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
技术介绍
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可应用于许多行业,例如制造业、工业、医疗等应用,现有的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一般均采用电动装置(如电动机、电磁铁)进行驱动,通过电动装置直接作用于弹性元件使其变形,从而储存弹性势能,随后靠弹性元件的弹性回复产生弹跳机器人跳跃,但是电动装置的重量较大,且体积也较为庞大,这会制约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的使用工况。液晶弹性体(LiquidCrystallineElastomer),简称LCE,它是液晶(LiquidCrystalline)和弹性体(Elastomer)的结合体,因此LCE材料具有它们各自的优点:既有液晶的各向异性,也有橡胶的弹性。换句话说,LCE材料就是拥有液晶性质的橡胶,因此,温度、pH、电、湿度都可以使它发生形变,即在晶体的不同面,有不同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的差异,并且LCE材料形变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性可达100%,这为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利用LCE材料进行驱动提供了启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的重量以及体积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包括:驱动部件、驱动控制部件以及储能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形成为液晶弹性体,所述驱动部件适于进行自伸缩运动,当所述驱动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包括:/n驱动部件(1),所述驱动部件(1)形成为液晶弹性体,所述驱动部件(1)适于进行自伸缩运动,当所述驱动部件(1)收缩至极限时,所述驱动部件(1)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驱动部件(1)伸展至自然状态时,所述驱动部件(1)处于伸展状态;/n驱动控制部件,所述驱动控制部件与所述驱动部件(1)相连,所述驱动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件(1)进行伸缩运动;/n储能部件(3),所述储能部件(3)的下端与所述驱动部件(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储能部件(3)的上端与所述驱动部件(1)的上端可分离相连,当所述驱动部件(1)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储能部件(3)的上端与所述驱动部件(1)的上端相连,且当所述驱动部件(1)进行压缩运动时,所述驱动部件(1)适于带动所述储能部件(3)进行压缩,所述储能部件(3)将形变能储存转化为势能,当所述驱动部件(1)处于所述压缩状态时,所述驱动部件(1)的上端与所述储能部件(3)的上端分离,所述储能部件(3)在势能作用下跳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部件(1),所述驱动部件(1)形成为液晶弹性体,所述驱动部件(1)适于进行自伸缩运动,当所述驱动部件(1)收缩至极限时,所述驱动部件(1)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驱动部件(1)伸展至自然状态时,所述驱动部件(1)处于伸展状态;
驱动控制部件,所述驱动控制部件与所述驱动部件(1)相连,所述驱动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件(1)进行伸缩运动;
储能部件(3),所述储能部件(3)的下端与所述驱动部件(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储能部件(3)的上端与所述驱动部件(1)的上端可分离相连,当所述驱动部件(1)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储能部件(3)的上端与所述驱动部件(1)的上端相连,且当所述驱动部件(1)进行压缩运动时,所述驱动部件(1)适于带动所述储能部件(3)进行压缩,所述储能部件(3)将形变能储存转化为势能,当所述驱动部件(1)处于所述压缩状态时,所述驱动部件(1)的上端与所述储能部件(3)的上端分离,所述储能部件(3)在势能作用下跳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部件(4),所述开关部件(4)与所述驱动部件(1)固定连接,所述开关部件(4)控制所述驱动部件(1)与所述储能部件(3)的连接与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部件(3)的内部设有驱动部件空腔,所述驱动部件空腔贯穿所述储能部件(3),所述驱动部件(1)位于所述驱动部件空腔中,所述驱动部件(1)适于在所述驱动部件空腔中进行伸缩运动,所述开关部件(4)位于所述驱动部件(1)的上端,当所述驱动部件(1)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时,所述开关部件(4)适于卡滞在所述储能部件(3)的上端,当所述驱动部件(1)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开关部件(4)收缩,进入到所述驱动部件空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10)还包括:上支撑架(5)与下支撑架(6),所述下支撑架(6)位于所述驱动部件(1)与所述储能部件(3)的下方,且所述驱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王奇,苏翔,陈增付,余勇,赵俊,徐沛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