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灌装作业用的防坠升降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20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空灌装作业用的防坠升降台,包括升降机构、感应机构和减震机构,升降机构分为主升降台和辅升降台,升降机构包括连接板、长柱、底柱、滑槽、底块、螺旋杆、齿轮、固定板、底板、电动机和移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高空灌装作业用的防坠升降台,通过防坠升降台分为主升降台和辅升降台,当作业人员进行灌装作业时,可以通过主升降台,把操作人员集体升到高处,若在作业过程中,有一个操作者想临时上下,可按动位于栏杆处的按钮,再通过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使辅升降台上升或者下降,不用当有一个人员需要上下时,需要集体移动,从而节约时间,提高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空灌装作业用的防坠升降台
本技术涉及高空作业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空灌装作业用的防坠升降台。
技术介绍
所谓高空作业通常指的是高处作业,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我国标准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对操作人员而言,当人员坠落时,地面可能高低不平。上述标准所称坠落高度基准面,是指通过最低的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而所谓最低的坠落着落点,则是指当在该作业位置上坠落时,有可能坠落到的最低之处。这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坠落高度。因此,高处作业高度的衡量,以从各作业位置到相应的坠落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最大值为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普通高空灌装作业用的防坠升降台是一个整体,操作员只能集体上下,假如其中有工人需要上厕所或是接座机电话,这种整体上下结构的升降台就显得极其的不便,因此就需要所有工人停止作业,待该名工人上完厕所之后一同升降到作业高度进行作业,这样既耽误时间,影响效率。可见,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亟待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空灌装作业用的防坠升降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升降机构(1),所述升降机构(1)包括主升降台(24)和辅升降台(25),所述升降机构(1)包括连接板(8)、长柱(9)、底柱(10)、滑槽(11)、底块(12)、螺旋杆(13)、齿轮(15)、固定板(16)、底板(17)、电动机(23)和移动板(22),所述长柱(9)和底柱(10)均为空心结构,所述长柱(9)、底柱(10)、滑槽(11)、底块(12)、螺旋杆(13)、齿轮(15)和电动机(23)的数量均为六个,所述长柱(9)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底柱(10)的顶部,所述螺旋杆(13)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底板(17)的底部,所述滑槽(11)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灌装作业用的防坠升降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升降机构(1),所述升降机构(1)包括主升降台(24)和辅升降台(25),所述升降机构(1)包括连接板(8)、长柱(9)、底柱(10)、滑槽(11)、底块(12)、螺旋杆(13)、齿轮(15)、固定板(16)、底板(17)、电动机(23)和移动板(22),所述长柱(9)和底柱(10)均为空心结构,所述长柱(9)、底柱(10)、滑槽(11)、底块(12)、螺旋杆(13)、齿轮(15)和电动机(23)的数量均为六个,所述长柱(9)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底柱(10)的顶部,所述螺旋杆(13)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底板(17)的底部,所述滑槽(11)固定安装于底柱(10)的内部,所述螺旋杆(13)穿过滑槽(11)与长柱(9),所述连接板(8)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其中四个所述螺旋杆(13)的顶部,所述移动板(22)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另外两个所述螺旋杆(13)的顶部,所述底块(1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齿轮(15)的一侧,所述底块(1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底柱(10)的内壁,所述齿轮(15)的另一侧与电动机(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柱(10)贯穿于固定板(16)且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柱(10)的中心处,所述电动机(23)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固定板(16)的顶部;
一减震机构(20),所述减震机构(20)包括长板(4)、固定块(5)、弹簧(6)和连接块(7),所述固定块(5)、弹簧(6)和连接块(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源蒋彦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宏达瑞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