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量传递增强装置、无源从设备及磁通信系统
本申请涉及近距离无线通信与无线充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能量传递增强装置、无源从设备及磁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磁感应或磁共振通信技术(简称“磁通信”)由于使用了磁场作为信息载体,实现了比传统无线通信短得多的通信距离(一厘米至几十厘米),具有区别于传统RF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等)的独特优势。一个重要的优势是由于通信距离较短所带来的安全性优势。由于磁信号衰减极快,窃听者很难在较远距离上监听通信数据,从而很大程度避免了很多恶意攻击的发生。磁通信的另一个优势是使用方便。由于通信距离较近,安全性有保证,且大多数情况下的通信节点很少,所以磁通信可以在通信节点距离足够近时自主完成通信,无需类似蓝牙或WiFi的配对或认证过程,一般只需用户将通信节点移动至另一节点附近即可完成通信过程,使用方便。最后一个优势是,磁通信能量场集中,可以实现能量从一个通信节点至另一通信节点高效的传输。这可以实现部分通信节点的无源化,或者对部分节点的无线充电。目前的磁通信主要包括:近场通信(NearField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量传递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传递增强装置应用于无源从设备,所述能量传递增强装置包括:/n第一天线,其电感Q值高于预设的Q值阈值,用于接收有源主设备提供的射频信号中的能量;/n能量转换控制模块,其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用于将所述第一天线接收到的能量转化为直流电,以向所述无源从设备的其他装置供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量传递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传递增强装置应用于无源从设备,所述能量传递增强装置包括:
第一天线,其电感Q值高于预设的Q值阈值,用于接收有源主设备提供的射频信号中的能量;
能量转换控制模块,其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用于将所述第一天线接收到的能量转化为直流电,以向所述无源从设备的其他装置供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传递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控制模块包括:
整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天线接收到的能量转化为直流电;
输出控制单元,用于监测所述射频信号,并根据监测结果控制所述整流单元的通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传递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控制单元,包括:
信号强度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并在所述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阈值时,输出第一允许信号;
解调模块,用于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
协议判断模块,用于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解码,并基于解码结果确认所述基带信号中是否包含调制信号或握手信号,若所述基带信号中不包含调制信号且不包含握手信号,则输出第二允许信号;
使能控制模块,用于当确认所述信号强度监测模块输出第一允许信号,且所述协议判断模块输出第二允许信号时,输出使能信号;
可控开关,用于当接收到所述使能信号时,导通所述整流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传递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所述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包括以下中的任意一种方式:
通过所述无源从设备的第二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监测所述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监测所述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
通过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的通信感知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监测所述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量传递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之间的耦合系数高于预设的耦合系数阈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传递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控制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天线适配的匹配电路。
7.一种无源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天线;
磁通信接口,其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若谷,朱小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启纬智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