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芯片3D封装组合堆叠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芯片封装
,具体地说是一种芯片3D封装组合堆叠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元器件7与芯片1的组合堆叠结构,参见图16,其封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在基板1上电镀出铜柱12;2、对芯片2进行装片;3、然后对芯片2进行焊连接线作业(倒装焊芯片2直接装片);4、对产品进行包封;5、研磨塑封料和铜柱12,露出铜柱12;6、贴装元器件7;7、最后通过塑封料包封以保护产品结构。目前,已有的可实现芯片与元器件堆叠的技术中,有如下缺点:1、电镀出的铜柱12的高度不可控,铜柱12的头部呈“蘑菇状”;2、芯片2焊线时下劈刀受到铜柱12头部“蘑菇状”影响,有撞劈刀风险;3、需要两次包封和研磨,工艺复杂,产品良率低;4、元器件7需要贴装在铜柱12上,元器件12的焊盘与铜柱12的实际焊接面积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芯片3D封装组合堆叠结构,包括基板(1)、芯片(2)、内部封装体(4)、罩形导通片(6)、元器件(7)、封装外壳(8)与封装填充体(9);在预先制有线路的基板(1)的上表面固定有芯片(2),所述内部封装体(4)将芯片(2)整体封装,其特征是:在内部封装体(4)的外部设有罩形导通片(6),在内部封装体(4)的侧面与罩形导通片(6)之间具有空腔,罩形导通片(6)的上表面与元器件(7)的正面相固定,元器件(7)的外沿均位于导通片(6)的上表面内,在对应内部封装体(4)外侧的罩形导通片(6)上以及内部封装体(4)与元器件(7)之间的罩形导通片(6)上开设有通孔(61),在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片3D封装组合堆叠结构,包括基板(1)、芯片(2)、内部封装体(4)、罩形导通片(6)、元器件(7)、封装外壳(8)与封装填充体(9);在预先制有线路的基板(1)的上表面固定有芯片(2),所述内部封装体(4)将芯片(2)整体封装,其特征是:在内部封装体(4)的外部设有罩形导通片(6),在内部封装体(4)的侧面与罩形导通片(6)之间具有空腔,罩形导通片(6)的上表面与元器件(7)的正面相固定,元器件(7)的外沿均位于导通片(6)的上表面内,在对应内部封装体(4)外侧的罩形导通片(6)上以及内部封装体(4)与元器件(7)之间的罩形导通片(6)上开设有通孔(61),在罩形导通片(6)的外围与元器件(7)的外围设有封装外壳(8),封装外壳(8)整体封装罩形导通片(6),封装外壳(8)整体封装元器件(7)或者部分封装元器件(7),在通孔(61)内以及内部封装体(4)与罩形导通片(6)之间的空腔内设有封装填充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3D封装组合堆叠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粘结剂层(10)与连接线(31);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与芯片(2)的背面通过粘结剂层(10)相连,在芯片(2)的正面焊接有连接线(31),连接线(31)的另一端与基板(1)的上表面相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3D封装组合堆叠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凸件(32),芯片(2)的正面与基板(1)的上表面焊接通过凸件(32)焊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片3D封装组合堆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凸件(32)为焊球或者电镀凸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3D封装组合堆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封装外壳(8)部分封装元器件(7),使得元器件(7)的背面外露。
6.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片3D封装组合堆叠结构的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提供基板(1),基板(1)上预先制有线路便于连接芯片(2)和元器件(7);
步骤S2,将芯片(2)的背面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微高科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