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电极直流埋弧式电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48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用于冶金领域中的冶炼设备,特别适用于制造冶炼硅铁和其它特种合金的单电极直流埋弧式电弧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现有技术中单电极直流电弧炉导电炉底中的不足,解决了导电炉底无需附加水冷和风冷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弧炉炉底包含有熔炼坩埚、联结层和导电电极所组成,导电电极的一端装在联结层内而另一端在联结层外与外接电源相接,该导电炉底采用导电绝热材料制成。该电弧炉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不需要用水冷和风冷等特点。(*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冶金领域中冶炼设备。特别适用于制造冶炼硅锰、硅铁合金和其它特种合金的单电极直流埋弧式电弧炉。单电极直流埋弧式电弧炉技术是近时期所发展起的一项新技术。该项技术与单相交流电弧炉技术相似,但克服了交流电弧炉在工作时所产生较高的无功功率,使电网工作条件变坏的缺点,如瑞典的AESA公司所报导的单电极直流电弧熔炼炉,该炉技术与现有单电极直流埋弧式炉技术基本相似,一般均采用单电极和导电炉底,而导电炉底的底部电极是由一块有水冷却的大铜板冷却,并装有轴流风机冷却炉底外部。因此这种单电极直流式电弧炉仍存在有底部电极寿命低,热能量浪费大和生产时不安全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节能单电极直流式不需任何冷却装置冷却的电弧炉。本技术的解决方案可根据附图叙述如下。在附图中1、电极;2、集电环;3、导电铜管;4、铜瓦;5、电极把持系统;6、导电炉底;7、导电电极;8、熔炼坩埚;9、联结层;10、短网;11、地基;12、炉罩;13、烟囱;14、操作平台;15、电弧。本技术单电极直流埋弧式电弧炉主要特点是导电炉底6是采用两侧输电,而且在炉底内有一联结层9以保证电流畅通和电负荷分布均匀,并保持熔炼坩埚8的温度高和导电电极7处于可以正常工作的状态。炉底和电极不采用水冷却和通风冷却。本技术的附图为结构示意图,其具体解决方案可根据附图详细叙述如下。该炉电极1位于炉子中心,由电极把持系统5固定,短网10一端与集电环2联接,另一端接直流电源的一个极。直流电经集电环2,导电铜管3,铜瓦4输入至电极1。电极1是空心的自焙电极,也可以采用石墨电极或碳质电极。导电炉底6装置于混凝土基础11上。导电炉底6是由导电、绝热材料等物质所组成,它包含有熔炼坩埚8与联接层9紧密联接和导电电极7一端插入炉底6的联结层9内,而另一端露在导电炉底6外,通过短网10与直流电源的另一极相接。导电电极7可以采用碳质材料制造,而坩埚8与联结层9是采用导电绝热材料制成,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绝热性。直流电经短网10、导电电极7和联结层9输送到熔炼坩埚8,并通过坩埚8与电极1之间产生电弧15。该炉还可以灵活改变电极1与导电炉底6的电极性,根据冶炼工艺的要求可以将电极1改变成正极或负极,而将炉底6变换成相应的负极或正极。另外在该炉上还装有炉罩12,通过烟囱13可将炉内产生的烟尘气体经除尘系统净化后排放掉,该炉罩12的其它特征还有对炉内向外辐射磁场的屏蔽作用和对设备维修起辅助作用。如铜瓦4损坏时可采用电极把持系统5将坏铜瓦4拔出至炉罩12上进行检修,这样就可解决高温更换铜瓦4的问题。本技术的单电极直流埋弧式电弧炉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导电炉底6结构简单,导电绝热性好,不需采用水冷和风冷装置,设备维修方便使用安全等特点。权利要求1.一种单电极直流埋弧式电弧炉,它是由电极、导电炉底及炉罩等部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导电炉底6的构成是由熔炼坩埚8底部与联结层9紧密联接,在联结层9内装有导电电极7,导电电极7的一端在联结层9内,而另一端露在导电炉底6外与短网10和直流电源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电电极7是由碳质材料制成。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冶金领域中的冶炼设备,特别适用于制造冶炼硅铁和其它特种合金的单电极直流埋弧式电弧炉。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中单电极直流电弧炉导电炉底中的不足,解决了导电炉底无需附加水冷和风冷装置。本技术电弧炉炉底包含有熔炼坩埚、联结层和导电电极所组成,导电电极的一端装在联结层内而另一端在联结层外与外接电源相接,该导电炉底采用导电绝热材料制成。该电弧炉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不需要用水冷和风冷等特点。文档编号F27B3/08GK2066961SQ8922094公开日1990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14日专利技术者廖世明, 侯启祥, 秦润忠, 陈俊风, 高孟源, 张艳丽, 杨胜利, 杨再春, 秦旭敏, 蒋伯群, 郑天河, 牟冬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张家口市宣化铁合金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电极直流埋弧式电弧炉,它是由电极、导电炉底及炉罩等部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导电炉底6的构成是由熔炼坩埚8底部与联结层9紧密联接,在联结层9内装有导电电极7,导电电极7的一端在联结层9内,而另一端露在导电炉底6外与短网10和直流电源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世明侯启祥秦润忠陈俊凤高孟源张艳丽杨胜利杨再春秦旭敏蒋伯群郑天河牟冬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张家口市宣化铁合金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