住蓄水池(3)上端的顶盖(32)以及连通透水地基(1)与蓄水池(3)的入水口(33),所述蓄水池(3)位于地表之下沿透水地基(1)铺设方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12)铺设材料均为粒径为1~4cm的碎石块,所述碎石垫层(12)铺设厚度为12~2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路面(2)由透水地砖(21)铺设而成,所述透水地砖(21)包括砖体(221)、连接在砖体(221)一侧且上表面与砖体(221)上表面齐平的第一连接板(222)、连接在砖体(221)远离第一连接板(222)一侧且下表面与砖体(221)下表面齐平的第二连接板(223)、固接在第一连接板(222)下表面的卡接柱(224)以及开设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玉坚陈鸿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荣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