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缘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37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缘石,包括带有若干个进水孔的凸台和设置在凸台下方的导流槽,所述凸台的截面呈倒T形结构,包括横向部分和垂直设置在横向部分中间的竖直部分,所述导流槽的截面呈U型结构,所述凸台的横向部分搭接在所述导流槽侧壁的上端面;所述进水孔开设在竖直部分的一长侧面,所述横向部分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进水孔连通的漏水孔,且所述漏水孔正对所述导流槽的槽口,所述导流槽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方便清理内部堵塞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缘石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路缘石。
技术介绍
路缘石是设在路面与其他构造物之间的标石。在城市道路的人行道与路面之间、在园林道路的植被区与路面之间一般都需设路缘石。斜坡路面的坡脚处在下雨天容易积水,不仅影响行人或车辆的通行,还会使雨水渗入底面或蒸发,造成雨水资源浪费。授权公告号为CN20749877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路缘石,包括路缘石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靠近行车道一侧穿到另一侧,所述透水孔为半圆形,所述透水孔下底边与地面贴合,所述透水孔下侧设置有排水道,所述排水道与透水孔连接处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有等距分布的长条状的过滤杆,所述排水道另一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到下水道或者绿化带土层中。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中,路缘石本体为一个整体,其内部设有的进水口和排水口能够达到排水功能,但在长期使用中形成堵塞后无法清理堵塞物,只能对路缘石进行更换,不符合现实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缘石,其具有能够清理内部堵塞物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路缘石,包括带有若干个进水孔的凸台和设置在凸下方的导流槽,所述凸台的截面呈倒T形结构,包括横向部分和垂直设置在横向部分中间的竖直部分,所述导流槽的截面呈U型结构,所述凸台的横向部分搭接在所述导流槽侧壁的上端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台搭在导流槽的上端面,可使凸台能够承受较大的力;导流槽的槽内杂物较多形成堵塞,可将导流槽上方的凸台移开,从而能够对导流槽内的堵塞物进行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孔开设在竖直部分的一长侧面,所述横向部分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进水孔连通的漏水孔,且所述漏水孔正对所述导流槽的槽口,所述导流槽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孔设置在凸台竖向部分的一侧面,能够阻挡地面上的垃圾或尘土掉落到进水孔内而形成堵塞;路缘石通过短边的一面两两对接,使导流槽串通,下雨天路面聚集的雨水通过进水孔和漏水孔聚集在导流槽内,路面为下凹的斜坡路况时,可使雨水通过设置在导流槽侧边的出水孔流向至就近的集水井或集水池内,防止雨水汇集在斜坡路的坡脚,提高对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孔和所述漏水孔为矩形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孔设置为矩形孔,在路面聚集的雨水较多,水面较高时,能够尽可能使更多的雨水流向进水孔内,增大水流量;同时也能够阻挡大块的杂物落入进水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孔包括长孔和短孔,所述进水孔的上端部齐平,所述短孔的下方设置有挡块,所述长孔的下端部设置到横向部分的上表面;所述长孔和短孔平行且依次交叉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部分的上表面与路面齐平,路面无水或雨水位较低时,长孔和短孔依次交叉排布,可使短孔下方的挡块可对路面上的部分杂物形成较大几率的阻挡,雨水通过长孔流入到进水孔内;路面的雨水位较高时,聚集的雨水通过长孔和短孔同时流入进水孔,增大流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孔与所述漏水孔一一对应有各自独立的连通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杂物落入进水孔内造成部分堵塞,进水孔与漏水孔之间较宽的连通通道依然能够通过水流,若对某一进水孔及其通道造成完全封堵,也不会影响其他其他通道的排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槽两端部为平行的斜面,所述导流槽在一端部延伸有U形搭接块,所述搭接块的内表面与所述导流槽的内表面齐平;所述导流槽的另一端开设有搭接槽,两个所述导流槽通过搭接块与搭接槽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安放过程中,将导流槽延伸出的搭接块的