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耀惠专利>正文

内部具有液管的均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700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内部具有液管的均温板(Vapor Chamber),包含:壳体于内部形成一腔室,该壳体具有上壳部与下壳部;第一毛细材具有上毛细材与下毛细材,该上毛细材设于该上壳部的下表面,该下毛细材设于该下壳部的上表面,该上、下毛细材皆位于该腔室内;液管部分水平延伸于该腔室内,该液管具有入口与出口皆伸出于该壳体外,供液体由该入口进入从该出口排出;第二毛细材设于该液管的外管壁,且位于该腔室内,该第二毛细材的顶部与该上毛细材接触,该第二毛细材的底部与该下毛细材接触;以及一作动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均温板能够提升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部具有液管的均温板
本专利技术与散热装置有关,特别是指结合了均温板与液冷结构的一种内部具有液管的均温板(VaporChamber)。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第M500919号专利,公开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及其水冷头,其包含一均温板、一导热柱以及一罩壳。导热柱自均温板的表面延伸,罩壳罩设在均温板形成一水冷腔,导热柱位于水冷腔内,于罩壳的二端分别设一入水孔与一排水孔,再以液体(一般为水)加入水冷腔,利用均温板本身的均温效果,以及水冷腔内的液体带走该均温板的热能,由此达到均温以及液冷的双重效果。但是,前述的现有技术仅通过水冷腔的液冷效果来达到散热效果,而该水冷腔设于均温板的上板体上方,因此均温板的上板体已无法再设置散热鳍片,就整体架构而言只有水冷腔这一个散热源而已。此外,如果想要再增设散热鳍片,就只能设置在水冷腔的外壳表面,无法直接设置在均温板。这两个缺点使得前述的现有技术的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具有液管的均温板(VaporChamber),其于均温板内设置液冷用的液管,而可以在均温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部具有液管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壳体,于内部形成一腔室,该壳体具有一上壳部与一下壳部;/n一第一毛细材,具有一上毛细材与一下毛细材,该上毛细材设于该上壳部的下表面,且位于该腔室内,该下毛细材设于该下壳部的上表面,且位于该腔室内;/n一液管,部分水平延伸于该腔室内,该液管具有二端,定义其一端为入口,另一端为出口,该入口与该出口伸出该壳体的外部,用以供一液体由该入口进入而从该出口排出;/n一第二毛细材,设于该液管的外管壁,且位于该腔室内,该第二毛细材的顶部与该上毛细材接触,该第二毛细材的底部与该下毛细材接触;以及/n一作动液,注填入该腔室内,该作动液吸附于该第一毛细材与该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部具有液管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于内部形成一腔室,该壳体具有一上壳部与一下壳部;
一第一毛细材,具有一上毛细材与一下毛细材,该上毛细材设于该上壳部的下表面,且位于该腔室内,该下毛细材设于该下壳部的上表面,且位于该腔室内;
一液管,部分水平延伸于该腔室内,该液管具有二端,定义其一端为入口,另一端为出口,该入口与该出口伸出该壳体的外部,用以供一液体由该入口进入而从该出口排出;
一第二毛细材,设于该液管的外管壁,且位于该腔室内,该第二毛细材的顶部与该上毛细材接触,该第二毛细材的底部与该下毛细材接触;以及
一作动液,注填入该腔室内,该作动液吸附于该第一毛细材与该第二毛细材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具有液管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液管弯曲蜿蜒于该腔室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部具有液管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液管呈S形往复蜿蜒于该腔室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部具有液管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液管于该腔室内以多个弯曲段以及多个直段的组合来构成S形往复蜿蜒的形态,并且在二该直段之间连接一该弯曲段;此外,连接于一该弯曲段的二该直段之间,呈愈远离该弯曲段则彼此愈为靠近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具有液管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液管延伸方向的横断面呈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耀惠
申请(专利权)人:赖耀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