部分从上往下放置在另一导流槽的搭接槽内,安装施工过程方便简单;两导流槽内表面保持齐平,可使水流在槽内无阻碍流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槽的底部朝向长侧边方向倾斜,所述出水孔开设于导流槽底部较低的一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的底部呈倾斜状的面,与进水孔同处一侧的底面较高,致使导流槽内的雨水汇聚到底面较低的一侧,而出水孔设置在导流槽背离进水孔一侧的侧面下部,出水孔通过管道连接至集水井或蓄水池,则使雨水通过出水孔流向集水井或蓄水池,将雨水收集起来以备灌溉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孔内设置有可拆卸的阻水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出水孔设置阻水塞可防止水流从出水孔流出,打开阻水塞能够使雨水通过出水孔,从而能够使工程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阻水塞,符合工程的需求。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凸台搭设在导流槽的上方,可将导流槽上方的凸台移开,从而能够对导流槽内的堵塞物进行清理;2.进水孔为矩形孔,且开设在竖直部分的一长侧面,能够阻挡部分的杂物或尘土落入进水孔形成堵塞,降低通道堵塞的几率,同时能够使更多的雨水通过,增大水流量;3.进水孔与漏水孔一一对应有各自独立连通通道,堵塞的通道不会影响其他其他通道的排水性能。4.导流槽端部搭接槽和搭接块的设置,可使两对接的导流槽正相对,避免两个对接的导流槽发生错位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凸台部分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背离进水孔一侧视角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阻水塞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凸台,11、横向部分,12、竖直部分,13、进水孔,131、长孔,132、短孔,133、挡块,14、漏水孔,2、导流槽,21、出水孔,22、阻水塞,23、搭接块,24、搭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路缘石,包括路缘石凸台1和设置在凸台1下方的导流槽2。凸台1的截面呈倒T形结构,包括横向部分11和垂直设置在横向部分11中间的竖直部分12;导流槽2的截面呈U型结构,凸台1的横向部分11搭接在导流槽2侧壁的上端面。这样,可使凸台1能够承受较大的力,导流槽2的槽内杂物较多形成堵塞,可将导流槽2上方的凸台1移开,从而能够对导流槽2内的堵塞物进行清理。竖直部分12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13,能够减少地面上的垃圾或尘土掉落到进水孔13内而形成堵塞;参照图2,横向部分11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进水孔13连通的漏水孔14,漏水孔14正对导流槽2的槽口。路缘石通过短边的一面对接成长串状,使导流槽2串通。雨水流入进水孔13并通过漏水孔14落入导流槽2内,导流槽2内的雨水向某一方向流淌并通过另接在导流槽2端部的水管流向至就近的集水井或集水池内,可用于植被的浇灌,从而合理利用与水资源。进水孔13和漏水孔14为矩形孔,路面聚集的雨水较多,水面较高时,能够使尽可能多的雨水流向进水孔13内,增大水流量;同时也能够阻挡大块的杂物落入进水孔13内,避免造成进水孔13的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缘石,包括带有若干个进水孔(13)的凸台(1)和设置在凸台(1)下方的导流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的截面呈倒T形结构,包括横向部分(11)和垂直设置在横向部分(11)中间的竖直部分(12),所述导流槽(2)的截面呈U形结构,所述凸台(1)的横向部分(11)搭接在所述导流槽(2)侧壁的上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缘石,包括带有若干个进水孔(13)的凸台(1)和设置在凸台(1)下方的导流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的截面呈倒T形结构,包括横向部分(11)和垂直设置在横向部分(11)中间的竖直部分(12),所述导流槽(2)的截面呈U形结构,所述凸台(1)的横向部分(11)搭接在所述导流槽(2)侧壁的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13)开设在竖直部分(12)的长侧面,所述横向部分(11)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进水孔(13)连通的漏水孔(14),且所述漏水孔(14)正对所述导流槽(2)的槽口,所述导流槽(2)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13)和所述漏水孔(14)为矩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13)包括长孔(131)和短孔(132),所述进水孔(13)的上端部齐平,所述长孔(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红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北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